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最普通的农民,正在院子里晒谷子,突然跑出来一个少年,说被人追杀,他急中生智,救下了少年。
少年眼神坚定,握着这位农民的手道:救命之恩,定不敢忘。
30年后,他收到一封信,邀请他到北京中南海!邀请他去天安门!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的他顿时傻眼,这写信的人可是毛主席!是不是搞错了?
他沉思许久,30年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眼前……
图 | 青年毛泽东
青年毛泽东被追捕
时间回到1929年。
福建南靖县梅林镇科岭村。
青年毛泽东在党内受到排斥,此时此刻,他被国民党民团到处“围剿”追捕。
那年春天,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打下了一大片根据地,可谓是正中国民党要害。
6月,狗急跳墙的蒋介石下令,江西、福建和广东三省部队,大规模围剿共产党,尤其是毛泽东。
6月22日,红四军在龙岩紧急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目的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但事与愿违,毛泽东思想在此次会议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通过,导致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失去了最高军事指挥权。此后,红四军内部矛盾越发严重。
鉴于这样的环境,毛泽东于7月8日离开了红四军,到中共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蛟洋。在此期间,他以中央委员和红四军前委委员的身份指导闽西地方工作。当时,毛泽东已经和贺子珍相识,并且贺子珍紧跟毛泽东身边。
图 | 毛泽东和贺子珍
那年8月21日,毛泽东转移到永定金丰大山岐岭牛牯扑村,和贺子珍一起住在华兴楼。
时局动荡,贺子珍曾一度劝阻毛泽东,不要因为这件事生气,应该重新回到部队,红军需要你!此时毛泽东想法很多,他搬到了3里外青山下的一座竹寮,这就是著名的“饶丰书房”。在这里,是毛泽东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静下心来,研究了闽西党政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知召开“古田会议”。
当时,为了安全,毛泽东化名“杨子任”,由于当地人的方言比较浓重,把“杨子任”听成了杨主任,毛泽东的这个名字就被当地人熟知了。
但是当时为了权贵,汉奸涌现,“杨主任”就是毛泽东,这个消息被一个地主告密到国民党,一场大追捕随之展开。
图 | 古田会议旧址
当时得到消息,蒋介石命令,从永定县金丰区13个乡的民团以及广东大埔保安团共700多人参与追捕,兵分两路进入金丰大山。
得到消息后,朱德率红四军四个纵队来到上杭城外,原本的红七军第57团也紧急调离。当时负责保护毛泽东的是粟裕,但粟裕只带领一个警卫连,如果被追上必然是寡不敌众。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一个老乡背着毛泽东转移到牛牯铺以北2.5公里远的雨顶坪村。当时,赤卫队员马永昌等人,手里只有几把短枪,但是为了保证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安全,他们没日没夜转移,从雨顶坪村到石垄村,最后向科岭进发。一天足足步行十几公里。
但是这样不是办法,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不好,行走困难,为了大家安慰,毛泽东建议,让赤卫队员带着贺子珍先离开敌人包围圈,他殿后,这样既不连累全队,也有利于和敌人周旋。
果然,在9月下旬,国民党部队追上来了。
毛泽东
他救了毛主席
1929年9月下旬的一天。
毛泽东得到警卫消息,国民党部队追上来了,要赶紧走。
上午八点,毛泽东一路小跑来到了科岭,当时的科岭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自然村,时年正是丰收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晒稻谷打稻谷,一派丰收的场景。街道上铺着几张晒稻谷用的竹席,闽南话叫“谷褡”,阳光晒在这样的谷褡上,散发出一种久违的谷香。
此时,一个农民正在谷场上晒稻谷,他叫王鼎荣。
当在这样的村子听到山谷传来的枪声已经习以为常,就像是放鞭炮一样,时不时就会听到枪响,王鼎荣并没有在意。
突然,一个背着包袱的少年跑到了农民的面前,气喘吁吁。
图 | 科岭村部分村民合影,前排左一为王鼎荣
科岭在当时属于闽南的分界岭,还没有建立共产党组织,只有国民党在这里疯狂扫荡欺负老百姓,王鼎荣下意识地认为,莫不是国民党的民团又来扰民了,但是这个少年怎么看都不像是坏人。
王鼎荣看到,这个少年个头很高,看上去有30多岁,头发略长,穿着一身蓝色长衫,面容很瘦,不过看上去非常疲惫,像是好久没有喝水了。
毛泽东不慌不忙地问:老乡,这是哪里啊?
一口外地口音让王鼎荣瞬间警觉了起来,一看就不是本地的民团。
“这里是科岭,你是什么人啊小伙子?”
