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兴衰史——会做生意的李德明父子
迪丽瓦拉
2024-11-03 12:08:27
0

原标题:西夏兴衰史——会做生意的李德明父子

公元1004年正月二日,西夏王国的奠基人李继迁伤重不治,没了。

临死前给儿子李德明留下“依辽和宋”的遗言。

二十三岁的李德明擦干眼泪,就在灵前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夏太宗。

也就是这位少主,靠着老爹的遗命,愣是将对外关系发展成了一门生意。

大家好,我是老张,今天我们用一个小小的篇幅,来讲一下李德明的生意经,以及西夏建国前后的故事。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新主刚立,对外政策不明,两大邻国的态度就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三月份,李德明向辽国派出使臣,带着李继迁的遗物表示归附,辽圣宗纠结观望了几个月,在看到李德明地位稳固以后,七月份终于下定决心,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消息传到大宋,宋真宗也马上抛出橄榄枝,下诏称,吐蕃党项各部,只要愿意归附我大宋,皆授予团练使之职,赏赐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五万缗、茶五千斤。

李德明画像

果然,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这不是有老爹的遗命所在嘛。李德明赶紧也向宋朝上表表示归附,此后年年上表,年年表态。

大家还要知道,在公元1005年,还有一件比宋夏和议更加重要的事件发生,那就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标志着宋辽对峙的彻底形成,与此同时双方在对西夏的拉拢上也更加卖力。

公元1006年,宋真宗再次赏赐李德明,封其为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并册封定难军节度使,加封西平王。

赏钱数万。并且同意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搞边境贸易。

公元1007年,李德明献马五百匹,骆驼三百匹,宋真宗很开心,赏赐金银钱又是数万。

同年,李德明请求派人到东京开展互市,宋真宗准奏。

话说,跑到对方首都搞互市,李德明是独一个,只是,在边境贸易畅通的情况下,这个要求,真的只是互市吗?

五月,李德明老母亲去世,宋真宗加封对方为镇军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并派朝廷大员前去吊唁。

1008年,辽国这边不甘落后,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宋真宗马上跟进,再次加封对方为守正功臣,并且居然给李德明增加食邑1000户。

用自家的土地供养邻国的首脑,确实有点震惊后人了。老张我到现在还有点百思不得其解,说出来怕大家说我格局小,不说吧,总觉得有点败家子的嫌疑。

我们姑且理解宋官家这是在玩经济战术吧。

还是这一年,西夏大旱,粮食减产,宋真宗下令,必须保证粮食的出口,以缓解西夏饥荒。

对了,这一年还有一件荒唐事,宋真宗不顾大臣劝阻,自觉议和辽国,安抚住西夏的他决定封禅泰山,把自个的功绩报告给上天。

去就去吧,回来以后,又派人加封李德明为中书令,另外增加食邑1000户(实际400户)。毕竟咱这功勋章中也有你李德明的一份力。

宋管家八成是疯了。

见过大方的,没见过这么大方的。

有这种看法的不只是老张我,李德明也觉得宋真宗有点不正常。

公元1010年,西夏再次发生旱灾,李德明决定试探一下宋真宗的精神状态,也试探一下大宋朝是不是都跟着疯了。

他要大宋他提供赈灾粮一百万石。

这个举动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如果大宋借粮,西夏度过危机,而且进一步证明大宋朝中没有一个有脑子的。

如果大宋不借粮,那么西夏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对大宋进行道德捆绑,甚至重开战端。

压力给到宋廷,宋真宗果然懵逼的不能再懵逼,交给朝廷讨论,满朝大员们甚至没一个能拿出主意的。

也就在这时,宰相王旦提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建议,粮食,我们给,但是你们得派人自己来运送。

这就很有意思了,运送这么多的粮食,没有军队是不行的,而军队一旦过去运送粮食,还能不能回来就是一个问题。

李德明据此认为,宋真宗可能不正常,但是他朝中还有能人。

于是继续奉行和宋的外交方针。

李德明在位28年,跟大宋做了28年的生意,从大宋获得赏赐无数,倒是北边的辽国,终于跟不上大宋的步伐,毕竟,连辽国也需要大宋的岁币,除了能够给西夏一些荣誉称号,这个草原帝国拿不出像样的家底。

