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个很特殊的时期,短短三十余载,却给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和印记。革命派推翻清廷后,遂以三民主义为宗旨,开启了民国的序章。由于民国时期,大多革命领袖都有着留洋经历,自然将许多西方文化带入中国,校服便是体现之一。民国校服,堪称是中国校服最美好的定格。
女子上学,民国无疑是开端,这打破了长达几千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魔咒。在表现民国的影视中,我们总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女学生,或蓝或灰的上衣,或直或褶的裙子,人淡如菊,清新干净,别有一番风味。
民国女子校服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照搬西方模式,只是再加入一点中国特色形成的“裙衫样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新装”;第二种是以旗袍为蓝本改制,如果拿目前眼光来看,其实就是“改良版的旗袍”。
“裙衫样式”的校服,其上身部分为短衣,腰身部位略微紧收,衣摆不过臀部,袖口处短且露腕,领、袖处均有花边修饰;再看裙子,其环弧多为扇状,相比较于旗袍来说短很多,但也不曾短过膝。恰到好处的立领、别致的斜襟,沿革传统,中国味十足;俏皮的七分袖与玄色中裙,打破了禁锢,初露自由的端倪。
“改良版的旗袍”的校服,又称“短袄长裙”,与旗袍除了面料与宽松度外,没有太大区别,不过由于学生身份的缘故,“改良版旗袍”两侧的开口处有了明显的长短变化!这种旗袍剪裁简单,让学生看起来亭亭玉立,纯净的颜色,又符合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穿上这种旗袍校服,展现规整、含蓄、端庄的东方女性之美。
民国时期能上大学的女子,家庭条件大多优渥,上大学也是身份的象征,属于上流社会的人物,当然要体现出优雅端庄,与普通民众要有区别。曾屈于封建下的青年学生,在接触新事物后,有了眼界的开阔,所以当民国校服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在某个角度上说,算得上是当时特殊的时尚产品。
说完了女生,再来看一看男生校服。男生的校服,最多的便是改良中山装。直直的翻领依偎在脖颈四周,利落、刚毅,翻盖口袋分列两侧,成为民国学生的标配。黑白是男生校服的主色,黑色英挺俊朗,白色则温润如玉。风华正茂的少年,行走于校园,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民国,是一个乱世,是儒雅少年经历一番血雨腥风,最终成为慷慨激昂的铮铮铁骨的时代。但是,昔日的才子佳人,曾经的民国风华,民国那氤氲的文艺气息总让人忍不住模仿,不想躲避,只想经历。
话说回来,每个时代的着装主题,都不一样,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朝一制,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再不能穿民国的服饰。如果要沿袭民国校服,那该放在哪个学生阶段?初高中?似乎太早了;大学?现在的大学生看得上这种服装吗?
民国校服虽说优雅、气质,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过去的时代的影子,可以欣赏,尊重,已经无法去重复。社会、时代、观念,基本上封死了民国校服推广的可能性。另外,什么校服最美,取决于学生对这个学校的认同度,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吸引力。优质的学校,人人皆欲得其校服而穿之,谁还会在乎校服是宽是窄,是红是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