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海船在失事的时候,为什么宁愿等到船沉没,也不能跳海求生?
迪丽瓦拉
2024-11-03 19:44:47
0

原标题:大型海船在失事的时候,为什么宁愿等到船沉没,也不能跳海求生?

大海在内陆的人们看来是自由且令人向往的,对于靠海吃海的人们来说大海是神秘且具有未知危险的,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下,会存在一些对大海向往甚至好奇的人们,纷纷乘坐巨型观光游轮游玩,或是到周边沿海国家旅行消费。

但无论船只在海面上经历了何种风浪,人们听到最多的却是来自船长的安抚,告诉人们不要惊慌,待在完好的船舱或是甲板上,难道真要等到船被巨浪拍翻?即使船只倾倒即将沉没,船员也依然要求人们不要随意跳船逃生,这又是为什么?

航行史上的那些重大沉船事故

1937年5月,一艘属于德国纳粹的大型邮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下水航行,二战末期也被用作运送被苏联红军困于东普鲁士的德国人们,其中包含少数战斗士兵和大量的德国平民。

但战争残酷流弹无情,此邮轮也在1945年的1月被三枚鱼雷击沉,造成约5300-9931人不等的伤亡,更是历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一艘邮轮,其当天正值纳粹党瑞士分部领袖威廉·古斯特洛夫的50岁冥寿,也是希特勒上台的12周年。

说到海船遇难,不得不提的就是被拍成经典电影的“泰坦尼克号”,这是一艘产自英国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也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为庞大、设施最为豪华的一艘大型载客客运轮船,在当时更是号称“永不沉没”。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艘永不沉没的巨轮在首次航行中,就遭遇了重大事故,1912年的4月,邮轮在驶向美国纽约途中,与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多处船舱破裂进水,并于15日的凌晨断裂两截,最终沉入大西洋3700米处。

这艘豪华邮轮的第一次航行也是其最后一次行驶,当时也是造成了2224名船员乘客中,多达1517人的丧生数量,还有部分乘客的遗体在最后都未能找寻到,或是永远飘洋于海底或是归于大海中的其他生物。

再有就是发生于2014年4月16日,在网络上有沸沸扬扬传言的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船上当时有325名的中学生和15名教师,以及30名的船务工作人员和89名其他乘客,这艘客轮之上有150-180辆汽车和1157吨的货物同行运输。

满载航行的世越号却在不知具体什么原因的情况下,毫无预兆的突然翻沉,截至2017年的5月18日,就只有172人获救,296人确认已经遇难,更是还有8人始终下落不明,在世越号沉没1091天后的三周年祭,才将其完整的打捞出来。

在众多外国邮轮事件的发生,中国的东方之星号也在2015年的6月1日,遭遇了特别重大的灾难性事件,这艘隶属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在从南京驶向重庆途中,突遇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暴雨强风袭击,在位于长江中游湖北段水域沉没。

在邮轮的航行史上也是有不少的沉没失事事故,但即使船只遇到风险,但在船上却没有听说有船长或是船员会主动跳船入海的,往往遇难人员都是在船只完全失控以后才发生的重大事件,那么为什么人们在海船失事时,也不跳海求生的呢?

为什么海船失事也不能随意跳海求生

对于一般远航的大型船只邮轮而言,人类在其中就会显得尤为渺小,乘坐邮轮着一望无际的海洋,一方面是人们并没有太大的勇气跳入滚滚海水之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无措施保护的情况下,贸然入海可能更加危险是会完全无法生还的

最为直接的心里原因是人们会害怕,就像有的人们会恐高一样,是不自觉打心底的一种害怕情绪,可能还没有进行跳海的过程,人们就已经被自己恐惧所覆盖,那么跳海如果错过时机也将不可能实现,而不随意跳海最为重要的原因却是不能。

海船遭遇风浪危险,人们是不能毫无保护措施就那么跳入海中的,就像我们会在《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看到的一样,船只已经解体,大量海水漫灌的情况下,船长依旧指挥船员们准备救生圈和救生艇,并没有告诉乘客可以直接入海。

究其不能直接跳海的原因,有以下的几点尤为重要:

船只质量及高度不适宜。能够在海上航行的轮船,大都需要利用海面浮力作用的支撑进行航行,所以其轮船重量一般在几万吨到几十万吨不等的重量,从而更稳固的吃水航行,而高也一般会有几层楼,或是十几层楼大约30多米的高度。

在轮船的这样一个高度下,具有专业跳水运动员水平的可能还可以尝试一跳,对于普通人而言,超过10-15米的高度就已经不可控,是就会直接拍在水面上的,加上人体自身重力加速度,那下落的速度及力量并不是人们常规所能承受的。

也因为轮船自身的吨位级别,它在行驶或是遭遇风浪时,会在轮船吃水面处造成更大的海浪,其翻卷程度就算是具有较大浮力的船只,都不一定能够平稳的使用,而在滔天巨浪面前,小小的人类就算是专业的水上人员,也都是无法动弹的。

海洋也具有较为凶险的生物。在一些自然纪录片或是海洋相关影视剧之中,往往会看到在大海中会出没一些较之陆地动物更为大只的海洋生物,像是鲨鱼、鲸鱼、海龟、大型海蜇类生物等,虽然这些可能并不存在主动攻击人类的特性。

动物往往会因为好奇而接近人类,在动物们认为并无伤害的简单靠近,对于如海中浮萍般渺小的人类而言,也是会有巨大伤害的,被咬上一口或是毒触角接触一下,就会让本就不属于海洋的人类更加难以生存。

