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身处深宫的慈禧太后,凭借着儿子同治皇帝的名义,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实权。慈禧极度渴望权力,而同治皇帝去世后,又因无子嗣继承皇位,她便从皇族中挑选了一个年轻的孩子,带入宫中,令其成为了新的皇帝。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光绪皇帝。当慈禧年事已高,光绪也曾试图挣脱她的掌控,这令慈禧十分愤怒,于是她下令将光绪软禁于瀛台,并且开始着手寻找新的储君。
在临终前,光绪得知慈禧挑选的新帝竟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孩童,他内心无比震惊和不安,忍不住感慨道:“为何不找一个年长一些的?”随后,他便撒手人寰,离世。
光绪皇帝的一生充满了悲情。原本,他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闲散生活,然而命运却让他早早被慈禧太后带入了深宫,从此成为了一个傀儡帝王。光绪之所以被选中继位,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而慈禧作为他的姨妈,认为这个亲外甥是最容易控制的。
然而光绪对慈禧的掌控没有丝毫的好感。年仅三岁半时,他便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一直以来都被慈禧安排着做许多事情,比如今天封赏这个,明天又封赏那个。尽管如此,光绪却天生聪明好学,每日最大的乐趣便是潜心读书,这也让他很快变得聪颖非常。对光绪而言,这种聪明才智对于一个正常的帝王来说无疑是福分,但作为一个傀儡皇帝,却无疑成了他无法逃脱的枷锁。
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慈禧更是独揽朝政大权,紫禁城内的一切大事小事都需经过她的批准。渐渐地,许多深得慈禧宠信的太监开始不把光绪放在眼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光绪也渐渐感受到了对权力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并试图培养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没有实权,他的势力始终无法撼动慈禧那深厚的掌控力。
在朝廷上,光绪虽有一些理想,却始终无法摆脱慈禧的阴影。尤其是光绪对后宫的珍妃情有独钟,珍妃不仅美丽温柔,还能在光绪心情低落时为他解忧。然而,珍妃却忽视了一个事实:无论光绪如何宠爱她,最终整个清朝的命运都由慈禧掌控。珍妃多次挑衅慈禧太后,甚至公然与慈禧发生冲突,这让慈禧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憎恨。尽管光绪多次劝阻,珍妃依旧我行我素,最终激怒了慈禧。为了惩罚珍妃,慈禧下令将她投入井中溺死,珍妃的年轻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珍妃之死对光绪皇帝来说无疑是一次深重的打击。失去了他最亲近的人后,光绪皇帝的内心愈加痛苦且动荡。在这期间,光绪尝试通过支持维新派改革来改变国家的命运。甲午战争后,许多人呼吁进行政治变革,而维新派正是提出这种改革的主力。光绪听闻维新派的言辞后,心生激动,毅然支持起了这场变革。然而,由于光绪虽然是皇帝,但他并未拥有实质性的权力,他的命令在朝廷中根本无法得到执行。而慈禧早已掌握了朝政的主导权,不久后便亲手毁掉了这场维新变法,还将维新派的成员逮捕,光绪也被软禁。
光绪被关进了中南海的瀛台,那里的四周被湖水环绕,岛屿周边没有合适的地方停靠船只,光绪只能通过一条木板跳到岸边。在瀛台的禁闭生活使光绪感到极度的压抑和无助,他觉得自己和历史上的汉献帝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任人摆布、无权无势的可怜人。自从珍妃死后,光绪对慈禧的恐惧与日俱增,许多时候,他对慈禧的命令不敢有丝毫违背,甚至在一次吃汤圆时,为了不惹怒慈禧,他将汤圆藏在衣袖里,最终不慎烫伤了自己的手臂。由此可见,光绪内心的恐惧深得无法言表。
当《辛丑条约》签订后,光绪和慈禧一同回到北京。尽管光绪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但慈禧却心生不安,担心自己去世后光绪无法被掌控,于是她打算再挑选一位继承人。最终,她选中了光绪的侄子溥仪,时年仅三岁。溥仪的父亲虽然是光绪的亲弟弟,但性格懒散,根本不具备任何威胁,这使得溥仪成为了慈禧的理想继承人。
听到自己被替代的消息时,光绪感慨万分,叹道:“为什么不找一个年长的孩子?”他感到自己如同曾经的傀儡,再无任何选择。然而,慈禧最终也未能逃过时光的推移,她进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而光绪也在这时离世。虽然光绪的死亡时间与慈禧的去世几乎重合,但世人始终无法解开其中的“巧合”。后来的专家对光绪的遗体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体内砷的含量远远超过了正常值,证明光绪死于中毒,慈禧可能在光绪死前用毒药加害了他。
最终,这位年仅三岁便被带入宫中的光绪皇帝,度过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生活,最终以极为悲惨的结局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