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肖永银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个客人虽不算陌生,但也有些特别,因为他是肖永银老上司王近山的儿子。王近山的儿子从河南来到南京,肖永银热情地迎接了他,并关心地问道:“你有什么事?”
王近山的儿子毫不拘谨,立即开口:“肖叔叔,我有两件事要请您帮忙。一是我想参军,二是我爸爸希望您能帮他反映一下他的问题,看看是否能重新处理。”
肖永银沉思了一下,微笑着答道:“你想当兵,当然没问题。至于第二件事,你回去告诉你爸爸,最好写一封信给毛主席,其他的我会尽力帮忙。”
肖永银与王近山的关系深厚。那么,王近山如何通过这封信将问题反映给毛主席呢?毛主席看过信后又做出了什么指示?
回溯到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担任刘邓大军的第六纵队司令员。六纵下辖的三个旅分别是16、17、18旅,旅长分别是尤太忠、李德生和肖永银。可以说,王近山是肖永银的老上司。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王近山的赫赫战功,离不开这些得力的部下。这三位旅长各自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也都深受王近山的影响,继承了他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于是,这三位被称为王近山麾下的“三剑客”。
建国后,相比尤太忠和李德生,肖永银的名声相对较小,但他在许多关键历史时刻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无法替代的。王近山作为我军的传奇人物,他的麾下将领也都不凡。尤太忠后成为上将,李德生甚至曾担任党的副主席,这与王近山多年的教导密切相关。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等人一路高升,唯独王近山却因个性倔强,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1937年。当时,全面抗战爆发,红军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整编为八路军,王近山担任八路军129师772团的副团长。在神头岭战役中,王近山不幸负伤,随后被送往医院。与他一同受伤的,还有769团团长陈锡联。两人之前便是老朋友,早在红四方面军时期便有过交情。
一天,陈锡联开玩笑地问王近山:“你知道医院的院花是谁吗?”王近山对这些琐事毫无兴趣,陈锡联则自顾自地说道:“当然是小韩,她最漂亮。”王近山没有回应。然而,几天后,他被一名文静的姑娘换药,心中对她产生了好感。直到有一天,陈锡联再次提起这件事,说道:“她就是我们说的那个院花——小韩。”
此时,小韩闻言羞红了脸,匆匆走开。她叫韩岫岩,是当地名医的侄女,抗战爆发后,她的家人加入了八路军,带来了医疗器材。王近山当时22岁,尚未婚配,而韩岫岩才18岁。两人很快便谈起了恋爱,战火纷飞中,他们的感情越发坚定。战争结束后,他们结婚,虽然战时两人常常分离,但这段婚姻从未因此受到侵蚀。
然而,进入和平年代后,王近山的婚姻生活出现了波动。1949年,34岁的王近山被任命为解放军第12军军长,在重庆解放后,他应邀前往重庆大学演讲。年轻的女大学生们纷纷围绕在他的身边,其中有一位是韩岫岩的妹妹。王近山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两人关系变得亲密。抗美援朝爆发后,王近山入朝作战,暂时与她失去了联系。
战后,王近山与韩岫岩的妹妹旧情复燃,韩岫岩得知后心生愤怒。而与此同时,王近山还决定将自己的小女儿送给司机,引发了家庭矛盾。最终,这一切积累成了无法调和的裂痕,韩岫岩将他们的婚姻问题提交给了组织。
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曾强调,进城后不能像李自成那样反复无常。王近山因其不听劝解的态度,被组织严厉处理,职务被降为大校,撤职到河南担任农场副场长。临行前,只有保姆黄慎荣陪伴他。
几年后,王近山因深知自己犯了错,决定向上级请求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让儿子去南京找到肖永银,看看是否能得到帮助。1968年,王近山的儿子来到南京找肖永银,肖永银热情接待,并详细告诉王近山的儿子,如何通过写信向毛主席反映问题。
于是,王近山按照肖永银的建议,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毛主席、许世友和肖永银。肖永银很快将信交给许世友,许世友也答应会转交给毛主席。
许世友确实履行了承诺,将信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到信后,微笑着说:“王近山这个‘疯子’也会写信了。”不过,他接着又说:“让他回来可以,但放虎归山,哪个军区敢要他?”许世友当即回应:“我愿意接收。”毛主席点头同意。
此后,中央军委发布了命令,任命王近山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得知此事后,激动不已,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个月后,王近山从郑州乘火车来到南京。肖永银、尤太忠等老部下亲自前来接站。王近山深感这些老战友的支持和关怀。
然而,王近山在南京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他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得知消息后,邓小平指示尽一切努力治疗,李德生也送来珍贵药品。王近山住院的消息牵动了许多人,甚至连他的前妻韩岫岩都感到无比忧心。
尽管王近山不愿再见她,但韩岫岩依然忍不住前往医院探望他,带上了礼物。王近山的警卫员得知后,语气严厉地劝告她不要去。韩岫岩听后内心痛苦,却也无能为力。
1978年,王近山因病去世。为确保他得到应有的待遇,聂凤智与其他领导商议后决定提升王近山的葬礼规格,最终确定按照大军区领导的标准举行。
王近山去世时的最后职务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但由于邓小平的批示,他的职务被重新定为军区顾问,葬礼规格因此得以提升。这个决定,不仅体现了对王近山的敬意,也成为他一生坚韧不拔精神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