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到关之日,巨寇已来,以二千余人拒六十万之众……臣窃寒心”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反抗朝廷的势力逐渐不可挡。交战多年,到了后期,朝廷已无力与起义军正面对抗,兵力相差悬殊,想被打得节节败退。
(唐末动乱)
面对黄巢起义军步步紧逼,大将齐克让不得已退守潼关。这是起义军打入长安前最后一个据点,在此处,爆发了以两千孤军对抗六十万兵马的惊险一战。
一、黄巢起义
常言道,盛极必衰。
大唐王朝作为几千封建历史上的传奇时代之一,自李渊建立政权之后,延续了数百年的兴盛时期。然而,传到后来几位皇帝,所面对的局势已是大厦将倾。
(唐末版图)
晚唐社会黑暗,百姓受压迫至深,随后全国各地陆续爆发农民起义,欲推翻大唐统治。其中,黄巢起义军脱颖而出,作战力量之强大,令朝廷正规军队也闻风丧胆。
说来唏嘘,黄巢其人,早年也曾想要考科举入朝为官。
黄巢生于富庶盐商家庭,自幼便颇有文采,可惜日后多次参加科举却未能入仕。放弃考取功名,回家继承家业之后,黄巢才发现大唐局势早已不如他所想的那般安稳。
(黄巢起义)
早期黄巢大量收留难民,而后感慨天下之乱,祸起朝堂,便也顺势揭竿起义,组建了一支农民起义军。
身为起义军领袖的他,自号“冲天大将军”。狂妄之下,黄巢的能力确实也足以匹配。他率领的起义军一路过关斩将,南渡长江之后一路向都城逼近。到了880年,就已杀到了长安前最后一道坎——潼关。
(农民起义)
潼关一战至关重要,黄巢此前就已集结了多达六十万兵马。而被逼得退守潼关的唐军,兵马已远远不足一万。即便后来再调来两千兵力增援,也不足挂齿。
但黄巢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六十万兵马的强大优势之下,潼关还是久攻难破,死伤无数。
潼关为何如此难打?
(战争)
二、潼关之战
黄巢大军正式打到潼关之前,途中就已向各路唐朝军队发出警告:“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
此时朝廷中已是人人自危,唐僖宗无措流泪,部分臣子欲避祸,甚至称病不再上朝商议。
彼时大将齐克让已从洛阳退守潼关,还需朝廷再派人增援。唐僖宗再三考虑之下派神策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前来增援,但在当时能拼凑出来的兵力仅有两千。两千兵马中,大部分还是老、弱,几乎没有多少作战能力,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潼关古城)
两千孤军之于六十万强壮兵马,实在不值得一提。但好在潼关易守难攻,才让黄巢大军也吃了不少苦头。
潼关地处险要之地,南靠秦岭,北临黄河,无论从哪一处攻入,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两千孤军先于黄巢大军一步赶到潼关,趁着尚未兵临城下,士兵们搬石汲水,先做好守城准备。
潼关大战打响之前,还应庆幸黄巢兵马是分批而来的。起初只有一部分兵马抵挡潼关,齐克让率兵出战,靠着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唐军在第一场战小胜。
(潼关之战)
凭借居高之势,唐军出击,打得黄巢军无力抵抗,光是被砸死的人数就不少了。城内唐军已粮草将近,但战争打响之初尚有力气,才得以和黄巢军交手。兵力没有太悬殊的情况下,唐军靠实力收获了首胜。
随后黄巢大批兵力赶到,足足有六十万的强大攻势之下,齐克让喝和张承范仅存的兵力已不足以抗衡。但凭着易守难攻的优势,齐克让不进攻,只退守的话,也让黄巢大军暂时无计可施。偏偏城内军队到后期已饿得发昏,竟不顾军令,喊着要罢战,溃散而去。
军队一溃散,士兵们一窝蜂涌往“禁坑”躲避,却因人数实在太多,竟将隐蔽的禁坑直接踏平了。
(古代)
入潼关不易,但绕路走偏僻小路还是勉强可以进入。禁坑被逃跑的士兵踏平之后,黄巢大军白白捡漏,由禁坑进入潼关城内。张承范再派兵镇守禁坑,欲阻止黄巢大军进入时,已是太迟了。
三、唐军溃败
唐军对抗黄巢大军已是颓势皆出,除了兵力不足,武器也有很大空缺。
为了阻止城下的黄巢大军,唐军用弓箭,弓箭耗尽之后便改用巨石。借潼关之优势地理位置,也打得黄巢军不敢轻举妄动。在当时,被射死、砸死的敌军不在少数。但因基数六十万实在过于庞大,倒也撑不住与唐军继续交锋。
(两军对战)
除了正面抗击之外,黄巢大军深知还得智取,便填平壕沟,改道禁坑,绕路直接进入了潼关。
黄巢军队兵分几路,攻打潼关时已成夹击之势,来了个“包抄”。无奈之下,就连守将张承范也不得已弃城而逃,守卫长安的最后一关就此被攻破。
可笑的是,直到守城孤军实在抵抗不住,弃城而逃时,张承范才在逃亡路上见到了姗姗来迟的“援军”。
(战争)
早在潼关战役正式打响之前,齐克让和张承范就在苦苦哀求皇帝派兵增援。而唐僖宗死到临头仍不知情况严重,多次草草敷衍,只应付说着“援军随后就到”,以至于齐、张二将上书也不忘坦言“心寒”。
更凄凉的是,即便是马后炮一般的援军,也仅有两千之众。即便真的如期赶到,想来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徒增安慰而已。
黄巢用兵,多次在兵力上有压倒性优势。潼关之战对于打倒唐朝最后统治至关重要,他用兵猛增于六十万。
(黄巢起义)
或许他低估了潼关之难攻性,才导致自己的军队也死伤惨重,连打几天才得以将潼关打下。但相比于早已无计可施的唐军,他还是从容了许多,只待最终胜利。
潼关一地在唐朝时期并非只有一战,昔日安禄山之乱,哥舒翰率十五万大军之众仍不能守住潼关。面对自身几十倍之多的敌军,两千孤军还能给黄巢起义军一点颜色看看,已是相当了不起了。毕竟最终难以挽救唐朝,祸也不止于潼关。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