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宜妃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早在30年前她就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当年张国立和邓婕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是清宫戏的鼻祖,邓婕的表演颇具功底。
现在的电视剧大多是虚构的,古装剧更是如此,不但会虚构情节,还会把毫不相干的人弄到一块,让关公大战秦琼。
但是早期的古装剧比较靠谱,历史上,真有宜妃这个人,而且还真是康熙的宠妃。
宜妃进宫的时间较晚,康熙十六年(1677年)才入宫。
皇帝家条件非常好,不愁娶媳妇,皇帝十来岁还没有发育成熟就当新郎了。
康熙自打十一岁就开始源源不断娶媳妇,当宜妃进宫的时候,皇帝都23岁了,后妃排成了队。
但是宜妃毫不气馁,使出来浑身解数,后来居上,牢牢地占据了康熙的心。
宜妃除了姿色不错,还有一个长处,那就是产能惊人,肚子争气。
在宫中,仅仅靠颜值是不能长久的,俗话说母以子贵,必须要能生儿子,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宜妃进宫第二年就怀孕,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即五皇子胤祺。然后宜妃再接再厉,连下两城,四年内再生下两个皇子,即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不光如此,宜妃生的孩子成活率还非常高。荣妃生了四个儿子,死了三个,有的活了一岁,有的两岁,有的出生当天就夭折。宜妃生了三个儿子,活了两个,另外的那个儿子也不算夭折,活到十一岁。正因为如此,宜妃在宫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宜嫔则与惠嫔、德嫔和荣嫔一同晋封为妃,称为宜妃,此时距离她进宫已经四年。时间虽然有点漫长,但是相对于宫中其他五十多个后妃,取得这样的地位已属非常难得。
而且康熙五十多位嫔妃中,四位妃子,宜妃郭络罗氏排名第二,仅次于惠妃。
也许是年轻的缘故,康熙对宜妃百般宠爱,即使御驾亲征,戎马倥偬,他也心系宜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也要隔三差五给她写情书。
每次凯旋而归时,总是一头扎到宜妃的房间,说不完的知心话,两人的恩爱可见一斑。
爱屋及乌,康熙不但对宜妃非常好,对其父亲、自己的老丈人也非常敬仰。据《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患病时,康熙曾经去探望,带去不少从西域弄来的土特产。病重时,更是直接派了太医前去诊疗。
老丈人去世后,康熙帝曾让状元韩菼为其写碑文以示褒奖,并要求在碑上点明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是后妃"戚属",是自己家人。
即使《清史稿》,对此也毫不讳言:“圣祖(康熙)甚爱(宜妃)之”;《永宪录》更是记载说,康熙对宜妃"眷顾最深"。
俗话说靠山山倒,只靠皇帝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的儿子不能当接班人,一切都不稳固。
刘邦生前,爱姬戚夫人受尽恩宠,还是让吕雉笑到了最后,因为接班的是吕雉的儿子刘盈,而不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宜妃的下场亦是如此,因为接班的是德妃乌雅氏的儿子,老四胤禛。
宜妃失去了所有,由金凤凰变成老母鸡。
赢者通吃,宜妃按理说应该接受现实,乖乖夹起尾巴,低调做人。
尤其是自己的儿子九皇子胤禟,仗着母亲是康熙的宠妃恃宠而骄,不知道分寸,参与了皇位争夺战。
如果自己有希望接班,为此赌一把,即使丢了性命也算值得。问题是老九自己没有希望,是为人作嫁,替老八和老十四摇旗呐喊,冲锋陷阵,这就太不值得了。即使夺嫡成功,你又能得到什么?
所以雍正对这个九弟恨得咬牙切齿。
子不教父之过,康熙儿子太多管不过来,那就算“母之过”吧,肯定是母亲宜妃的责任,宜妃如果好好管教,老九也不会如此不知深浅。
也许有人说,儿大不由娘,怎么知道宜妃没有管教约束儿子?
我们只要看看宜妃在康熙葬礼上的表现就知道了。
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皇帝的后妃都要出席葬礼,都要步行前去吊唁。
宜妃当时患病,行走不便,坐轿子前去,到了那里,竟然超过了皇后,直接来到康熙灵前。
雍正看到后心里极其不悦,如果身体不好,到了追悼会上你应该走下轿子,让人搀扶着前去行礼。
即使真的走不动,你可以远远地在轿子上行礼,这样也说得过去,所有的后妃都在步行,你一个人高高在上坐着轿子走到大家的前面,乱了规矩,成什么体统?
而且见到雍正时,宜妃依旧爱答不理,视而不见,表现非常傲慢。
所以雍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登基之后,开始秋后算账。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胤禟被革去爵位。
雍正四年(1726年)初,雍正进一步处理胤禟,将其开除出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将其逮捕,送往保定监禁起来,并且令改名塞思黑,在狱中将其折磨而死,
碍于名分,雍正对宜妃没有直接下手,而是对其身边人开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雍正帝命人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宫首领张起用等十二人。
罪名:“下海经商”,牟取暴利,说他们是利用了宜妃的影响力,是为主人非法牟利。
此外,宜妃妹妹所生的固伦恪靖公主的太监王士凤、王明也被追究责任,从重处理,不是被发往大西北啃沙子,就是流放到东北老根据地做披甲人的奴才。
宜妃之子允禟的贴身太监李尽忠也遭到厄运,被发往云南边陲当苦差。
真要这样也就罢了,雍正后来大概是觉得这样做不过瘾,追加一道圣旨,勒令他们沿途自尽,之后将尸体烧毁。
雍正加罪宜妃身边人的理由显得非常荒唐,主人在追悼会上不守规矩,作为奴才应该有提醒的责任,你这话说得显然不客观,主人会听奴才的吗?奴才有发言权吗?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雍正是杀鸡给猴看,故意羞辱宜妃。宜妃怎么说也是雍正的长辈,雍正不好明里整她,只能用此下三滥的办法。
宜妃本来身体就弱,看到身边人被雍正整死、流放,小儿子胤禟被囚禁致死,她末日也为时不远。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一命呜呼。
即使死了,宜妃也不能跟康熙葬在一起,因为她被排除在后妃名单之外。
到了乾隆登基后,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也不承认宜妃的太妃地位。
宜妃的遭遇让人同情,雍正的心狠手辣叫人厌弃,但是封建社会就是那样,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如果老十四登基,同理,处置政敌的手段未必会亚于雍正,雍正母亲德妃乌雅氏也不会什么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