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一首唐诗两位作者,却引发了一场“历史血案”,这首诗你会背吗?
迪丽瓦拉
2025-09-03 14:02:47
0

初闻刘延之之名,鲜有人知道,可一旦提及他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名句,大家兴许会一下子反应过来,脱口而出:“哦,原来是他写的啊!”

刘延之是大唐时代的琵琶高手,他少有文华,好为宫体,长于乐器演奏,而且写文和诗手到擒来,是高宗上元二年的进士。刘延之一生短短不到29个春秋,但他那首《代悲白头翁》却跨越了历史猛诗的层峦叠嶂,一路挤进了唐诗佳作的御位,至占一席,尤其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成了千古名句。

据说刘延之本人风流倜傥,也比较多情,素平就喜欢写一些闺房婉丽之作。通常会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诗句拿给自己的舅舅宋之问欣赏,让他提意见,宋之问也是快风过乱冈,一目扫十行,应付差事而已。因为在老宋眼里,外甥小刘的写错水平还差着火候,刘延之每次给他拿来的作品,尽是些嚼蜡之作,让他很是失望。直到有一天,这首《代悲白头翁》被刘希夷交到宋之问手上,一切彻底发生了变化……

老宋还是像往常一样,随便拿过来瞅瞅,读完第一句,老宋就开始叹息,说:“这小子又写得情诗,没趣儿!”,但迫于面子,他还是往下继续读,读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时,宋之问点了点头,说:“嗨,有点意思!”,再接着往下读,直到出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老宋猛的从凳子上坐了起来,脱口而出:“妙哉!”,宋之问被这句给彻底震慑到了,想不到外甥年纪轻轻,就能够写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词句,简直是飞来之语,可上天入地,可闪转腾挪,妙哉妙哉!宋之问简直是点头如捣蒜。通篇读完,一气呵成,虽然是从女子入笔着墨,但纵向抒发的是时空的遐想人生的哲理,通过对自然轮回的交替变化,顿悟出流光韶华的转瞬即逝。这首诗从女子写到老翁,慨叹年华易逝,岁月不定,富贵无常,世事变迁。全诗构思独特,抒情细腻婉转,语言分为华丽,再加上音韵和谐,是极其难得的一首上乘之作。

于是,宋之问起歹心了,他就走过去对刘延之说:“亲爱的外甥啊,这句能不能给我!”,当时的刘延之年少无知,对版权概念一概不知,就瞬间答应,说:“行,老舅,您说啥就啥!”等到刘延之回去之后,翻来覆去的思忖,舅舅能这么喜欢这句诗,说明自己写得肯定不赖,此时小刘后悔了,就折回来吞吞吐吐地给舅舅说:“这首诗我写得不好,您就别留了,我继续拿回去吧,等我以后写了更好的句子再拿给你!”,可此时的宋之问,业已鬼迷心窍,他居然为了彻底得到此句,用土囊闷死了外甥刘希夷,宋之问的行为简直是极其下作、令人不齿。

这段故事被实实在在的记载在历史文献里。《大唐新语》和《刘宾客嘉话录》里头都有详尽的记载。甚至后世的闻一多刘大杰等著名学者都严遵此说。不过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宋之问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格律诗人,他犯不着为一两个句子而闷杀了自己的亲外甥,并且反对者旁征博引,列举了一大堆文献来驳斥,认为《新唐书》不严谨,对“南冠”的记载有误。而且擢引了《唐才子传》里的论证,反驳了“土囊闷死”一说。

但是我个人觉得,以宋之问的为人,做出此事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是完全有可能,更别说什么当时的宋之问已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大诗人了,这是一些学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之语,自古文人不但相轻,而且文人彼此之间的嫉妒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多么出名的诗人,也不可能道尽世间名句,蓦然间看到了惊奇震慑之语,令他十分叹服不已也是十分正常不过之事。再参考宋之问的职业生涯,不难看出,他为了仕途可谓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宋之问是大才,跟沈佺期俩人成为当时诗坛的一时瑜亮,但宋延清在官场上的谄媚丑态、溜须拍马也是众人皆知的事。

宋之问虽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情真意切;亦有“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直抒胸臆;还有“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的缱绻情愫;更有“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千古佳句,此句甚至一度成了千古奇楹,这句委实是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似有神出鬼没之态,实为大手笔所为。

