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靠战功被封曹国公,却因其子爵位只传两代
迪丽瓦拉
2025-07-07 06:06:18
0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皇位上已经13年的时间,大明王朝也初步稳定下来。但朱元璋直接发动胡惟庸案,不仅将胡惟庸及其家人全部处死,而且废掉了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历史的丞相制度。自此以后六部之上便是皇帝,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借着胡惟庸案除掉一大批开国功臣以及朝臣,一时间已经牵连上万人被杀。

可以说在朝为官者人人都很担心,能不能活到退休?

朝中无人敢对朱元璋提出质疑,就担心惹怒了太祖皇帝,而牵连一家人。

但是有这样一个人,不敢直接上疏劝说朱元璋,而且还敢批评太祖皇帝,究竟谁如此大胆?

此人便是曹国公李文忠!

此时的李文忠正掌管大都督府,他对朱元璋如此大肆杀功臣的事情感到不安,所以便先后两次给太祖皇帝上疏,在奏折中李文忠提到了三点:

第一,请求太祖皇帝能出兵日本;

第二,处理朝政事务不要依赖官宦,避免造成宦官权力过大;

第三,如此随意处死官员,岂是明君所为?

朱元璋看到李文忠的奏疏,并没有生气,但按照朱元璋的脾性自然不会同意,便将奏折放到了一边,不予理会。

李文忠见自己的奏折没有起到效果,太祖皇帝仍旧大杀功臣,心里实在是担忧,如此下去必定会影响到大明王朝的安稳。所以李文忠便打算第三次进谏:

在上疏前一夜,李文忠一晚上没睡,写好奏折等着上朝。

李文忠很清楚自己得罪皇上的后果,所以便在上朝之前叮嘱自己的妻子:一定要好好教育儿子,将来能为朝廷效力。与妻子分别后,李文忠便在朝堂上将奏折交给皇上。

朱元璋打开奏折一看,脸色大变。

“叛臣贼子,定诛无宥,惟锻炼攀诬,滥杀无辜,人不自安,伤国元气。”

突然离开自己的龙椅,对着李文忠大骂:你小子真是胆大包天,一派胡言。我诛杀叛贼,跟你有什么关系?

一边骂李文忠,一边将奏折直接扔到了一遍。

面对勃然大怒的朱元璋,李文忠丝毫没有害怕,而是说道:陛下若是将忠臣良将都杀光的话,若是边疆有难,或者王朝内出现叛乱,谁来平叛?希望陛下能够三思而行!

听到李文忠的话,朱元璋勃然大怒,就要杀了李文忠,随即便下令武士将李文忠押下去关起来。得到李文忠被抓的消息,马皇后非常着急,但是她很理解夫君的脾气,此刻正在气头上,自然不能直接劝谏。

等到朱元璋回到宫里后,看到正在哭泣的马皇后,感到非常惊讶,便赶紧问皇后为何而哭?

马皇后便说道:“听说皇上您要杀了李文忠,我正在为文忠感到难过。皇上您的亲人十几口可就只有文忠一人了,若是文忠被处死,我岂能不伤心啊!文忠不仅仅是开国的功臣,还是您唯一的外甥了,皇上能饶他一命吗?”

马皇后的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朱元璋穷苦人家出身,自己的兄弟姐妹早早都去世了,身边就只有李文忠这一个亲外甥,朱元璋又怎么舍得呢?

但在朝堂上外甥如此不给自己留面子,朱元璋自然不能忍。

所以便将李文忠罢官,让其在家里思过。

了解朱元璋都知道,胡惟庸案一案牵连甚广,三万多人被杀。那时候在朝为官都是提心吊胆,担心一句话错了便要牵连一家人遭难,而李文忠不仅没有因此而束手束脚,而是直言进谏,确实非常难得。更难得的是李文忠能在得罪太祖皇帝后,得以善终,这不得不承认,在朱元璋的眼里:亲情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李文忠之所以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更因为他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凭战功被封为曹国公。只可惜的是他的爵位在大明王朝两代而终,就是因为他的爵位传给了一个无才无德、只会纸上谈兵的儿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泗州,只不过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搬到了郭子兴红巾军起义的地方濠州(凤阳)。李贞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后来娶了朱元璋的姐姐(曹国长公主)。

在朱元璋小时候,不光朱元璋家境贫寒,朱元璋的亲朋好友家里也都条件很不好;也就是李贞的家里还算不错,最起码能够吃得饱饭,所以便经常想办法接济朱元璋一家。

所以朱元璋从小,就对这位姐夫格外的亲厚。

1339年,李文忠出生。

1350年,安徽遭遇了旱灾,紧接着便是瘟疫,李贞所在的村子,大多都死在了这场瘟疫中,其中便包括李文忠的母亲、朱元璋的姐姐。

李贞心善,便将家里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分给村里人吃,并且杀了家里的牛跟猪,希望能跟村里人一起度过这场灾难。只是没想到乱兵进入村子,李贞不得不带着唯一的儿子李文忠避祸。这一年,朱元璋正在到处到处化缘,讨生活。

