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春秋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兵器
迪丽瓦拉
2025-09-01 10:05:11
0

马立群

摘要:固原春秋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短剑、铜柄铁剑、戈、矛等兵器,是北方系青铜文化中常见的兵器,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产物。其中双兽首、蘑菇首等青铜兵器是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反映了草原民族杰出的创造力。这些自成系统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青铜文化,为区分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不同支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固原;春秋战国;青铜兵器

中图分类号:K8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331(2010)05-0111-04

收稿日期:2010-06-26

作者简介:马立群,宁夏文物保护中心馆员。

我国的青铜文化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止,经历了1600多年,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至春秋晚期。春秋中期以后,随着铁器的产生与推广,青铜文化趋于衰落,但是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却日益繁荣昌盛。固原地区历朝历代一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通道,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远古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固原西郊、杨郎、三营、头营、彭堡、河川,彭阳县草庙、刘塬、崾岘、新集、古城,西吉县新营、偏城等地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车马饰件、金铜牌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

固原出土的青铜兵器[1]

(一)固原县(今原州区)彭堡撒门于家庄墓地出土兵器

(1)短剑:3件,分二式。

Ⅰ式:2件。剑首似两个相连的半圆形,扁茎,格略呈“一”字形,直刃,柱状脊。NM2:右通长15.4厘米,刃长9厘米,格宽2.6厘米。

Ⅱ式:1件(SM5:13)。剑首为蘑菇状,扁圆茎,“一”字形格,剑身呈柳叶形,棱形脊。通长23厘米,刃长14.2厘米,格宽2.6厘米。

(2)戈:1件(M17:6)。中胡三穿,长方直内,内上一穿,援平直,锋端呈圭形。通长18.8厘米,援长11.1厘米。

(3)矛:5件。NM2:3、1矛锋圆钝,中脊较细,呈柱状,骹较短,銎侧有二对穿的圆形钉孔。通长14.4厘米,銎外径1.7厘米。SM5:1矛锋尖长,中脊明显,骹较长,銎侧有对穿的圆形钉孔。通长15.1厘米,銎外径2厘米。SM4:4、7矛锋尖长,中脊不明显,矛身断面呈菱形,銎侧有对穿的钉孔。通长26.2厘米,銎外径2.2厘米。

(4)刀:16件,分二式。

Ⅰ式:9件。刀背呈弧形,刀尖略向下弯,柄端有方孔。M6:2长19.8厘米。M12:33长18.4厘米。M17:16长18.4厘米。

Ⅱ式:7件。刀背平直,柄端有不规则孔。SM3:8刀尖稍上翘,通长20厘米,SM3:2通长20.2厘米,刀宽1.5厘米,SM4:36刀背平直,刀尖略向下弯,长19.2厘米。M17:5长条形刀,略残,向下弯,长17.6厘米。

(5)镞:5件,分三式。

Ⅰ式:1件(M17:13)。尖锥体状,长2厘米。

Ⅱ式:1件(NM2:右4)。矮尖锥体状,长1.4厘米。

(二)彭阳县境内春秋战国墓葬出土的兵器

1.1991年5月,彭阳县刘塬乡米塬村春秋战国墓共出土青铜器58件,其中兵器有铜短剑2件,铜矛1件,铜镞3件。[2]现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1)青铜短剑:2件,分二式。

Ⅰ式:1件,通长27.6厘米,柄长11.6厘米。剑首呈圆环状,长方形茎,剑格略呈展翼式。剑脊凸起呈菱形,上宽下窄,前锋略折损。

Ⅱ式:1件,通长17.1厘米,柄长7.3厘米。剑首呈圆环状,素茎,剑格略凸下,前锋略折损。

(2)铜矛:1件。全长24厘米,骹径2厘米。直筒状骹,骹端有一圆形钉孔,下粗上渐细。两叶基本对称,锋呈三角状。

(3)铜镞:3件,形制相同。最长的6.3厘米,最短的4厘米。圆口,三角状锋,三翼弧刃,身有钉孔。

2.1987年6月,彭阳县草庙乡张街村春秋战国墓共出土各类青铜器160件,其中兵器3件。[2]