二十多年的和平稳定,为西夏的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空间,大家可以大开脑洞想一下,李继迁时期西夏打了二十多年仗,李德明时期,西夏修养了二十多年,整整一代人的繁衍,一穷二白的西夏自此成为宋、辽两级格局下的另一个强国。

说话是要讲证据的。

公元1020年,辽圣宗,也就是很多年前李继迁死乞白赖去求依附的那位辽国皇帝,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在这么搞下去,西夏搞不好挣的要比自己还要多。

这年,辽圣宗亲率五十万大军,以出狩猎为名,突袭西夏凉甸,结果,几个照面下来,被李德明率西夏军击退,灰头土脸的回去,余生再也没来过。

辽圣宗回去以后,为了缓和关系,马上派人过来封李德明为尚书令,这边北宋也继续跟进,1022年封李德明为“纯诚功臣”,以褒奖李德明逢年过节不忘派人去东京朝见宋管家。

然后这个“纯诚功臣”很快就被李德明打脸。

公元1023年,李德明突袭庆州,小胜一局,大宋猝不及防,赶紧加强边境防务,预备李德明的第二次进攻。

但是李德明有更深远的考量,想要真正独立出去,东线难免一战,而既然自己早就跟父亲一样铁了心要走向独立,那么为何不借着跟大宋暂时的和平,尽快给自己打下一个战略纵深?

西夏之所以耗不过大宋,不还是因为对方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战略纵深吗?

出土的西夏武士图

公元1028年,李德明派儿子李元昊西征,灭掉甘州回鹘,两年以后,又灭掉当年弄死李继迁的吐蕃六谷部,至此,西夏拿下整个河西走廊,西部边境直抵玉门关(出玉门关就是西域了)。

西夏以及吐蕃回鹘诸布

西夏也从当初的定难五州发展成现在的作用二十多州的西部大国。

似乎,韬光养晦,是党项这个民族的天性。

来自辽宋的好处继续源源不断:

公元1031年,辽国按照婚约,将兴平公主嫁给其子李元昊,第二年,宋仁宗再次册封李德明为夏王,规格仪制仅次于天子,并再次增加食邑一千户。

这个架势,李德明再不称帝,大宋朝都没东西在加封了。

1032年,就在李德明营建宫殿,积极筹备登基事宜之时,不知因何原因,其人突然去世,太子李元昊即位。

李德明去世以,辽宋先后派人过来吊唁,并且按照前例,继续给李元昊加封。

辽封李元昊为西夏王,大宋封李元昊为西平王,及定难军节度使等一大堆投降。

只是这一次,李元昊已经看不上这些官职和封号。

在招待大宋使臣的时候,他特意在宴会隔壁安排工匠打铁铸造兵器,以铿锵之声威慑大宋使者。

在接宋仁宗诏书的时候,他甚至都没跪下。

事后,他对自己的大臣感叹:“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

打这以后,李元昊在父亲的基础之上,开启了紧锣密鼓的称帝流程。

其一,废除大宋年号,自建年号。

其二,下发“秃发令”,限期党项人三日之内,全部剃发(剃光头顶),违者处死(恢复党项人旧俗)。

西夏武士装扮

其三,废除唐、宋赐给的李姓和赵姓,改姓“嵬名氏”。李元昊自己改名叫曩霄,号“兀卒”。

所以李元昊,其实是从中原王朝的称呼。

其四,创建西夏文。

其五,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城。并且仿照宋朝官职设置西夏官职。

其六,整顿军备,积极备战,以应对随之而来的辽宋惩罚。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文和汉字对照图

第二年,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写信给宋仁宗,信中大谈特谈了一番其祖上的功业,因此论证其称帝的合理性。

宋仁宗回信:滚。

不仅如此,大宋剥夺了对李元昊的一切官爵,停止边境互市,恢复经济制裁,甚至,还在边境发出悬赏令,公开悬赏李元昊的人头。

这谁受得了?

双方自此开始决裂。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公元1040年到1042年,李元昊主动出兵,随即跟大宋爆发了三次大战,分别是三川口战役、好水川战役以及定川寨之战。

三次大战均以宋军失败告终,东京一片惶恐,李元昊甚至吹嘘:“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然而三次大战打下来,双方都疼的不轻。

大宋君臣惶恐,西夏这边则因为大宋的经济制裁,导致经济急剧恶化,物价上涨,物资奇缺。

这种事丝毫不奇怪,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阔绰生活的党项贵族们,怎么能接受降低生活水准?

