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刘邦和项羽的个性与共性——优缺点大比拼。
首先,来看他们的本性。
刘邦的本性不能用好与坏来分,只能说是放荡不羁、不苛一格。这可能跟他多年的游侠生涯有关,经历了餐风宿露,刀口舔血的生涯,他早已看透世间冷暖,明白了冷也罢,热也好,只要活着就好的真正含义。因此,他的思维是灵活的,应变能力是多样的,处理也是老道沉稳的。而项羽呢?项羽几乎是在温室长大的,尽管只有几岁时就失去了双亲,但却有叔叔项梁帮他撑起了另一片天空,因此,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风雨,但相对于无依无靠,自力更生的刘邦来说,这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晒。正是因为缺管了这种人世沧桑的磨砺,项羽的骨子里流传的是做为一名将领中规中举的血液,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坚忍不拔意志,为人行事显得古板而愚昧,如同井底之蛙一样,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限制了他强大能量的发挥。
其次,来看他们的血性。
都是热血男儿,但两人的的表达方式却有天壤之别。项羽大大冽冽、雷厉风行,一根肠子直到底。但与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狂妄自大,在为人做事的过程中高举高打,风风火火,但却缺乏必要的冷静和沉稳的内敛。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在顺风顺水时,他可以凭着这股冲劲、闯劲和韧劲,勇往直前,创造奇迹,改变未来。但同时,在不逆的环境中,他因为不懂得进退之道,不懂得柔和之道,不懂得及时收拳积蓄力量再出击,结果撞到了墙上也不回头,撞的鲜血淋漓也不低头,最终,为自己的这种直率和血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刘邦则不一样,他懂得刚柔之道,明白四两拔千金之妙,知晓曲径通幽之路,明白厚黑之学,凡事三思而行,面对困难,他会仔细思考,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面对绝壁,他会及时停脚,选择走“回头路”。面对挫折,他会幡然醒悟,屈伸自如。也正是因为他懂得这种为人做事的“中庸”之道,也正是因为他抛开虚伪的名和利,也正是因为他把姣龙当成了亲生之母,把失败当成了成功之母,在整个楚汉争霸中,既然他一直处于劣势,一直被动挨打,一直狼狈不堪,一直疲于奔命,一直险象环生,但九死一生过后,随着历史的钟声敲响时,我们才会惊愕地发现,在这场马拉松似的比赛中,最后冲过终点线的不是一直遥遥领先的项羽,而是一直锲而不舍的跟随者刘邦。
再次,来看他们的色性。
孔夫子说,食,色,性也。刘邦是好人,当然也是坏人。这个坏是他从小就养成的,没上学是,调皮,经常欺负同龄伙伴,因为饿,经常干偷鸡摸狗的事。上学习时,他叛逆,不听老师话,经常欺负同学,经常跟老师作对;踏入社会后,对于一无手艺二无背景的他来说,谋取不到好的职业,只能混迹于黑白两道,靠打家劫舍来过日子。这个时候的刘邦的想法很简单,只为了能混一口饭吃,只了能活着。也就是这个时候,刘邦学会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学会了好酒贪杯,泡妞好色。
刘邦的好色就很多了,比如说在彭城大败后,逃亡的过程中,他在深山老林借宿,居然毫无顾虑,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尘抛于脑后,以厚脸皮加老手法,成功将美若天仙的戚姬泡到了手,这样的泡妞手段和技巧可谓是后人的典范。比如说在西征时,人家项羽那是一心一意谋前程,但刘邦却是事业泡妞两不误,白天行军打仗,晚上还顺便干一些儿女欢娱之事。
而贪酒的时候,刘邦也有很多。比如说在随何成功把英布争取到刘邦的快乐大本营时,结果英布却受到了刘邦的闭门羹的待遇,这让原本抱有极大希望的英布心里不由凉了半截,如不是被张良等人及时阻止,他差点自刎当场。
那么,一向低调厚道,求贤若渴的刘邦为什么会如此怠慢英布这样一位贵客呢?原因很简单,他喝醉酒了。好在第二天,当刘邦清醒过来,马上做出了百倍的补偿,对英布又是陪礼又是道歉,总之,好话也说了一箩筐,最后再对英布许以承诺和担以重任,通过这种真诚的道歉和糖衣炮弹的攻势,这才将英布的心彻底收服。这次喝酒差点误了大事,但另一个测面我们看到,刘邦对酒的痴迷程度。
项羽不是也贪酒好色吗?答应是否定的。其实项羽是个用情专一、注重饮食的五好青年。用情专一这一点不用嫯述,毕竟他一生对虞姬的钟情可见一斑。而在饮酒方面,在长达四年的整个楚汉争霸过程中,对项羽这方面的描写少之又少,史记中有记载的仅有的一次是项羽兵败下亥,在四面楚歌时,他在虞姬的陪伴下进行了狂饮。是啊,此时他太忧郁了,太忧虑了,太忧愤了,从天上摔到地上的感受是如何难受的啊。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项羽第二天一大早就选择了突围,而且还是依然的神勇无比,这说明项羽是夜只是借酒消愁,并没有真的喝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了,项羽在饮酒方面平时是很注意的,平常基本上应该是很少饮的,即使是饮也是有节制的,也是浅尝辄止的。这一点可以和刘邦的狂饮暴饮形成鲜明的对比。喝醉误事,这可能是刘邦最大的弱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