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辱明段子,那就是所谓的“72个倭寇打南京”事件,据说这72个日本人一口气干掉了4000多明军,这几十个小毛贼被网友戏称为“72剑圣”。
当然段子就是段子,段子的产生一方是因为有人想找乐,另一方就是因为有人没有仔细看记载“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乃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及于杨林桥,歼之。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
很明显,这群小毛贼是处于一直被撵着跑的状态之中,最后还是被捏死了,所谓的杀伤4000明军也根本就不成立,因为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只是说造成死亡人数有4000之多,并没有说这些都是明朝的军人。综合来说,这就是一个意外事件,这帮小毛贼被干掉之后,剿倭的责任人该负责的负责,也说明不了什么。
王朝中后期,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更何况在“72剑圣”事件同时期明军对倭寇的胜利记录也是不少,比如这一年的七月“柘林倭贼载舟出海,佥事董邦政、总兵俞大猷各督所部水兵分哨击之,斩首七十有奇,获船九艘,邦政复以嘉定兵击贼于宝山,斩首九十八级。”两仗斩首160多级,足以证明倭寇的战斗力并非吹嘘的那样厉害,只是数量众多,善于从明朝海防薄弱处下手而已。
清军也有类似的事件,诸如,郑成功北伐时七个明军吓跑百名八旗“余部曲驰报江浦已破,盖方余与敌对垒之先,一哨越浦口旁掠,止七卒薄江城中,彼步骑百余,开北门遁,而七卒遂由南城入;亦一奇也。捷闻延平,止余毋往芜湖,而且扼浦口以抚江邑。此七月四日事也。”清末也还有七个太平军追杀上千清军绿营军的搞笑事件,这事儿有当事人清军将领乌兰泰作证“奴才在山下看的甚真,仅止七贼..... ”
其实这种事儿,元朝也有,而且更为搞笑和丢人,元顺帝至正七年,出了这么个事“集庆(在今天的南京)花山劫贼才三十六人,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后竟假手盐徒,虽能成功,岂不贻笑!宜亟选智勇,以任兵柄,以图后功。”看到了吗,是三十六个劫匪,不是三十六个倭寇,也不是三十六个太平军,连军事人员都不是,就是普通土匪。
然后居然闹得“官军万数,不能进讨”,36个人,上万元朝官军居然奈何不得!更可笑的是,最后解决这36位梁山好汉的人居然是收了钱的私盐贩子...... 可以说这事真是要比“72倭寇灭4000明军”还要搞笑,至少那72个“宫本武藏”是被明军正规军灭了,而这36位梁山好汉...... 足足恶心了元朝政府好长时间,最后还是被收了钱的私盐贩子干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