铜戈:3件,形制相同。长10.5厘米,援长6.5厘米,内长3厘米。中胡三穿。上刺呈三角状。长方形直内,内有一横穿,援平直。前锋呈三角状。现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3.1992年7月,彭阳县交岔乡苋麻村春秋战国墓出土各类青铜器72件,其中兵器5件。[2]

(1)铜短剑:2件,分二式。

Ⅰ式:1件,通长25.6厘米,柄长10.9厘米,格宽3.8厘米。剑体完好且精美。剑首为双鸟觥式。长方形茎,茎缘两侧各饰凹槽,中间式涡纹。剑格方平,剑身前窄后宽,中起脊,断面呈菱形。

Ⅱ式:1件,剑首呈蘑菇状。长方形茎,中间镂空呈长方形。剑格两侧下斜呈翼状,剑身中部起脊。通长17厘米,柄长6.4厘米。

(2)铜矛:1件。直筒状骹,骹端有一圆形钉孔,下粗上渐细。两叶基本对称,锋呈三角状。通长15.8厘米,骹径1.1厘米。

(3)铜镞:2件,形制大小相同。长均为3.3厘米,三翼弧刃,三角状锋,三翼倒刺突出,铤为圆柱形。

4.1993年4月,彭阳县沟口乡白草洼村出土春秋战国青铜器共17件,其中兵器(铜矛)1件。直筒状骹,骹端有一圆形钉孔,下粗上渐细。两叶基本对称,锋呈三角状,锋尖略损。通长16.4厘米,骹径2厘米。现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5.1992年4月,彭阳县崾岘乡白岔村出土一批春秋战国青铜器,共14件,其中兵器(铜戈)2件。[2]形制大小相同。通长12厘米,内长7.6厘米。中胡三穿。上刺呈三角状。圆角长方形直内,内中部有一长方形横穿。援上刃弧形。中起脊,断面呈菱形。锋呈三角状。现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6.先后在彭阳县白阳镇姚河村、川口乡郑庄村、石岔乡石岔村、新集乡白林村等地零星出土有春秋战国青铜器共71件,其中有兵器戈、矛、镞13件。[2]现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1)铜戈:1件。白阳镇姚河村出土。通长18.4厘米,援长10.8厘米,内长7.1厘米。中胡三穿。长方形直内,内有一长方形横穿,直援起脊。锋呈三角状,下刺残。

(2)铜矛:2件。石岔乡石岔村出土。两件形制、尺寸相同。通长16.4厘米,骹径1.1厘米。菱形直筒状骹,骹端为三角刺状。中起脊,后粗前渐细。两叶基本对称,锋呈三角状。