于是,经过一年多的密集谈判,1044年双方签订合约,史称庆历和议。

按照协议,大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开放互市,李元昊取消帝号,仅对内称帝。

李元昊的称帝同样在辽国也引起了连锁反应。

庆历和议的成功,自然也有着西夏“挟辽要价”的成分在里边。和谈期间,辽兴宗趁机讹诈大宋,要求增加岁币,最终大宋同意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条件是辽国必须压服西夏接受和议。

这次大国博弈在历史上留下了神来一笔:

宋辽重新和议以后,得到好处的辽国向西夏施压,促使庆历和议的出台。

而实现对宋和平的李元昊突然发现,经过此事以后,辽宋反而加强了同盟关系。

有个道理放在今天也是不过时的,当大国实现和解的时候,小弟的作用就不重要了。

夏、辽关系开始恶化,边境冲突日渐增多,战争不可避免。

只是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宋仁宗金钱的力量,还是西夏的主动挑衅?

1044年十月,辽兴宗率兵十万,兵分三路突袭西夏,李元昊先败后胜,一边求和一边后撤,拖长对方补给线,最终几乎全歼辽军,辽兴宗只以数骑逃脱。

但是李元昊心里很清楚,拥有辽阔腹地的辽国和大宋一样,不是一个西夏可以耗得起的主,于是马上跟辽国议和。

但是辽夏关系破裂已成事实。

让李元昊更想不到的是,他的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头,西夏的强盛,如昙花一现,从他开始,也将从他开始衰落。

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逾越伦理,极度血腥、充满杀戮的西夏王族史了,篇幅太多,具体内容,我们下一章节继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军阀混战的场景频频上演,倒戈叛变的情节屡见不鲜。然而,在1924年到1925年...
原创 靠... #历史开讲# 犹太人,欧罗巴人种,远祖亚伯拉罕,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
在三千年典籍中读懂中华文脉 展览现场。本文图片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展览现场。 《山海经》。 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 ...
原创 以... 蚂蚁庄园2024年9月20日庄园小课堂知识问答的最新问题是以下哪件文物有“天下第一剑”之称?越王勾践...
南大“雪域寻音”团队 开展进藏... 今年7—8月,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师生组成的“雪域寻音”实践团队前往四川、重庆、陕西、贵州、浙江等...
原创 慈... 引言 清朝末年,在慈禧太后的一手操纵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早已摇摇欲坠。当时,老百姓早已民不聊生,...
原创 “... 公元1399年,大明帝国的天空阴云密布,一场由燕王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变,彻底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在这...
云南一批少数民族文字古籍首次“... 彝文、东巴文、方块瑶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种类丰富却鲜有人知,如今,随着云南古籍数字化提速,公众...
原创 从... 19藩属国、1316万平方公里领土,清朝是怎样走上巅峰,完成扩张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
原创 满... 生活在各个朝代的公主们,虽然都是皇帝的女儿,皇宫中的金枝玉叶,但是她们所处的环境和遭遇却是完全不同。...
又一史料文献公开!侵华日军七三... 在“九·一八”事变93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日本学者松野诚也联合发布了...
原创 为...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达的战争,在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轴心国发动以后,一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卷入...
原创 非... 文l张飞 编辑l张飞 前言 让我们从这样一个事实开始: 这个无处不在的短语几乎只适用于非洲:“前殖民...
原创 为... 每每提及我国的淡水资源都会让广大网民想起并叹息的名字一一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网友频频...
原创 原...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上元节。在唐朝,上元节是全国百姓的国庆节,更是情侣们浪漫相...
原创 “... “九锡”是我国古代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礼遇,而且是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公羊传》中记载“诸侯...
“中华第一塔”有多高? 揭秘“... 永宁寺塔作为北魏洛阳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
原创 他... 导语:他立过10次一等功,有56枚勋章,太爱闯祸只当了粮站站长 中国的历史发展上,有过许许多多的英雄...
原创 苏...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1878年8月27日—1928年4月25日,波罗的海德意志族人, 沙俄...
原创 清... 《偈颂一百零四首》曾言:“家丑岂容外泄,刚被儿孙告讦。”古往今来,我国便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