两年后,朱元璋在老乡汤和的介绍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非常欣赏朱元璋,便将朱元璋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而且朱元璋很快便崭露头角,立下不少功劳,郭子兴不仅将朱元璋当成自己的心腹,而且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自此以后,朱元璋便被称“朱先生”。

而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到处避难,风餐露宿,几次都差点活不下来;当李贞得知妻弟在郭子兴麾下时,便赶紧带着儿子前去投奔,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李贞才好不容易到达滁州。

李文忠见到许久未见的舅舅,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病逝的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能够见到自己的亲外甥,朱元璋大喜,让自己的外甥跟着自己姓朱。

此时的马氏还没有生儿育女,将李文忠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朱元璋更是像亲儿子一样对待外甥,为外甥聘请老师教李文忠读书写字,李文忠从小就聪明,一学就会,还能通晓其内涵。

(以下称呼朱文忠)

1357年,在朱文忠19岁的时候便跟随舅舅一起南征北战,而且在支援池州的时候立下战功,将赵普胜的兵打败,并且紧随其后攻下青阳等四个县。

朱文忠初次上战场,便开始崭露头角,确实很难得。

次年朱文忠跟随邓愈等人一起,从元军手里夺得建德,凭战功进都指挥。朱元璋命外甥镇守建德,在镇守建德时,朱文忠将杨完者的三万多旧部收服。

没过多久,朱文忠跟随胡大海一起攻占诸暨,紧随其后张士诚派兵攻打严州,朱文忠利用计谋大败张士诚。仅仅一个月后张士诚再次攻打严州,朱文忠不仅将其击败,而且还直接斩杀陆元帅。

得知朱文忠厉害的张士诚,便不敢再轻易地攻打严州。

而朱文忠凭战功,被擢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朱文忠并非只靠勇猛建立战功之人,而且极其讲究策略:胡大海将陈友谅麾下的两位大将俘获,交给了朱文忠处置。朱文忠并没有直接处死他们,而是将其尊为座上宾,让两位前去招降建昌的守将王溥,在二人的努力下,王溥投降。

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收获一座城池,朱文忠便不简单。

1362年苗兵背叛朱元璋,将镇守在金华的胡大海杀死。朱文忠便派兵将金华的苗兵赶走,亲自安抚其部众。与此同时,处州的苗军发发生叛乱,将耿再成杀死。朱文忠便谋取处州,正因为朱文忠临机应变,让朱元璋的损失降到了最小,被擢升为浙东行省左丞。

同年,张士诚派出十万大军攻打诸全。

谢再兴请求朱文忠能够救援,但是恰好朱文忠已经无兵可派,便想了一个计策,派人到处说:徐达大将军很快便会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张士诚得知这个消息,随即便率兵连夜逃走。而谢再兴等人则是趁着晚上,直接带兵突袭张士诚,不仅保住了诸全,而且还将张士诚的大军打败。此战若非朱文忠智取,诸全很可能会落到了张士诚的手里。

只是没想到次年谢再兴便背叛朱元璋,投靠了张士诚,并且率兵攻打东阳。

朱文忠便率兵迎战,打败谢再兴。

紧接着张士诚派麾下大将李伯升率领16万大军攻打诸全,也没有获胜.

次年春,张士诚又派李伯升率领20万大军攻打新城,朱文忠率兵救援,并且在新城城外十里安营扎寨。麾下大将告诉朱文忠对方人多势众,我们应当等待大军来到以后再攻打。但是朱文忠并不赞同他的意见:打仗靠的谋略,并非是人数的多少。

次日朱文忠便趁着大雾笼罩、天色昏暗的情况下,亲自率兵攻打。恰好处州的援军到达新城,朱文忠骑着战马、手持长矛仅率领十为起兵一起冲入敌军当中,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但朱文忠少不胆怯,杀敌无数。

援军趁机攻打张士诚的部队,敌军溃败逃走。

朱文忠率兵追赶溃败而逃的敌军,斩杀敌军数万人,而李伯升独自一人逃走。

得到朱文忠大获全胜的消息,朱元璋非常高兴,便下令让外甥回武昌,为其设宴款待。

1366年朱元璋亲自率兵攻打张士诚,而朱文忠的任务是攻打杭州牵制敌军。在攻打余杭的时候,朱文忠将谢五与谢再兴的儿子一共五人招降,诸位将士建议朱文忠将此五人处死,但是朱文忠并不赞同。

朱文忠之所以不杀降军,也是为了张士诚其他的守城之将也能够投降。

果然杭州守将潘远明投降,朱文忠率领部队进入杭州,并且下了一条军令:

擅自打扰老百姓者被处死!

