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历史当中最后一个王朝,而光绪皇帝是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的鼓励下,推行的“百日维新”改革失败后,光绪皇帝的权力也被慈禧太后尽数夺走,为了避免光绪皇帝再生是非,进而威胁她的统治地位,且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他虽贵为一国之君,却手上却没有实权,终日郁郁寡欢、忧心重重。
光绪三十四年秋,也就是公元1908年,正当壮年的光绪帝却突然死去,仅隔一天慈禧太后便也死去。因而,关于他的死因也就引起了世人的种种猜测。
第一种说法认为光绪是患重病而死。
在“废立风波”中,光绪帝被架空,手中没有实权,精神也备受打击,整日郁郁寡欢、忧心重重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健康。另外光绪帝自幼孱弱,脾胃素来虚弱。据宫中太监寇连材的日记中写道:光绪从五岁起就没人疼爱,每日三餐虽然有几十道菜,可摆在远处的多已腐臭,近处的或久熟或干冷。每每让御膳房换一点可口的饭菜,管事的太监就会面奏慈禧,慈禧便会以俭德来责罚他。
光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患上重病。《清德宗实录》、《清史稿》、《光绪朝乐华录》等都说光绪久病体虚,至光绪三十四年病入膏肓,最后驾崩,这些虽均为官方文件,但可信度却不高。
第二种说法认为光绪是因饥饿而死。
据清宫太监回忆录《清宫琐谈》里记载,光绪本无大病,诸医开方皆以平和之剂为药,而太监们在光绪死前已得到光绪驾崩的消息。当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二人饿死。光绪死前,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他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口。周某知其饿急,但实在是没有吃的,就连他本人也三天未进食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光绪生息渐无。
后来,醇亲王入见,周某上前告之皇上已死,醇亲王便匆匆离去。不久皇后赶来探视,皇上驾崩之事便随之昭告天下。
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说是慈禧谋害了光绪帝。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慈禧太后自己身体健康能执政时,百般折磨光绪。晚年她力不从心了,便想害死他。当时因担任“起居注”官而能接近光绪的恽毓鼎,写了一部《崇陵存信录》,又名《光绪外传》。其中记录着光绪死前的系列状况:光绪三十四年秋,忽传光绪帝病重,遂召京外名医入宫。入诊者都说光绪身体尚健。十月初十,逢慈禧万寿节,光绪出瀛台,替太后祝寿,有人看见他为准备跪拜而活动筋骨。十九日,宫廷大乱,增加侍卫,稽查出入,传言光绪驾崩。次日,宫中恢复了平静。
在《崇陵存信录》里,恽毓鼎实际上暗示慈禧害死了光绪。恽氏长期任起居注官,他的话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曾在宫中担任女官的裕德龄女士,则在《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等书中,明确地指明正是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后来考古学家和医学界相关专家,在对光绪皇帝身上腐败的龙袍以及光绪皇帝的头发、骨头等进行检查之后,检验出砒霜成分,也证实了光绪皇帝确系死于中毒。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言之凿凿,究竟哪种说法的可信度更高一些?亦或是三种说法同时存在?那么究竟是谁要谋杀皇帝呢?这让人们十分费解。但又总是觉得与慈禧太后有着莫大的干系,因为她完全具备谋害光绪帝的动机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