不能有充足的食物保障。如果人们侥幸能够排出一切现实问题,在海上得以生存,那么如果人们不能在2或3天内获得救援,那么也并不能够再撑多久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

也有人会说海水不也是水,但海水是真的不能直接大量饮用的,据科学研究实验可知,如果人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喝下少量的海水并无大碍,但若是大量饮用,或是在脱水的情况下大量摄入,则也会加快人体的脱水速度。

人们也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所以其中会含有大量盐的成分,人们在喝下海水后想要排出海水中100克的盐分,就需要消耗150克或者更多的水,那么对于本就已经缺水甚至脱水的人而言,喝下海水也是非常致命的一种错误行为。

海面温度不易承受。住在海边的人们可能感受的会更为明显,在一年四季之中,空气的温度变化人们大都还是能够掌握的,但海边和海中的温度,往往与季节变化有可能存在反着来的情况。

一天当中海面最低温度值会出现在4-8点的时刻,而气温得到最高值则是会在14-16时之间,而夏季海水温度会更凉爽,较之空气温度会更低,而冬季海水深处温度却又会比空气中高出许多。

对于一些遇难并落于水中的人而言,本就湿透的衣物在到达海面漂浮物或是岸边时,就会有部分随着体温蒸发,带走了大量的人体热量,当太阳下山后,海面与海风会使气温更低,海面上的人们如果没有取暖的装备,也是会很快失温死亡的。

海上可以如何自救

当然在一些燃烧或是爆炸的船只之中,我们就不可在船上硬挺着了,这就需要在有组织指挥的情况下进行逃生跳海行动,那么我们如果真的在海上遇到危险,又有什么可以紧急自救的注意事项呢?

保持心态稳定,正确使用救生衣等逃生工具。听从船员船长的介绍,正确使用求生圈和救生艇,并尽量选择有浮力的物体协助入海。

在落水后不要手脚扑腾而是要全身随水而动。落水的人们往往存在误区,就是想要将身体中较长的手臂部分伸出水面用来求救,其实人体是可以有一定浮水能力的,但面积有限,人们应该将双手放于脑后,让鼻子部位露出水面呼吸。

如果落水不止一人时要团结协作。三人一组勾肩围圈双腿蜷缩,三人在质量增加的同时,浮力也会随之增大,在保证体温较少扩散的同时,也可以互相作伴打气,在有同类为伴的情况下生还的可能也会更大。

在海面尽量节省体力不要吼叫或是慌忙乱动。因为声音或是水波的振动,有可能引来的并不是救援而是更为致命的生物。

选择颜色明显或是能发出单一声音的随身物品。像是救生衣一般都会选择橘黄色或是红白色这种较为鲜亮的颜色,在电影中也有出现的哨子之类的物品,都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快的获得救助。

世间灾难总是存在于意外,也永远无法预料危险何时将会来临,当然不能因为害怕外面的危险,而选择呆在家中与世隔绝,因为就算呆在家中也是可能存在未知偶然风险的,人们应该正常的生活与出行,不必过于忧心未知那些想象中的困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在许多人心中几乎成了一位神话般的人物,智慧超群、才能卓越,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堪称蜀汉的伟大功...
原创 为... 1940年,年仅18岁的袁竹林为了能够找到一份生计,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年幼的女儿,跟随一名负责招工的本...
凯特与戴安娜从未谋面,却又紧密... 在英国王室的历史长河中,凯特·米德尔顿与戴安娜王妃虽然从未有过直接的交集,但两人的命运却仿佛被一条无...
原创 诸...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总是手握一把鹅毛扇。这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让人困惑,...
原创 爸... 三国时代最惨的孤儿是谁?不是父母双亡的赵云,也不是早年流浪的刘备,而是那个爸爸被张飞砍了脑袋、妈妈被...
“打卡”明代状元试卷,2460... 在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展出着一件稀世国宝——400多年前明代状元的殿试卷。高考临近,预约“打卡”状元卷...
原创 刘... 最近,关于刘邦与樊哙的关系引发了众多讨论,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之间的情谊如同亲兄弟一般深厚。然而,让人震...
原创 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女性掌握了清朝的实际权力,她是以手腕果断、行事严肃著称的慈禧太后。她那张消...
原创 大... 大明朝史:明宪宗为何钟情于万贵妃?这个女人的故事堪称传奇 提到万贵妃,许多人或许耳熟能详。她最广为...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最显赫的一个机构非内务府莫属。这个机构主掌着皇帝一生的日常起居、饮食起居,甚至连一些私密事...
原创 白...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大将,封号“武安君”,他的身上常被贴上三个标签:战神、杀神、冤枉。他的故事充...
原创 如...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算起,楚国历时五百多年,其疆域覆盖中国南方,是当时唯一能够与齐国、晋国、秦国相抗衡...
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大足区宝顶山石刻景区,游客在游览参观。(资料图片)记者 罗伟 摄/视觉重庆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
原创 朱... 很多人可能觉得编纂一部朝代史是一项十分简单的任务,似乎随意一做就可以完成。然而,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原创 成... 当我们提及蒙古帝国以及成吉思汗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们的军事威力。确实,他们征服了广袤的欧...
原创 清... 清朝的疆域广袤,横跨千山万水,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为了有效治理这片辽阔的土地,清政府建立了完...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文化中... 古都今昔一眼千年,历史细节可感可触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施  芳...
原创 西...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各位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 邓通,西汉时期汉文...
5000多年前的水网长啥样?(... 早期文明考古发现水利功能效益最全面的良渚遗址水利工程—— 5000多年前的水网长啥样?(美丽中国)...
南海沉船遗址:解码“海丝”文明...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周慧敏 李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