朱文忠言出必行,有一位士兵因为跟老百姓借了一口锅而直接被朱文忠下令处死。一时间,杭州城井然有序,无人敢违抗军令。就这样朱文忠俘获三万敌军,朱元璋将外甥加封荣禄大夫。而且自此以后让其恢复李姓,不用再姓朱。

(以下称呼李文忠)

1367年,李文忠攻打福建,先后平定建州等地。而且李文忠颇有怜悯之心,让将士们沿途收养被遗弃的婴儿,就这样有很多的弃婴被李文忠的将士们收养,并且活了下来。

1395年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王朝,登基称帝。

虽然明朝已经建立,但是元朝仍旧存在,与明朝分庭抗礼。所以哪怕是朱元璋已经称帝,还需要大将南征北战,除掉元朝的残余势力。最主要的便是北元,以及盘踞云南一带的元军

洪武二年,李文忠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一起出塞北征,元顺帝被赶出元朝上都北平。

此战明军大捷,然而在回京的路上,常遇春突然病逝,李文忠遵旨替代常遇春的位置来统领大军,前往庆阳与徐达大将军汇合。

结果走到太原的时候,得知太原被围困,李文忠便率兵从雁门关出,解围太原。此战李文忠不仅大破敌军,而且活捉元将脱列伯,俘获元军一万多人。

洪武三年,李文忠再次跟随大将徐达一起北征,此次出征李文忠不再是偏将军,而是以征虏左副将的身份,可见此时的李文忠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朱元璋也放心对外甥委以重任。

这一年被徐达、常遇春等人赶走的元顺帝已经病逝,他的儿子元昭宗继位。在得知元昭宗位置后李文忠连夜率兵前往应昌,元昭宗得知明军到来的消息便马上北逃,不过在仓惶之中将自己的嫡长子、后妃、宫女等没来得及带走,全部成为李文忠的俘虏。

紧接着李文忠在经过兴州的时候,将北元国公蒋文清俘获,招降元军三万多人。

而此次北伐李文忠的功劳远不止于此,在达到红罗山时,李文忠又俘获一万六千多人,是元将杨思祖的部队。

得知徐达、李文忠大获全胜的消息,朱元璋非常高兴,在奉天门接受满朝文武的朝贺。

这年大封功臣时,李文忠被封曹国公,位居“开国六公爵”之一,并且参与朝政大事的商议

此时的李文忠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我们都知道“月满则亏”这句话。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人,像李文忠这样并不会恃宠生娇、谨小慎微、而且对朱元璋忠心耿耿的亲外甥,自然不会这么快走下坡路。被封曹国公以后,李文忠仍旧活跃在南征北战的战场上,立下不少战功:

洪武四年,李文忠奉命前往四川安抚受降的元军;

洪武五年,被任命为左副将北征,俘获敌军上万人。此次北征按理说是一场大胜仗,但是因为宣宁后曹良臣、指挥使周显等人战死,李文忠功过相抵,并未获得皇上的赏赐。

洪武七年,李文忠多次率兵防备边境。

洪武十年,李文忠奉朱元璋之命,同韩国公李善长一起商议重要的军事。此时的李文忠,已经在朝中位极人臣,太祖又极为信任。

洪武十二年,李文忠奉命同西平侯沐英一起征讨番族叛乱。在班师回朝的时候李文忠告诉太祖:西安城里的水并不能直接喝,里边含有咸卤,希望皇上能同意引龙首渠的水进城供百姓们饮用。

听到李文忠此言,朱元璋随即便答应了。

李文忠不仅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而且还心系百姓;在征讨敌军的路上,若是遇到百姓有什么困难的话,他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这也是李文忠能够善终的一个原因,当然这跟李文忠从小的生活也有关系,毕竟在遇到舅舅朱元璋之前的几年时间,自己跟随父亲李贞过着艰难的生活,非常明白民间疾苦。

从这一年开始,李文忠开始掌管大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发动胡惟庸一案,很快便牵连上万人被杀。

作为心系大明王朝安危的李文忠而言,实在是不能忍受在如此情况下什么都不管不问;但李文忠的三次进言惹怒了朱元璋,李文忠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被幽禁在家,没有了实权。

李文忠仅在家里三年的时间,便卧病不起。

朱元璋亲自前往曹国公府看望外甥,并且让淮安侯华中来给李文忠治病。然而次年三月李文忠便病逝了,年仅46岁。

外甥的去世,让朱元璋非常伤心。

便怀疑是淮安侯毒害的外甥,所以便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将其全家都赶到了建昌卫。

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将其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位居功臣第三位。

