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荣耀与象征。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洲和欧洲的庞大帝国,从中国一路征战至欧洲,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许多欧洲国家的君主在得知蒙古军队即将出发时,心中充满恐惧。有些国王甚至在真正的战斗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据说,在那段时期,成吉思汗正在对欧洲发起攻势,结果导致了许多欧洲人在蒙古骑兵的攻击下丧命。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强大帝国是建立在无数生灵的尸体之上的。这些蒙古士兵又是如何处理那些战争所带来的尸体的呢?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蒙古人采取了一些极为残忍的手段。每当他们占领一座城市,就会实施极其不人道的行为,屠杀城市中的居民成为了他们的常态。这种行为的残酷无情令人发指,传言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蒙古士兵在征战后方时遭到袭击。因此,他们选择直接屠戮整座城市,以此来消除未来的隐患;另一种极端的做法则是活埋俘虏。他们会挖掘出一个深洞,将俘获的敌军直接埋在里面,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坑杀”。这种手法在古代屡见不鲜,最著名的莫过于昌平之战。那场战斗中,赵国由赵括指挥,却因其空有理论却缺乏实战经验而遭致惨败。最终,在与强大的秦国军队决战时,四十多万赵国士兵在名将白起的指挥下被围困,赵括虽试图多次突围,但最终未能逃脱,最终被随机射出的箭射杀,赵国军队全军覆没,成千上万的人命尽于此。
到了20世纪90年代,山西南部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乱葬坑,坑内赫然躺着的都是年轻士兵的遗骸。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他们确认这些遗骸是当年被白起所杀的士兵。由此可见,这种杀戮手法的残酷程度不言而喻。忽必烈在进攻欧洲时同样采用了这种极端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挖掘尸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最终,蒙古士兵通过将尸体堆积成一定的形状,通常是呈金字塔的结构,将这些尸体记录为“首都建筑”。这种“建筑”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武功和成就,也成为了对外警示的方式。一方面,他们通过这样的方法自我炫耀,另一方面,对于尚未投降的那些小国,心理上的威慑则显得格外有效。许多欧洲小国在听闻蒙古士兵逼近的消息后,迫不及待地打开大门,选择投降以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