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吕尚。
姜子牙精通兵道和谋略,辅佐周文王和武王壮大周国,并最终灭商建周,留有军事著作《六韬》,被誉为是兵家权谋之始祖。同时,姜子牙将自己的封地齐国,由原本的东夷偏僻之地发展成了泱泱大国,为后来的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姜子牙是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全智全能型人物,被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尊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
主要事迹:
1、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自幼家贫,但仍坚持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仍闲居在家。
姜子牙每天都会在渭水之滨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垂钓,借钓鱼的机会求见西伯姬昌。一次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他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2、覆水难收
姜子牙未遇见西伯姬昌时,家里贫困,其妻马氏嫌弃,欲图离去,姜子牙对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马氏不信,离开了姜子牙。后来姜子牙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马氏见其功成名就,于是想和姜子牙破镜重圆,但姜子牙早已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这便是成语“覆水难收”的来源。
3、辅周灭商
姬昌被纣王囚禁,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姬昌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这多半是姜子牙谋划筹策的结果。
姬昌去世后,武王姬发即位。过了些年,商纣王杀死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时纣王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姬发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加上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姜子牙力劝姬发进军。姬发听从了姜子牙的建议,在牧野誓师,出兵伐纣,最终击败了商纣军队。商纣王败逃,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4、封国安邦
武王成为天下共主后,就把齐国营丘(今淄博市临淄区)封赏给姜子牙。姜子牙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姜子牙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姜子牙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来争夺领土。姜子牙见状,指挥军队将莱军击败,之后便正式建立齐国。
姜子牙建立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遂成为雄踞东方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