“去永定还有别的路吗?后面有国民党民团追我。”
听到毛泽东的话,他赶紧放下手里的农具说:你被国民党追,一定是个好人,你是不是迷路了,快,进家里避避。
说着,王鼎荣就让毛泽东进家里。
毛泽东摆摆头:不行啊,我躲进去,他们一定会搜的。
就在两个人交谈之际,从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声的呐喊:快点,快点追。
王鼎荣和毛泽东都听到了,再这样下去就彻底暴露了,情况危急。
毛泽东放眼四周,这里只有他这一个房子,又不能躲进去,这可怎么办。
王鼎荣急中生智,赶紧把地上的竹席拉出来说:小伙子,快躺上去,我把你卷起来。
图 | 科岭“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复制的“问路”场景
毛泽东已经无路可走了,只能如此,他躺在竹席上,王鼎荣把毛泽东卷了进去,慢慢地滚到了旁边的排水沟里,并且用稻子塞到竹席的两边,根本看不出来里面有人。
看到民团追来了,王鼎荣赶紧拿起来农具,又若无其事地干起活来。
随后50多名荷枪实弹的国民党民团成员就冲了过来,带头的人问道:小子,有没有看见一个高个子跑过来,他是土匪头目,举报重重有赏。
王鼎荣惊讶地说道:没有看到。
这头目继续呵斥道:没有?你要是敢窝藏不报,我就把你毙了!
“给我搜!”
一声令下,一帮人冲进了王鼎荣的家里,从炕上到地上,所有的蛛丝马迹都没有放过,就连院子里的鸡窝都被民团的人给掀了。
经过大半天的搜索,什么都没有搜到。
这个头目走到王鼎荣的身边恶狠狠地说道:要是有什么消息,就赶紧告诉我们,不然我就烧了你的房子!
临走时,这些人把院子里唯一的果树还给摧残了,把果子都装在了自己的口袋里。
看到危险已经解除,王鼎荣就赶紧把竹席打开,让毛泽东出来。并给毛泽东倒了一杯水。
毛泽东水都顾不上喝赶紧说道:同志谢谢你,我和我的同志走散了,我要赶紧去找他们。
“你的路不熟,要不我给你带路吧。”
“那太感谢了。”
紧接着,王鼎荣带着毛泽东抄小道率先越过了山岗,提前走在了这群民团的前面,好在终于脱险了!
下山后,毛泽东亲切地握住了王鼎荣的手说:同志,你叫什么,救命之恩,我一定记着。
“王鼎荣”。
由于王鼎荣的方言比较浓厚,把鼎字读成了“等”,毛泽东赶紧从包袱里取出来纸笔,写下了救命恩人的名字“王等荣”。
毛泽东说:这件事一定要保密,如果说出来,恐怕你也会受牵连。
王鼎荣说:杨先生(毛泽东说自己姓杨),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不会和别人说的,我一定会保密。
图 | 毛泽东青年
30年只字未提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王鼎荣就想着,多么希望这里也成了红军驻地,这样老百姓的生活就不被国民党的军团破坏了。
毛泽东走后,这帮人再一次返回来搜查,说有人看见他跑进来你家了。
对王鼎荣进行了一番“审问”,王鼎荣硬是一个字没说。
事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专门来到他家,说代替他救过的人,来表示感谢,并说这是这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要进行保密,王鼎荣铭记在心。
1930年后,科岭成为了红军的游击区,1934年,也就是红军长征时,福建军区独立红八团派出了一支20多人的工作组入驻了科岭,并奉命在这里打游击。
当时王鼎荣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主动说要参军,毕竟自己才20多岁。
游击队的政委叫李明康,李明康告诉王鼎荣,咱这虽是游击队,但是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要参加就要入党,冲锋陷阵。
图 | 闽南游击队珍贵照片
王鼎荣二话没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当地大部队都北上抗日了,但是自己地盘上也得留人继续游击战,王鼎荣主动留了下来,在当地游击队中他也算是老人了,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30年来,王鼎荣一直在敌后活动,对敌人进行骚扰,和敌人正面冲突后,也从不畏惧,即便被宪兵队的人抓去了,也不会多说一个字。
在当地,一提到王鼎荣这个名字,都知道他是个英雄。
而30年前他救过毛泽东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
图 | 毛主席在天安门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鼎荣的游击战生涯终于结束,他回到自己的村子,又安安分分地过起了这太平日子。
那时候由于地域的变迁,很多人并不知王鼎荣还是游击战士呢。
1951年9月的一天,正在家里忙碌的王鼎荣,看到一群穿戴整齐的人来了他的家。对方表示是南靖县人民政府的人,有你的一封从北京来的密信。
当时政府的工作人员说:王老,您早点准备,毛主席邀请您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呢。
半信半疑的王鼎荣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请柬,据他回忆,这请柬高约15厘米,宽约9厘米,橘黄色,四周镶嵌金色边线,非常的漂亮。
图 | 1951年,王鼎荣受邀出席国庆观礼的请柬
在封面收信人和寄信人栏目竖写着:福建省老根据地王等荣一行字,还盖了标识“密件”的印章。
王等荣?
