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2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三十二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出生的这一年,南宋的建立者高宗赵构主动退位,成为了太上皇,将皇位交给了宋太祖后裔宋孝宗。
这个时候的宋高宗已经56岁,在古代的确是年纪不小了。
但是宋高宗是历史上极少数活到了八十岁以上的皇帝之一,从这个方面来说,宋高宗的确是在年富力强的鼎盛时期主动选择了退位。
按照高宗自己的说法,是“倦勤”,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太行了,所以要退位,而从现实来说,高宗所说的的确是有道理的,但也并不止于此。
那么,高宗为什么要提前退位呢?
南宋的烂摊子太大,他不想管
高宗赵构是残存的宋皇族,从康王变成宋高宗,赵构也算是非常有能耐的一个人,但是作为一个偏安江南的皇帝,他对于皇位稳固的追求也极其可怕。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赵构可谓是不惜一切,不管什么事情他都敢做。
岳飞北伐之后,换来了所谓的“绍兴议和”,这个时期的南宋进入了相对的安稳状态,不过那时候的南宋朝野上下,实在是一片乌烟瘴气,污糟不堪。
高宗绍兴年间的官数量,已是宋仁宗嘉佑年间的两倍以上,吏的数量更是增长了五倍,由此带来的苛捐杂税数不胜数,绍兴议和后二十年里,南宋出现了九次起义,江山风雨飘摇。
在南宋建立初期,出现过多次的大规模北伐,并且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出于保全皇位考虑的高宗,却强行将精锐给拆得七零八落。
高宗退位之前,南宋的大军几乎都被拆散,甚至于供应军备的作坊也萧条一片。
而自毁长城的高宗,一边把南宋的家底被败掉,一边又对金朝卑躬屈膝,高宗的原则就是只要女真铁骑不南下进攻,他什么委曲求全的事情都能舔着做。
但就算如此,金朝对于南宋的野心也从未消失过,高宗退位前一年还发生了完颜亮南下,对于高宗来说,整个江山就是一团乱,他实在是疲于应付。
养子的确比自己出色,更适合接盘
宋高宗赵构膝下原本只有一子,但夭折了,之后再也没有生养,而宋宗室太宗血脉几乎都在靖康之变中被俘被害,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太祖后裔赵昚为继承人。
高宗对于金朝的舔,引发了南宋臣民的极大不满,这让高宗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相较之下,作为太祖七世孙的赵昚,却非常得人心,因为高宗各种求和的做法,让太宗一脉人心尽失,把皇位还给太祖一脉,也算是个很好的借口。
赵昚虽是养子,但从小被教养宫中,而且仁孝忠义,对高宗极其孝敬,当年金朝人打来,赵昚也主动护驾,让高宗对这个养子十分放心。
威望更高、能力更出众,把皇位交给赵昚的确是个非常好的选择,而高宗禅位之后,发生的事实也的确如了他的愿,孝宗把江山治理得很好。
尽管高宗成了太上皇,但是他仍旧大权在握,经常对朝政进行干涉。
孝宗对于养父极其孝敬,每个月都给相当丰厚的供养钱,高宗的晚年生活也相当安逸,他的生活比起做皇帝的时候,更加快活逍遥。
孝宗登基后,他成为了南宋罕见的圣君,南宋的江山在他的收拾下蒸蒸日上,朝野上下也都焕然一新,只可惜在山河光复有望的时候,孝宗崩逝。
高宗赵构在自己的退位诏书当中说自己“今老且病,久欲闲退”,这并不是什么假话。
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赵构是个很长寿的,但是古时候能够活到八十岁的实在少见,高宗又不可能未卜先知,晓得自己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赵构作为南宋的建立者,几十年岁月里也是被吓破了胆,整天担心个没完,身体也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经常三病两痛的。
宋朝皇帝大多数都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驾崩,高宗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也是正常,整体来说高宗退位是综合考虑,觉得还是退位甩锅,才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