就这样李文忠结束了自己尽忠职守、心系百姓大明王朝的一生,按理说李文忠不仅战功赫赫,而且还是太祖的亲外甥,他的曹国公爵位理应一代一代传下去,直到大明王朝结束;然而承袭曹国公爵位的李景隆,硬生生地将曹国公公爵之位给作没了,大明王朝曹国公爵位仅仅传了两代便被取消了。

李文忠死后,其长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长得眉清目秀,从小便熟读经史、典故,太祖非常喜欢外甥的这个儿子。承袭王爵以后,朱元璋便多次派李景隆前往各地去练兵,之后便位居左军都督府事的位置上。

作为太祖非常喜欢的将二代,自然不会受到蓝玉案的影响,安然度过了洪武一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登基。

建文帝非常信任李景隆,最初削掉的五位藩王,建文帝都是让李景隆带人去抓,并且带回京城贬为庶人。可以说建文帝刚登基的时候,李景隆还是一位大功臣。

但因为建文帝急于削藩,导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一开始建文帝派老将耿炳文前去征讨朱棣,然而初战中耿炳文战败,便开始对朱棣采取围困的策略,打持久战。若是论持久战的话耿炳文的背后是整个朝廷,而燕王朱棣却只有北平,可以说朱棣耗不起。

但是建文帝听取“东宫伴读”黄子澄的建议,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率兵出征征讨朱棣。

就这样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征讨燕王。

然而李景隆一败再败,无奈建文帝只能将李景隆替换下来。

建文四年,李景隆同兵部尚书一起劝和朱棣,但是直接被朱棣拒绝。

不久朱棣便率领燕军来到了南京城下,李景隆见建文帝大势已去,便同谷王朱橞一起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就这样朱棣进入南京城,取代侄儿朱允炆,登基称帝。

李景隆虽然曾征讨朱棣,但是也是迎接朱棣进入南京城的功臣,所以朱棣登基时将李景隆晋封光禄大夫、左柱国。然而永乐二年,因朝臣们纷纷弹劾李景隆,朱棣便将李景隆削爵软禁,虽然李景隆虽然绝食十日,但是并未饿死,一直到活到了永乐朝末年。

正因为李景隆的缘故,曹国公爵位自此以后在大明消失,实在是可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军礼是体现一个军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然而仅仅因为一个军礼就让少将级别的军官挨打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然...
绍兴市稽山中学遗址考古,最新进... 稽山中学遗址真是个聚宝盆!这里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首次发现越国大型木结构水井,首次发...
原创 陈... 在安徽安庆市北郊有一块墓冢,在这片土地之下,长眠着一位不同寻常的先生,他曾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原创 彭...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总落难后,很多人选择离开他,就连他的妻子浦安修也选择离开他,但是唯有这三人对...
原创 大... 1946年八、九月间爆发的集宁战役,又称大同集宁战役,是解放军华北部队遭受的一场较为沉重的失利。这场...
原创 张... 引言 东北王张作霖一生娶了六个妻子,他有八个儿子,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长子张学良了。 而其他的...
原创 受... “偓佺”,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以此为名,寄托对孩子长寿、拥有非凡能力和智慧的期望,杨佺期不负弘农杨氏...
原创 李... 导言 相信看过《亮剑》的小伙伴都知道,李云龙除了旅长都不怕,这位旅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将陈赓。 01 ...
原创 李... 李世民和朱元璋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奠基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功劳最...
原创 世... 布尔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作为世界霸主的大英帝国,与南非地区由布尔人建立的两个殖民国家之间爆发的一场...
原创 松...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时的赞普,虽然其功绩在吐蕃历代赞普之中,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却是所有赞普之...
原创 晚... 明朝冯梦龙在《古今谭概·无术部》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晚唐魏博节度使韩简没有文化,以听不懂文人说话...
原创 晚... 我们如果说到清朝的大贪官,肯定很多人都会想到和珅,这个人还是很机智的,不然伴随在皇帝身边那么多年,怎...
原创 钱... 多年后,钱学森回忆起自己与传奇大将陈赓的会晤,曾感慨地说:“只这一问一答,竟决定了我后半生的命运。”...
原创 他... 元朝时期,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清朝时期,为了巩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也采...
原创 8... 1988年的一天,中南海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几位身穿军装的老同志们围坐在一起,脸上尽是担忧的神色。而...
原创 黄...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后,从华中增援淮海战场的国军第12兵团,被我中野全军与华野一部围歼在双堆...
原创 只... 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帝国,其著名之处在于,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曾经几乎占有整个欧洲的帝国。虽...
原创 隋... 文 / 子玉 秦朝和隋朝很像,同样结束了大分裂,同样是二世而亡,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本质来说...
原创 德...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是一战前欧洲六大列强中的三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三国达成了相当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