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清朝前期奠定了中国疆域?#
历史界存在这样的一种看法:那就是很多专家认为,清朝前期,由于康雍乾三代帝王通过近百年的战争,最终在乾隆中期左右,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当时的大清帝国,除了拥有继承明朝的汉地十八省之外,还拥有了内外蒙古、西域和青藏高原。这一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毕竟,元朝虽大,但却不拥有西域。汉唐虽然拥有西域,但唐朝没有云南和青藏,汉朝则从未统治内外蒙古。
不过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而不是明朝?或者宋朝?秦朝?其实原因就在于,清朝恰恰处于特殊的时代。
1、19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世界上的人民虽然都处于同一个天空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不同地区的人民,却因为发展水平的不同,而过着不同的生活。甚至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虽然同一个时代,但是不同地区的文明指数相比,却又好像处于不同的时空。
比如中国明朝时期,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国。西班牙的文明程度和明朝仿佛,而美洲的印加帝国大致和中国的商朝水平差不多。因此西班牙人和印加帝国的战争,本身相当于明朝和商朝的战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如果用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文明指数来衡量19世纪40年代的世界各地,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朝代,在地球上的其他角落存在:比如南非的祖鲁部落,其文明指数相当于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即原始社会时期。
而刚果地区的文明指数,处于奴隶制社会初期,可以类比为中国的夏朝时期。
因此,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即鸦片战争期间的清朝,虽然面对前无古人的资本主义英国无力抵抗,但其国力,其实是碾压夏朝一样的刚果、三皇五帝时代的祖鲁人部落。
2、近代国际秩序
19世纪开始,由于欧洲列强获得了世界主导权,因此,全世界各国各地,都或者主动、或者被动,被拉入了近代的国际秩序中。不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还是相当于三皇五帝时代的祖鲁部落、相当于夏朝的刚果,都被强制带到了这一个秩序中。而主权、国际法,也成了清朝朝廷不得不接受的概念和事物。
其实清朝皇帝本质上是抗拒国际法和近代国际秩序的。比如咸丰帝在位期间,就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际法和近代国际秩序的不满:因为按照明清帝王的观念,全世界都是自己的藩属,自己也不应该用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其他国家。事实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咸丰朝廷和西洋列强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而爆发的。
不过,随着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清朝不得不被迫接受了近代国际秩序。而近代清朝拥有的版图,也恰好成了受国际法法理所认可的版图。
由于国际法的存在,对领土统治权的变更程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在明朝,蒙古人占领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也就属于了蒙古,不需要明朝是否承认。但是,随着清朝被纳入了近代国际秩序,这一切变得不一样了:比如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虽然占领了我国的不少地区,但是日本的占领想获得国际认可,就需要大清朝廷宣布割让才可以,否则就会被视为非法占据。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没有签订割地条约,但清朝却签订一大堆条约的原因——因为明朝时期的东亚环境,也确实不用签订条约,直接可以靠武力解决。
所以说,之所以认为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原因在于清朝恰好碰上了全世界被纳入近代国际秩序的年代,假设这个年代提前,那么,历史也会出现变化。比如:
假设中国在17世纪初年被纳入近代国际秩序,那么,清朝对明朝的征服,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国际法不允许;
甚至假设中国在10世纪的时候被纳入近代国际秩序,那么,北宋对南唐的征服,也是一个主权国家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这也是国际法不允许的。
所以说:幸亏中国是在19世纪,拥有1300万左右平方公里土地的时候被纳入近代国际秩序,否则,今天的中国法理版图面积多大,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