(3)铜镞:10件。白阳镇姚河村出土。10件形制、尺寸均相同。长均为3厘米,三翼弧刃,三角状锋,三翼倒刺突出,铤为圆柱形。

(三)固原其它地区零星出土的春秋战国兵器

1.1972年,固原县大湾乡绿塬村(今属泾源县)出土青铜短剑1件。通长24厘米,柄长8.5厘米。剑首呈椭圆状,端部有一扁孔,柄部饰条带纹。格部饰有形似弯曲羊角纹。剑身起脊,双刃缓收呈锐锋。现藏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2.1981年,固原县河川乡(今属原州区)阳洼村出土菱形铜矛1件。通长17厘米,宽3.6厘米。矛体呈柳叶状,中部起脊,两叶对称,断面略呈菱形,矛锋为三角形,圆形口。菱形铜矛是战国时期生活在固原的西戎民族所使用的兵器,从形制、风格看,不同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匈奴文化中的矛,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3.1982年,固原县(今彭阳县)沟口乡出土双兽首铜短剑1件。通长22.8厘米,刃宽2.9厘米。剑柄首部铸有两个背向连接的兽头,中间有一椭圆形镂孔,素面柄部中间一凹槽,格呈翼状。剑身宽短,中间起棱,双刃缓收呈锐锋。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4.1983年,固原县(今原州区)河川乡石喇村出土双兽首铜短剑1件。全长25.8厘米,刃宽2.4厘米。剑柄首部铸有两个相对连接的兽头,柄部扁平,两边饰锯齿纹,中间有一凹槽。格部为背向的两个兽头。剑身近似柳叶形,中间起棱。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5.1999年,固原县(今原州区)城内出土青铜短剑1件。全长28.7厘米,柄部长9厘米。剑首断面为椭圆形,柄部透雕有对卧的双兽图案,两兽形似张口露齿,四肢向腹部收拢,尾部倒卷成环状作剑格。剑身两侧为直刃,横剖面略呈菱形。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6.1983年,彭阳县红河乡野王村窨子沟出土铭文戈1件。戈全长21厘米,援长13厘米,内长8厘米。援宽约2.5厘米,内宽3.5厘米。援断面呈菱形,中部起脊,内微向上翘,上有一桃形穿及透雕兽面纹饰。长胡三穿,上穿为半圆形,下面两穿为长方形。戈的援与胡接近刃部由上至下细线阴刻条带铭文:“廿七年,晋上(尚)容大夫”。[3]据戈上铭文,有关专家研究考证,铭文说明了戈的铸造时间及督造者为上容大夫,应该是魏国安厘王二十七年铸造。是制作精细且有铭文的兵器。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固原青铜兵器与相邻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

据考古资料,北方系青铜文化中常见的青铜兵器有戈、矛、戟、刀、弓、剑、镞等。这些兵器都是车战所必需的。车战是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车是作战的基本单位,车上有兵卒,车下有步卒,戈、矛、戟、弓、矢都是车战的主要兵器。

铜戈:用于钩杀戳击,是杀伤力很强的武器,也是衡量当时军事技术发展提高的重要标尺。商代的戈分为直内戈、曲内戈和有銎戈三种形式,一般没有胡。西周多短胡戈,有一至三穿,以后胡加长穿就逐渐增多,有四穿的,使柄绑扎得更为牢固。戟是戈、矛的合体,更为先进,既能刺杀,又能钩砍,既具戈的钩击作用,又具矛的刺杀作用,是军事发展的产物。

铜矛:商代的矛形体较大,以后逐渐向细长发展。固原出土的菱形铜矛是战国时期生活在固原的西戎民族所使用的兵器,从形制、风格看,不同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匈奴文化中的矛,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青铜短剑:剑是短兵相接用的“匕首”,可手持和佩带,最早见于周初,到战国、秦汉普遍盛行。青铜短剑和刀是草原民族惯用的工具,可以分为多种样式,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流行的触角式短剑,茎首一般呈两兽头或鸟头相对形,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代表性器物。其柄首和柄部往往装饰有动物纹,动物纹柄首短剑是早期匈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固原春秋战国墓地出土的短剑多为双兽首、半园形、园环状以及蘑菇状首部。于家庄墓地出土的Ⅰ式青铜短剑剑首与毛庆沟的Ⅳ式即所谓“变形触角式”短剑剑首相似,该式时代原报告推定为春秋晚期,于家庄Ⅰ式剑的时代也应与之相近。Ⅱ式剑首为蘑菇状,比较罕见,与内蒙古呼鲁斯太的短剑剑首相似,时代可定在战国早期。于家庄墓地出土的Ⅰ式刀,背与柄无明显界限,和桃红巴拉所出相同。桃红巴拉墓葬的时代报告定在春秋晚期,于家庄Ⅰ式刀的时代也应在此时。青铜带扣,于家庄的Ⅰ式与毛庆沟的Ⅰ、Ⅱ式相同,和桃红巴拉所出也相同,据此,该式带扣时代应为春秋晚期[1]。除上述的青铜器之外,还应提到M17出土的青铜戈。这件戈内、援平直,锋部尖圆,中胡三穿,与北京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宋公差戈相近,也与北京延庆军都山东周时期的YYM32:3戈相近,因此,此戈的时代可定在春秋晚期。