然而,啖尽宋之问的一生,他为人过于市侩谄媚,工于心计,热衷于官场的尔虞我诈,甚至老宋还在这浑浊的职场里混得是风生水起,野心一路膨胀,甚至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极度的谄媚张昌宗和张易之,若不是因为他有着众人皆知的隐疾:“口臭”,宋之问说不定真的会迈上武则天的枕榻。武则天对他是又爱又恨,爱其千古奇闻,满腹经纶,恶其口臭无比,觑不能语。就这样,宋之问因为口臭的原因,职业生涯遂停滞在了御门亭槛。

宋之问应该学学杨炯等人,作为诗人,就该一心一意的写诗或者做个正直的文人,可他为了仕途最终迷失了自己,一度浮沉在红黄交错宦海之中,不知归退彼岸。甚至乎、在他一把年龄的老朽身躯时,还幻想着攀荣附会节节高升,没想到最终因为宫廷遽变,李隆基诛杀了韦后一党,并彻查了劣迹斑斑宋之问,因为老宋的职业生涯着实太过肮脏,宋之问最后直接被赐死了。不知此时的宋之问,有没有思忖,当年、他用土囊溺死自己外甥的时候,有没有幻想过自己也有这么不堪的一天。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了他持久的“生命力”,虽然刘希夷一生短暂,诗作不多,但他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却一直跌宕在中国人的心里,从公元680年一直延续到了至今。假若刘希夷不在29岁的时候悄然离去,而是一直活到寿终正寝,他究竟还能写出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般的千古名句呢?如若刘希夷再也写不出此等跨越经纬的历史名句,那么,他的生命以这首千古佳作谢幕,虽然令人觉得惋惜,但也不啻为另一种新的生命延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白,古代诗坛的璀璨明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才横溢,作品几乎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原创 庞...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一宿命论,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是广受欢迎的思想理念。在这个背景下,庞...
原创 古... 在观看古装剧时,战争场面通常令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当两军阵前对垒时。随着号角的一声吹响,千军万马如潮水...
原创 只... 梁山好汉中,除了那些心甘情愿为生存而投降的朝廷军官,更多的是一些杀人越货的山贼、草寇和水匪,这些人占...
原创 原... 各位朋友,欢迎收听照理读史。 提到中国古代的众多王朝,很多人会说宋朝是一个相对较弱的朝代。其实,从宋...
原创 如... 我们可以根据题主的假设,进行一番详细的推演。 公元213年,刘备率领大军围攻雒县。当时,张任指挥的军...
封神封神坛上显威,俗世庇佑众生... 《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在商周鼎革之际,峨眉山罗浮洞中隐居着一位道法通玄的隐士赵公明。这位身着八卦仙...
原创 白... 说起来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却并没有和西晋一样被五胡乱华,外族入侵,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很多的民族主义将...
著名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文科杰... 5月8日,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发布讣告: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历史学家,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
原创 孙... 孙策是江东武功最为卓越的英雄之一,也是江东政权的缔造者。若非英年早逝,他的存在可能会彻底改变三国的格...
原创 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文明延续至今的传奇大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华文明拥有深...
原创 成... 成吉思汗,一位堪称传奇的军事统帅,历经数十年的战争征程,最终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他的帝国疆域横跨亚...
原创 唐... 汉武帝在对抗匈奴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出征,却始终陷入日益贫困的局面;与此相对,唐太宗李世民虽然经历了连...
原创 军... 提到军统,许多人都会感到畏惧,甚至是心中发颤。对于军统而言,最为人知的角色无疑是特务头子戴笠,然而,...
原创 “... 黄初四年(223年),钟繇接替贾诩,担任太尉一职,并转封为平阳乡侯。在此时,司徒华歆和司空王朗也均为...
邯郸凭什么靠战国袍杀出重围?文... 怎么说呢,最近朋友圈突然被一群穿红色宽袖长袍的"赵国公主"刷屏了。仔细一打听,原来是邯郸在搞战国袍变...
原创 假... 关于日本侵华,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日本当年牢牢控制住东北地区,便能从九一八事变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原创 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人们对各方面的一些东西都掌握的特别的模糊,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一些做法的错误和落后,...
原创 顺... 在点评明末清初的江南士绅时,常有人引“顺治朝奏效案”为例。他们认为此案可证明江南士绅的自私和愚昧,为...
原创 刘...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经历了28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