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为何不肯反抗,致使东北沦陷?
迪丽瓦拉
2025-09-04 13:03:14
0

前言

“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坐拥20余万东北军,可面对不到3万的日军,为何却选择了不放一枪一弹撤离东北,最终使得东北沦陷?难道真是蒋介石下令,施行的不抵抗政策?而“九一八事变”又将引起怎样的导火索?

“不抵抗”的张学良

1932年2月,日军彻底占领了东北全境,这次战争的轻松获胜是日军在战前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想不到的是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东北各省竟然只花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成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而这,则都要“归功”于东北军主帅张学良。

1931年9月18日,日军偷偷炸毁了柳条湖旁的一段南满铁路,并放置了三名东北军尸体,以此诬告东北军蓄意挑起中日战争。旋即,日军以此为借口,率军进攻东北军的北大营。

这个结果让东北军始料未及,即便如此北大营内也足足有8000名守军,物资弹药也十分充足。众将士群情激奋,纷纷向长官荣臻请战,要给这些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一个狠狠的教训。可面对求战心切的将士们,荣臻却犯了难。

荣臻不是不知道这是日军在蓄意挑事,也不是不想教育下这帮人,正相反,他也和将士们一样,想提起武器,保家卫国,因此,荣臻早早地便向司令部请示了。可是,他却接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

这份军令说道:

全军将士将武器放回库中,看到日军,一律不许抵挡。

荣臻看着这份军令眉头紧锁,挤出了一个大大的“川”字,难道司令部的人疯了?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并没有疯,正相反,他十分清醒,张学良明白他在做什么,可他却只得这么做。

事实上,这并不是日军第一次发起挑衅,在几个月前,就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这年的6月份,日军大尉中村震太郎秘密来到兴安岭一带做军事勘察,不料被中国东北军的将士抓获,查清真相后东北军团长便将其处死。得到消息的日本关东军则借题发挥,谎称东北军谋财害命杀死了日军将士,并严令东北军交出凶手。

无独有偶,有商人将万宝山的12户村民的地骗来租给朝鲜人种水稻,可朝鲜人挖渠建坝损害了附近村民的利益。虽然村民上告了这一情况,可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朝鲜人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忍无可忍的农民选择填渠毁坝。可这却给了日本人借口,手无寸铁的村民被日军射杀了数十人!

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里,张学良心里明白真相,可他却不敢发声,生怕借此引来日军的大规模的进攻。

这次的“九一八事件”在张学良看来,也是一次日军的挑事,而处理的办法也很简单,满足日本人的要求即可,可事实证明,张学良太天真了。

日军很明显是有备而来,在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北大营后,旋即,日军便对东北的重镇发起了进攻。

张学良看到日军动起了真格,丝毫不带犹豫,率主力撤回了锦州。

到了1932年2月5日,孤立无援的奉天、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先后被日军攻克,东北沦陷!

张学良为何敢置东北于不顾?

“少帅”始末

1928年6月,张作霖乘坐列车返回东北,可不料日本人在列车经过的皇姑屯偷偷埋藏了炸药,蒙在鼓里的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当晚便不治身亡。

张作霖是谁?日本人又为何要炸死他?

1895年,致力于变法图强的光绪帝在维新派的举荐下任命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于是招募了7000余人,在天津小站用西式练兵法练成新军。而这支新军便是北洋军的前身,袁世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北洋军阀的始祖。

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而他的嫡系部队北洋军群龙无首,很快便分裂为三大派系,而张作霖则是直、皖、奉三系中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以奉天为大本营,割据东北,可好景不长,张作霖和日本人的关系急转而下。

张作霖很快便发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野心,不论是基于民族危亡意识,还是保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都选择了以强硬的手段回怼了日方。这自然激起了日军的不满,便计划铲除张作霖,可张作霖手握数十万大军,这让日军十分忌惮,可很快一个机会便送到了日本人嘴边。

第二次北伐后,蒋介石一路杀向了北京,看着大势已去的局面,张作霖无奈之下选择返回东北,而这个消息却被日军得知,于是日军秘密策划了“皇姑屯事件”,一代枭雄张作霖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作霖的公子年仅27岁的张学良接过了奉系军阀的大旗,可奉系军阀又该何去何从?

南京国民政府此时已经基本平定了关内,同时,对于蒋介石,张学良也是十分佩服的,再三思索过后,张学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东北易帜。

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宣布东北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使得蒋介石完成了形式上对中国的统一,蒋介石大喜过望。次年,爆发了反对蒋介石执政的中原混战,张学良毅然领军入关,力挺蒋介石。正因如此,蒋介石、张学良的关系十分紧密,蒋介石也将张学良视作自己的嫡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率军撤到锦州,大吃一惊的蒋介石连忙急电张学良让其切勿撤出锦州,而此前顾维钧和宋子文也言辞恳切的请求张学良坚守东北。可即便南京国民政府如何劝说,张学良却还是率军退回了关内。

看到张学良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蒋介石暴跳如雷,可一方面张学良还掌握着东北军主力,另一方面张学良对自己有着两次大恩。