王鼎荣笑着说:你们搞错了,这不是我的名字呢,毛主席怎么会邀请我呢,我又没有立大功。
工作人员笑着说:您看,这不是写着了。
原来在信封的里面还有一张纸,上面印着国徽,还写着:
订于一九五一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七时在怀仁堂举行招待会敬请光临 毛泽东
看到真是毛主席的邀请函,他立马被吓着了,怎么会这样?
虽然福建南靖是革命圣地,但是比他资历高,功劳大的老干部多了去了,光一个县就有上百个老根据地,他的战友也比他有功,这去观看国庆典礼名额多稀缺啊,怎么会轮到自己呢?而且名字也对不上。
王鼎荣拿着请柬好几晚上没有睡好觉,他又专门跑到县政府,退还请柬。
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看到王鼎荣的请柬也很好奇,同时也羡慕极了,这可是毛主席的亲笔信。
王鼎荣再三表示,这名字错的了,肯定是有个“王等荣”,毛主席要请的人是他,这种大事也不能弄错了。
工作人员无奈,只好给时任福建人民政府主席的张鼎丞打去了电话。
“老先生,您记不记得30年,您救过一个小伙子?”张鼎丞主席问道。
“是啊,您和我说过,是个首长。”
“那就对喽,那个人就是毛主席啊。”
“不对吧,那个人我记得姓杨啊。”
“毛主席那时候化名杨子仁,是毛主席亲自指名邀请王鼎荣参加的,没错!”
挂了电话的王鼎荣瞬间泪流不止,知道那是个重要人物,但没想到当年救的那个人就是毛主席啊。
回到家,王鼎荣激动坏了,和孩子们说要去北京见毛主席,全县的人都知道了,各个领导都来看望王鼎荣,这个秘密在30年后终于公开了。
图 | 闽南农村
那时候鹰潭铁路还没有修建,去北京就只能坐汽车,王鼎荣就从闽南坐汽车到北京,用了整整7天7夜。
登上天安门
9月30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设宴招待游击战争的代表,这些代表中有的是参加游击战三四年的,有的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王鼎荣还有一项最特殊的荣耀,就是救过毛主席。
图 | 毛主席在中南海
当天,毛主席在怀仁堂门口热情地迎接,看到王鼎荣走过来了,赶紧握住王鼎荣的手。
“同志,你还记不记得我毛泽东了。”
王鼎荣眼睛里泪汪汪的,高兴地说道:记得记得,主席还能想起来我啊。
王鼎荣问了主席才知道,原来因为自己的口音,毛主席把他的名字记成了“王等荣”,两个人高兴地谈了好久好久。
毛主席满怀深情地说道:我永远忘不了你啊,还有当地老区人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毛泽东。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毛主席还邀请了一个人,和他也算是同乡,叫陈添裕。
毛主席给王鼎荣讲述了当年那惊险的时刻。
图 | 陈添裕
当年和贺子珍一起逃跑,贺子珍已经怀孕五个月,而自己又身患疟疾,行动非常不便,当时被困在了山上,分开后毛主席一个人断后,后来还遇见了一个村民,就是陈添裕,他看到敌人追了上来,背起来毛主席就跑,那时候主席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体重也不轻,可把陈添裕给累坏了,鞋子也跑掉了,而且那时候的路上都是石子,等甩脱了敌人后,陈添裕的脚上到处是伤口,血肉模糊,毛主席永远也忘不了他,他也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啊。
当年贺子珍还拿出来三块大洋给陈添裕,表示感谢,但是陈添裕怎么都不肯要,毛主席就把他们的名字都记在了本子上。
毛主席的重情重义,让两个人都非常感动。
10月1日,王鼎荣被毛主席邀请登上了天安门,观看了国庆阅兵。
图 | 毛主席在天安门
王鼎荣对这次北京之行感触非常深,知道毛主席当年是多么地不容易,表示一定要把这个秘密好好珍藏。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询问具体事宜,王鼎荣也没用多说,他觉得这是毛主席的艰难时期,不应该多说,只说了他的游击队情况,当年他的领导李明康在游击战突围时不幸牺牲,政府为李明康建立了纪念碑。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党史工作者要挖掘革命事迹,了解到王鼎荣曾被毛主席邀请去过北京,才被王鼎荣说出来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
图 | 毛主席邀请抗日英雄的报纸
1986年,王鼎荣老先生逝世,享年80岁。
后来为了纪念王鼎荣这位伟大的游击战士,当地修建了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把毛主席当年“问路”的故事重新画了出来,让人们熟知这一段珍贵的历史。
如今这里成了闽南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图 | 科岭红军街岩永靖军政烈士纪念馆
正如毛主席说过的,闽南的人民对毛主席的帮助,毛主席不会忘记,全国人民都不会忘记的。
像这样帮助过毛主席,帮助过革命战士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他们很少被人提及,可他们的英雄往事,从不会被历史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