宁夏固原青铜文化墓葬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墓葬以及相邻地区同时期墓葬之间表现出了更多的相近性。两地都盛行殉牲的习俗,随葬器物组合中,都有相同的青铜短剑、刀、带扣、双鸟形饰牌、环饰、铜管、兽头饰等。它们之间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墓葬形制上。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文化墓葬均是土坑竖穴墓,未见土洞墓。在随葬器物上,于家庄墓地所出土的矛未见于鄂尔多斯地区;骨器制造业的发达及各种骨制品之多,也是鄂尔多斯地区所不能比拟的,显然是不同部族文化的反映。这种明显的差异,是难以将固原青铜文化墓地纳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模式之内的重要根据。还需要指出的是,于家庄、马庄墓地与太行山以北、燕山周围地区的所谓山戎文化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除了表现在殉牲的习俗外,还表现在许多器物的相似,这些地区,大都有类似于家庄、马庄青铜文化遗存的发现。

据近年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类似于家庄墓地的青铜文化遗存,除了在宁夏的固原、西吉、彭阳、隆德、中宁、中卫和相邻的甘肃宁县、庆阳、镇原、正宁、永登、秦安等地发现外,还发现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固原地区青铜文化遗存,只存在于陇山周围地区,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应该是一支自成系统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青铜文化。[1]它为区分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不同支系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彭堡于家庄春秋战国墓地[J].考古学报,1995,(1).

[2]杨宁国,祁悦章。宁夏彭阳县近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J].考古,1999,(12).

[3]杨明,宁夏彭阳发现“二十七年晋戈”[J].考古,1986,(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历史】国家的兴衰那都是世界大势,从古代几千年历史来看,大国兴衰那都是不断更替,后浪推前浪的。而且基...
原创 杨... 公元602年八月,陪伴杨坚三十六年的独孤皇后因病去世。两年后,杨坚也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临终之时...
原创 四... 不读《三国》,难识英雄!大家好,我是卧仔~ 自汉朝以来,三国时期的名将如繁星般璀璨,令后人难以忘怀...
原创 秦...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的那一刻就震惊了世界。古代位高权重的帝王往往一生杀人无数,被很多人怨恨,他们在生...
原创 商... #头条创作挑战赛# 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吕尚。 姜子...
原创 周... 引言: 在古代,对待犯罪颇为严厉,所以刑罚也是硬币的另一面。但是,不同于现在的法制,当时的刑法像是流...
千年治水传奇:都江堰背后的故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话道出了人类与水的复杂关系。而在两千多年前的成都平原,一对父子却用智慧...
原创 历... 在《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湘军就不可能赢得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 》这篇文章里说,“ 没落王朝的后期,肯...
原创 雍... 对于雍正,很多人会议“工作狂”等形容词来形容他,然而另一方面雍正这个人极为“腹黑”,都说“无情最低王...
原创 “... 前言 “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坐拥20余万东北军,可面对不到3万的日军,为何却选择了不放一枪一弹撤...
原创 万... 万历朝鲜战争,因为中日朝三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所以明朝就输了?这是啥逻辑?他说他胜了,他就真的胜了?...
探秘东至春韵•畅游尧舜天路东至... 5月2日,由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安徽省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东至县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探秘...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荣耀与象征。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洲和欧洲的庞大帝国,从中国一路征战...
原创 为... 在前述历史背景中,后唐庄宗在邺都兵变期间死于兴教门之变,而魏王李继岌未能及时回师救援,最终在绝望中自...
原创 杜... 随着国民党的败退,许多国民党高官和将士纷纷远赴台湾,造成了大量家庭的骨肉分离。在这其中,有一位女性的...
宋朝经济如此发达,为何还会发生... 一提到大宋王朝,很多人都油然而生一种骄傲感,为啥?因为不少专家研究后表明,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
原创 唐... 唐玄宗李隆基,年仅二十五岁就做了皇帝,他的人生不可为不风光。然而,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在人生的最后六年...
让人一言难尽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不论是选定它还是搬走它,那可都是影响整个国家的大事,得小心再小心。所以说...
原创 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风雨历程。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
原创 原... 至于成吉思汗的个人信息,我们无需过多的语言去赘述,有太多的资料记载这位“万王之王”的生平,我们今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