因此,蒋介石不但没有处罚张学良,还保留了张学良的军权和地位。

东北沦陷蒋介石又在其中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再次合作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就曾多次和张学良商讨局势,当推断出日军有进攻东北的意图时,两人均认为不能轻启战端。

一方面,蒋介石将希望寄托在国联身上,他认为日军的进攻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到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权益,可彼时的经济危机席卷西方,英美等国实际上并没有过多能力干涉远东局势,因此,当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代表在国联上慷慨陈词时,收获却是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蒋介石则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剿灭国内反对势力,为此,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肃清内患再考虑对外作战,可几次围剿运动却是让蒋介石铩羽而归。

由于这几次商议,使得张学良明白了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意图,最终做出了撤离东北的决定。也因此,酿成了东北沦陷的恶果,蒋介石虽无直接责任,可却有不可推脱的间接责任。

虽然张学良退入锦州时收到蒋介石的一封封要求抗日的急电,但彼时的东北局势在张学良看来已经无药可救了,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时,东北人民却并未坐以待毙,在看到日寇入侵自己的家园时,他们纷纷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哪怕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他们也都未向日寇妥协,一直到1937年全国抗战为止,东北人民都未曾放弃和屈服。

而这,也和张学良坐拥大军却投鼠忌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哪怕手下有不断请战的将士、哪怕蒋介石雪花般的电报让他抗日,哪怕东北军民在英勇不屈地抗争,可这些都被张学良无视了,或者说他虽然看到了,但他却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和信念同日寇作斗争。于是,他带着不曾打一枪一弹的东北军来到了关内。

随着张学良入关而来的则是东北失陷的消息,国人的民族存亡意识空前高涨,有识之士纷纷呼吁结束内战,抗击外敌,尖锐的民族矛盾已经取代了阶级矛盾成为现如今的主要矛盾。可惜的是,蒋介石没有看到,幸运的是,中国共产党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也看到了。

蒋介石一意孤行,执意要先消灭国内反蒋势力,中国共产党则出于民族大义,主动放弃了反蒋的口号,呼吁国民政府放弃内战,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因此,我党获得了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认可,甚至取得了国民政府内有识之士的信任,其中便包括了张学良。

1936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劝说”下放弃了“剿共”的主张,国共两党第二次达成合作,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新纪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苏联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或者称之为联盟,共存在69年,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
从欧洲宪兵到“战五渣”:沙俄帝... 1815年沙俄凭借击败拿破仑的赫赫战功,在维也纳会议上以“欧洲宪兵”自居,成为镇压革命的铁拳。然而百...
原创 为... 毛泽东的见识为何高人一等?1938年,八路军成功打破了日军的围攻,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以及晋...
原创 中... 中国姑娘远赴非洲的悲惨真相:你以为的浪漫爱情,实则是陷阱。谁能相信,现如今还有人会在垃圾堆里寻找过期...
原创 2... “隐”是与“仕”相对的一个概念。东方朔居庙堂之高,长期出入朝廷,因此严格来说算不上真正的隐士,但他屡...
张飞、马超强强联手,为什么会被... 2018年前的好多年,也就是218年那会儿,刘备让张飞、马超还有吴兰三个人带兵去了武都,他们在下辨那...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有一种光辉,穿透历史的尘烟,永恒闪耀;有一种记忆,如同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   80年前,当世界反...
朱元璋与李善长:开国功臣缘何难... 77岁高龄、开国第一功臣、手握免死铁券……这些光环加身的李善长,为何被朱元璋拖到菜市口斩首?更离谱的...
商代鸮卣:远古“战神”变“萌神... 文物名:青铜鸮卣 尺寸: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宽13.4厘米 时代:商代晚...
原创 具... 当章邯率领劳工军团横扫起义军,东出函谷关,又重创燕赵,使整个战争的局势逐渐倒向秦国时,大秦的朝堂上却...
原创 倭...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
原创 左... 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三个字如雷贯耳, 汉族,字季高,湖南 湘阴 人。 晚清 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原创 这... 文/龙魂枪 01 大唐武德二年(619年)秋日的一个夜晚,月明星稀。 毗邻晋阳宫的一所宅院里,有兄...
原创 中... 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商...
原创 华... 管仲,他并不是姓“管”,他姓“姬”,古代的姓代表血缘,管是当时的国民用的,因为封地在“管地”,所以是...
胡宗南既无显赫战功、又无过人军... 1947年3月19日,延安杨家岭的窑洞前,一群国民党记者围着身高仅1.58米的胡宗南拍照。这位刚“收...
原创 武... 武则天为何将上官婉儿交给李治呢?上官婉儿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才华横溢,却因私生活的...
原创 中...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从夏朝到清朝,从公元前2070年至...
原创 光... 从古至今,高官厚禄一直都是人人追寻的目标,为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择手段的,在古代,皇帝就是...
原创 如... 提起信陵君,大家应该有印象,我们曾在中学课文中学到过一篇古文,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名列“战国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