引言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是由中国人所建。在清代旅行家谢清高《海录》中,称此人:“其人豪侠,善技击”。在梁启超所写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也将此人列为殖民伟人之一。他就是罗芳伯,曾是天地会教徒,本想出海淘金却阴差阳错建立了一个国家。
天地会是清朝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其成员与白莲教、明教等民间组织非常类似,都是以社会下层民众为主。很多人对天地会最初的了解,都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天地会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天地会总舵主常常是江湖上声名显赫的大侠客。
01
但那毕竟只是小说,实际上清朝民间的天地会排场可没有那么大。由于缺少详实资料,再加上民间传说多为夸张虚构,天地会具体的创立时间至今还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天地会以“反清复明、劫富济贫”作为口号,虽令清朝统治者十分头疼,但对于促进清朝时期的民族平等起到了一定作用。
与天地会成立的时间一样,天地会的起源到现在为止也不能确定,到现在关于这个问题一共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说广东人陈开在佛山起义,便建立了拜天地为父母的天地会。其主要目的然后就是反清复明。
第二种说法就比较像武侠小说了,说天地会最早出自于少林。在康熙年间,爆发了西藏叛乱。为了尽快平定这一场叛乱,康熙皇帝找来了不少南少林的高手,跟随着军队一起出征西藏。在平叛归来后,朝廷却担心这些武林高手一旦意欲谋反,恐怕无法遏制,便火烧南少林,意欲将这一批人斩草除根。但是在这一场行动中,有5个俗家高手幸免于难,他们对朝廷的这一行为深恶痛绝,便请万云龙做首领,陈近南为军师,建立起了洪门,也就是天地会。其主要目的同样是反清复明,为了更加师出有名,便将郑成功作为开山老祖。
02
第三种说法是天地会其实本来便是郑成功建立。郑成功在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后,将台湾作为根据地,想要恢复大明。于是便派了很多人到内地,着急与之有共同理想的义士,成立天地会。不过这更像是天地会对外的一种说辞。
其实天地会的成立,起源众说纷纭。因为虽然天地会在各地都有组织,但是却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模式。可以说很多地方私下民间建立的小规模组织,都自称为天地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天地会一直未成大气候,对清王朝构成的实际威胁不大,影响力有限。反正到最后,清也没有没能反成,明也未能光复。
天地会的成员也很复杂,除了一些底层的劳动人民,也有很多读书人加入。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罗芳伯便是其中一位。
罗芳伯是广东人,出生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他从小胸怀大志,读书练武,但是却屡次参加乡试不中。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曾经加入天地会参加了一些反抗清王朝的斗争活动。但这些运动并未取得太大成功,此时广东福建等地掀起了出洋开金山的热潮,罗芳伯重新燃起了熊熊斗志,坐船前往坤甸。在他所写的《游金山赋》中说:“予自忖曰: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由此可见,在罗芳伯出发之时,已经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03
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罗芳伯带着数名亲戚朋友坐船从虎门出发,漂洋过海后终于来到了婆罗洲,也就是现在印尼西部的加里曼丹岛。在到达此处后,罗芳伯发现当地的华人生活艰难,很多人都沦为乞丐或者流浪者。于是他便建立了一个采金公司,收纳了很多华人和当地平民作为员工,大大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很快,不管是在华人圈还是在当地居民中,罗芳伯都有了很高的声望。
虽然大家的温饱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安全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婆罗洲岛上治安混乱,来自各地的土匪横行。罗芳伯组织起“同乡会”并且联合婆罗州当地的苏丹,组织三万人的军队迅速击退了来自各方的土匪海盗。此后又有20多万人归附于他,当地的苏丹也想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罗芳伯并未接受,在苏丹多次劝说后罗芳伯同意接受政权,但自己不会称王。公元1777年,“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有110多万名民众在罗芳伯的管辖之下,领土面积达到了14.68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韩国都要大。
建国后,罗芳伯一心想要归顺大清,加上此时荷兰殖民者不断派兵骚扰兰芳共和国,他便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但遗憾的是,乾隆皇帝并未接受其归顺,但是同意了双方展开贸易,罗芳伯便借此向外宣称已经归属清朝,荷兰人也不得不偃旗息鼓。
结语
公元1795年,58岁的罗芳伯因病逝世,在他临终前,他一再叮嘱,不管是谁统治国家都要设法归顺大清。可惜他这个愿望并未完成,一百多年后,兰芳共和国还是被荷兰人所灭。
参考资料:
《海录》
《游金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