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36年,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这一历史性事件象征着长征的终结,标志着无数革命志士在艰难旅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早在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就已经在懋功会师。然而,随着战局的变化,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组成左右路军向北抗击日军。左路军计划南下直取成都,但遭遇挫折后再次北上,并在甘孜和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会合。与红一和红二相比,红四方面军面临更多艰苦的条件,他们必须战胜险恶的雪山和广袤的草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对这支部队来说,征战雪山和草地的经历是极其艰难的。在许多指战员的回忆中,草地之行让他们感触最深,因为在雪山期间,他们至少有一些物资准备和较短的停留。而一旦越过雪山,进入了藏区,面临的困境则变得更加严峻——粮食匮乏,民众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几乎无法找到能够填饱肚子的食物。虽然偶尔能够找到一些粮食,但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支撑他们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正因如此,部队把草地形象地比作是“魔毯”。从远处看,草地上绿草如茵、花朵盛开,给人一种美好的错觉,但这美丽之下却隐藏着致命的危险,许多战士在这里丧生。草地中满是沼泽地,极易让人陷入其中,越是挣扎越难以自拔。很多战士此前从未见过沼泽,不知道如何自救,因此在这一片草地中迷失了方向。
草地上的天气极其多变,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骤雨纷飞,甚至一天四季轮换,让人无所适从。在缺乏足够的食物和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一些指战员在苦苦挣扎中最终未能走出草地。
部队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粮食匮乏,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吃掉背包上的皮带。当食物供给无法保障时,有些战士不得不在极端情况下捕杀马匹,偶尔在草地上寻找一些野菜充饥。然而,许多野菜并不安全,有些具有毒性,导致不少人食用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在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中,徐国夫回忆道,那七天的行军让人感觉漫长如七年。尽管早已抵达阿坝并小憩,但一听说部队需要南下,他和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又踏上了重走草地的艰辛之路。
在经历了百丈关的激战后,尽管他们歼灭了敌人两万,但自己的伤亡也十分惨重。优势兵力的敌军让他们不得不翻越夹金山与大雪山,艰难挺进甘孜,在那里与红二方面军成功会师。
两支主力部队汇聚后,决定分成三路展开行动:以红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的十师、十一师和三十军的八十八师为左纵队,从甘孜出发朝包座挺进;九军、四军的十二师、独立师及三十一军的九十三师组成中纵队,从毛儿盖开进;而以五军和三十一军的九十一师为右纵队,从绥靖出发向包座进发。
与第一次过草地相比,这次的艰难更胜一筹,徐国夫被任命为左纵队的先锋官,他带着骑兵师开路、侦查的同时努力筹集粮食。幸运的是,左纵队不仅成功收集了一定的粮食,还在与土匪的交战中缴获了不少牛羊和其他物资。为了缓解困境,刘总参谋长也决定将部分物资分发给已经断粮多日的右纵队。
当时的指战员们对苦的概念已模糊不清,他们饥肠辘辘,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比打仗还要煎熬的磨难。当徐国夫带领先锋队抵达会宁后,第一件事情便是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面对一位领导的询问:“你还想做什么?”他只报以一个简单的心愿——想要好好睡一觉,随即便沉沉入睡。
在草地行军的日子里,战士们栖息地狭小,往往是背靠背,或在潮湿的泥土上小憩,连日辛劳与不断的转移让常人难以体会和理解。最终,部队成功走出草地,在会宁完成了汇合,这一刻不仅象征着长征的阶段性胜利,更为红军的新的起点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