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向刘邦要求做假齐王的事情,发生在楚汉荥阳会战期间。当时,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刘邦一行人困在荥阳,刘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救援。这时,刘邦非常信任的韩信却迟迟没有派兵前来救援,只是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写道,齐地的人狡猾且反复无常,必须要有一个王来管理,韩信自荐自己来做“假齐王”。
刘邦看到这封信时,顿时懵了,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自己被楚军围困得如同铁桶一般,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等着援军,结果韩信竟然在这个时候提什么假齐王。气得刘邦当场爆了粗口:“我尼妈做什么假齐王!”这时,张良和陈平连忙示意刘邦要冷静下来,张良凑到刘邦耳边小声说:“现在军情紧急,韩信兵力强大,不能激怒他。”刘邦听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微妙,于是态度一转,马上改口道:“韩大将军,您居功至伟,做就做真正的齐王,怎么能做假齐王呢?”
刘邦真的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不仅应变迅速,而且能够忍耐常人无法忍受的压力,情商极高。相较之下,韩信的情商就差得远了。虽然他在军事上非常出色,指挥能力无人能及,但他在与刘邦的关系处理上却显得有些笨拙。韩信向刘邦提出要做假齐王,其实是在试探刘邦的态度。此时的韩信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受过屈辱的韩信,而是一个屡战屡胜、攻必取的大将军,可能有些膨胀了。他通过提出假齐王的请求,想看看刘邦会怎么回应,实际上并没有叛变的意思。这就像一个孩子与母亲闹别扭,离家出走,看看母亲是否会追来一样。刘邦最终同意封韩信为齐王,韩信高兴得像得到了意外的幸福,认为刘邦是完全信任他。可惜韩信情商不高,根本没有意识到刘邦答应了他这个请求,背后其实有着深深的心机,刘邦心里早已对他埋下了一个坑。
如果我是刘邦,面对韩信要求做假齐王的情况,虽然也会气得火冒三丈,但可能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答应下来。毕竟在那个关键时刻,确实需要韩信的帮助。如果刘邦因气愤而做出反应,那么他可能就失去了韩信这个重要的支持,反而得不偿失。
千年之后,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邦的度量与胸怀。作为一个从布衣出身的平民,最终建立了帝国,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业。他能够在弱势中逐步逆袭,靠的并非仅仅是天时,更重要的还是他卓越的谋略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