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长征时享一“特权”,别人不服,政委:你有他那两个本事吗
许世友,是我军著名的上将,他的一生历经坎坷,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家里揭不开锅,年仅8岁的他投奔少林,习武8年,后到吴佩孚部队当兵,开始军旅生涯。
1926年,他参加黄麻起义,战场上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很快被升任为第四军军长,接着参加红军长征,先后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等著名战役。
1951年他又参加抗美援朝。许世友戎马一生,骁勇善战,武功惊人,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
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将军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比,而且在喝酒上同样海量,无人能及,他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饮酒的趣闻。
当年长征途中,许世友将军挑夫的担子中时常有酒,这是他的一点“特权”。当时红四方面军长征前在师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禁酒令”,但是规定许世友除外。别人不服气,总政委陈昌浩说:你们当中有比许师长酒量大的,也可以喝,但是杀敌立功必须比他多!”
这时候就没有人吱声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两个本事,喝酒喝不过,打仗也没有许世友厉害。
许世友在长征途中打了很多漂亮仗。比如红四方面军第二次过草地,回师四川时,碰上的大多是恶仗、险仗,在百丈崖时红军被挡住,有被川军包剿歼灭之险。多次冲锋伤亡惨重,形势越发严重。万分危机时,张国焘把许世友调到前线,许世友重新配备火力,设多方佯攻,自己带敢死队冲锋,趁着夜雾,前仆后继,攻占百丈崖。
许世友将军虽然爱喝酒,但却决不是毫无节制的,因为他知道喝酒会误事,所以早年间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喝”的规矩,即“战前布阵不喝,战斗进行不喝,打败仗不喝”,并一生遵守。
但是如果打了胜仗,他就会放开酒量畅饮一番,在他看来这是庆功酒,因功而高兴,因高兴而饮酒。所以喝起酒来,也自然意气风发、气势磅礴、豪气万千。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将军依然酒量不减。但是大家也知道,喝酒喝多了一定会伤身体,很多老战友都劝他少喝一点,周公为了让他戒酒,还曾与之“赌酒”。
两人畅饮几瓶之后,许世友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醉意往上涌,竟一下子滑到桌子底下,对方还在催酒,许世友顶不住了,只好认输。周公为其定下规矩:以后要注意喝酒不能超过6杯,以后还多次询问许世友的子女,要他们好好监督劝说父亲,注意饮酒要适量,不宜贪杯。
性情刚烈勇猛的许世友一生没有离开过酒,因为饮酒的缘故,让他在晚年时期患上了肝癌,医生劝他戒酒,他却说:“宁死也不戒酒”。就在临终的前夕,病中的他想出去走走,但是并重的他哪里还站得起来呢,在一旁等候的女儿伤心的询问医生,医生无奈地说:“除非给他一杯酒”,就这样,靠着一杯酒他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许世友直到一生的尽头也没有离开酒。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将领,他的故事也具有传奇色彩,后人只能瞻仰,无法效仿。
在新时代的军队中,喝酒是被严厉禁止的,因为酒会让人迟钝,耽误任务,同时也会损害部队的军容,只有根除违规宴请喝酒问题,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