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一句话就巧妙地概括了唐玄宗执政后期是如此的荒淫无道,从这首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期“英明”的帝王如何走向“昏庸”,一个偌大的王朝即将毁于一旦。
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那个多事之秋说起。
垂拱元年,在东都洛阳诞生了一个男婴,仿佛给这个多灾多难的年头增添了一丝喜悦。
就在这个男孩出生的前一年,唐中宗被废为庐陵王,父亲李旦继位,但是空有其名。军国政事由已经年过花甲的武则天掌控,徐敬业叛乱,全国上下风声鹤唳,武则天独断乾纲,李唐宗室就要屠戮殆尽,也许这个男孩的降生就注定要改变这一切。
他就是李隆基,我们故事的主人公。
也就是因为这个历史背景,
李隆基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
。
垂拱三年,年仅三岁的李隆基被封为楚王,但是好景不长,在他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被废除帝位。好不容易七岁可以就藩,结果因为
裴匪躬等人私见父亲李旦,自己又被抓了回来,关了禁闭,一关就是十多年。
在这期间,李隆基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还差点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694年的正月初二,母亲和刘妃因被诬陷“
厌蛊咒诅
”而秘密处死,同样是这一年,父亲李旦也被诬告谋反,幸亏安金藏大义剖腹才免遭毒手。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也从另一方面加速了他的成长。
神龙元年,
以
张柬之
为首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逼宫武则天退位,20岁的李隆基亲眼目睹了这场政变。
这场政变后,李显上位,父亲李旦被封为相王,而李隆基则回到了长安,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再次上位的李显扶植皇后韦氏的父亲,却不料韦氏做大直接威胁皇权,李显也在郁闷中虚度了生命中最后的五年。
韦后一看机会来了,想效仿婆婆武则天扶植儿子李重茂当傀儡,自己当第二个女皇,这时候的李隆基抓住了机会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一场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顺利扶父亲李旦上位,李隆基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当太子这件事本来是老李家自己的事,但是有个人就不高兴,这个人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唐隆政变之时立下汗马功劳,再加上她又是李旦的妹妹,李旦对她非常不错。不仅给她封万户,而且她的几个儿子全部封王,她的产业园林遍布长安各个角落,生意做到了岭南、巴蜀等地。
与这些虚名相比,权力显然才是她最在乎的。而李旦似乎也非常依赖太平公主,经常和她一起讨论方针政策,她没上朝时,还专门派人到她家去拜见。关于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几乎就没有不同意的。
可以说,她就是
李唐最牛的公主
。
除了太平公主,朝中的另一股势力就是以太子李隆基为代表的势力,同样也是唐隆政变的功臣。李旦为了平衡两家的势力,没少花心思,每次宰相们奏事李旦就会问与太平公主商量了吗?与三郎(李隆基)商量了吗?
太平公主一开始并没有将李隆基放在心上,认为他就是一个毛头小子,但是随着太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她就不得不重视了,甚至还产生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她散布谣言,说太子并非嫡长子,没有资格做太子,李旦亲自辟谣;
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眼线,日夜监视李隆基的行为;
她甚至还把宰相
宋璟拦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要求废立太子。
这些行为,李旦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似乎也没有别的好办法,李隆基也只能见招拆招。
据说公元712年,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
在古代的人眼中,彗星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太平公主看来,这是她除掉太子最好的机会。
她命“气象学家”说这是
“
除旧布新
”的信号,意味着太子要上台了,李旦干脆顺水推舟,把皇帝让给了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太平公主都傻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结果。
一看皇帝已经易主,太平公主决定发动政变,结果被李隆基先发制人,太平公主全面失败,被赐死在家,
是为“
先天政变
”。
这一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开元盛世要来了。
不得不说,李隆基真的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因为他接手的帝国只是看起来比较强大。
常年的叛乱造成国库空虚、土地荒废;吏治混乱、贪污腐败严重;土地兼并、偷税漏税,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作为一个管理者,李隆基任人唯贤,先后提拔了
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将开元盛世推向了顶点。
这不仅是李隆基时期的巅峰,也是大唐的巅峰。
但是
巅峰之后,再无巅峰
。
唐朝快速走向衰退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李隆基的懈怠。
日日勤政的李隆基感到了疲惫,每天处理不完的政务索然无味,再加上他最宠爱的武惠妃病逝,李隆基再也无心国事。
后宫佳丽三千,却没有一人能入玄宗法眼,也不知是那个缺德的告诉李隆基,他的儿媳妇杨玉环长得非常漂亮。李隆基也顾不上伦理道德,马上把他召进宫中。
进宫后的杨玉环丝毫不生分,由于能歌善舞,与“文艺青年”李隆基非常合拍,两人共奏霓裳羽衣曲。
春宵苦短日高
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这时候的李隆基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没日没夜地享受,手下的人更是中饱私囊。张九龄等忠良先后被罢官,
阳奉阴违的李林甫取而代之,再加上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大唐国力一落千丈。
终于,表面上的太平盛世掩盖不住底下的暗流涌动,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到来,唐朝的主人要再次易主了。
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唐朝早已经被腐败掏空了原有的战斗力,唐军节节败退,很快就攻陷了长安。
而此时的李隆基,早已经没有当年拔剑政变的勇气和决心,早已经带着自己的老婆、大舅哥跑路了。
就在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士兵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杨贵妃和她的哥哥杨国忠。
就是在这个地方,李隆基失去了杨贵妃。
部分史学家会把唐朝的衰败归结为杨玉环,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就这样的李隆基,就算没有杨玉环,也会有张玉环、李玉环。
而在李隆基逃亡的过程中,太子李亨继位并率兵继续抵抗,并最终铲平的叛乱。
再次回到长安的李隆基,只能被称为太上皇,最后郁郁而终。
回顾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从神龙政变时的弱小到唐隆政变中的主导,从开元政变中的果敢再到安史之乱的狼狈。他拥有一个明君该拥有的品质,也拥有一个昏君所拥有的特质。
他终究还是毁在了自己的手上,即使没有那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