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刘伯温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何朱元璋非要杀他?历史给出了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9-03 22:35:33
0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民间,刘伯温的足智多谋,雄韬伟略是可与诸葛亮齐名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以“吾之子房也!”评价他,嘉许其有"张良之才,魏征之心"!

刘伯温(剧照)

然而,如此功勋卓著的肱股之臣,最终依然难逃开国元勋无善终之宿命,原因何在,今日我们来盘点一下这段历史!

少有文名 仕途多舛

《明史刘基传》记载: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史书曾载,刘基家自父辈上溯至曾祖父一代,都曾在元朝为官,因此用时下热词来讲,刘伯温是妥妥的官N代。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明史纪事本末》中曾有所载。刘伯温天资聪颖,博闻强识,据说可七行俱下,阅读速度惊人。年仅12岁即考中秀才,在乡间颇有“神通”之名。

刘伯温(剧照)

14岁入府学读书,一部春秋经,旁人读来艰涩隐晦、言简义深,他稍作通读,便能倒背如流,且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令老师啧啧称奇。

23岁,刘伯温一举考中进士,却因元末朝廷昏聩,时局动荡,在家闲居三年后,才得以授官。

为官期间,他虽勤政为民,颇受爱戴,却因性情耿直,不愿苟合于强权之下,终至官运多舛,三次入仕又三次辞官,后回乡蛰居,归隐山林。

刘伯温(剧照)

性格刚正,为官清明,实乃难得的治世良才,但亦难以在官场讨巧,这一性格奠定了刘伯温日后入朝为官的底色,也是他最终难逃厄运的缘由。

开国肱骨 名震朝野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受邀出山,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重要谋臣。

刘伯温和朱元璋(剧照)

方得入幕,刘伯温即向朱元璋呈献了《时务十八策》,十八策针对军事战略、安民之道、定邦之策均逐一详陈,朱元璋阅毕,大喜过望,如获至宝,遂据此确立了此后的作战方略,即"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同时逐一采纳其它各项方策,并大力践行。为表诚意,朱元璋更是新盖了一座礼贤馆来安置刘伯温,对其可谓礼遇有加。

陈友谅(剧照)

而后,朱元璋在陈友谅攻陷太平,意欲东攻,属下多有降意之内忧外患的颓势下,得刘伯温运筹帷幄,点破迷局,并稳定军心,逆势而上,一举剿灭陈友谅,从而奠定其王业胜势。经此,朱元璋更对刘伯温器重无比,万分信赖。此后,刘伯温一路助其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节节大胜,直至一统天下。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定都称帝,国号大明。授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刘伯温和朱元璋(剧照)

开国伊始,刘伯温即上奏制定军卫法。其以为宋、元两朝均因法纪过于宽宥,而致官吏目无法度,终失天下!因此,此时应大力整肃纲纪,以震国威。他下令御史应尽检举弹劾之责,不应有所顾忌。

宿卫、宦官、侍从等,一旦涉险犯错,一律上奏依法严惩不贷。故而朝廷上下,人人均畏忌其威严,行事颇为收敛。国之初兴,即大刀阔斧严明法纪,刘伯温此举颇得民心,广受拥戴,一时在朝中风头无两,但亦因此在朝中树敌颇多,为此后仕途留下后患。

官高不受 死得离奇

历代君王,帝业得成,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之构成,又大多依托一支赤胆忠心、能征善战、与开国君王并肩出生入死的嫡系部队,以及一群谋略超群,心赛比干的谋士,朱元璋,也不例外。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属下的能臣良将,彼时明显分为两大阵营:一支为淮西集团,朱元璋本人就属淮西集团,淮西集团的人马大多是其的同乡旧好,从起义最初就追随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能最终随朱元璋入朝为官的,大多战功赫赫,根基深厚,朱元璋对淮西集团的同乡情节更是毋庸置疑,无法替代。

另一支,则是浙东集团。其所辖人马,大多如刘伯温这样,为后续投奔的,两大集团本身根基、地位均十分悬殊,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刘伯温

刘伯温聪慧过人,于党争之利弊了然于胸。因此,立国之初,他虽功勋等身,朱元璋欲给予其高官进爵,他总是固辞不受。

虽则如此,但因其在执法与施政上,始终不肯圆融,故与朝中重臣李善长、胡惟庸等结下芥蒂,而太祖亦因此与其产生嫌隙,虽未言明,但其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之际,刘伯温仅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仅240石,相形之下,李善长受封韩国公,年俸达4000石,两者差距,可见一斑。第二年,刘伯温受赐还乡。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偶感风寒,太祖闻讯后,随即派胡惟庸携御医前去探望诊治。

胡惟庸(剧照)

御医开了药方,刘伯温依方服药后,病情反而加剧,更觉痛苦不堪。此后,太祖虽亦曾亲自探病,但闻得刘伯温诉说病情加剧之缘由,,也仅轻描淡写稍作敷衍,刘伯温颇感心寒,抱病还乡,未几,至年中病殁。

刘伯温,在军事上多谋善断,在政治上施政严明,于明太祖而言,是难得的肱骨之臣。无奈,朱元璋虽贵为一国之君,怀改天换日之雄心,但难以摆脱出身卑微,心胸狭窄之本性。

刘伯温(剧照)

更何况,其自农民起义起家而夺得天下,难免妒才忌贤,难以容忍刘伯温这样大才在其左右,所谓伴君如伴虎,正是如此吧,刘伯温一腔热情终是错付了,其归宿终叫人感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引言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
原创 原... 引言 陈玄礼,唐朝名将,初任神武军的果毅都尉,后随李隆基(唐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
清代有三个省的总督,不仅任职资... 北宋建立初期,太祖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实施了多项加强对地方官员管控的政策。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
原创 史... 历史上,总有一些难以解释的灾难事件,超越了当时科技水平的理解范畴,成为困扰后世科学家和史学家的未解之...
原创 秦...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 这两个朝代的建立都结束了一个旧的时代,开创了一...
原创 犹...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民族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到思想大师马克思,从文学巨匠卡...
原创 古... 古代中央六部是名副其实的实权部门,混到六部尚书的官员不是人精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哪个不是在官场上摸爬滚...
原创 巴...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今后持续接收这类文章并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
原创 明... 全文共177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相对公平统一的考试制度,自隋炀帝开举起...
曹操终生不敢称帝,为何曹丕继任... 关于曹操为何不称帝,是一个历史板块多年来无数次重复的话题,其原因无非两个:1.内外环境不允许。 2....
原创 埃... 1896年,埃塞俄比亚凭借地理优势和坚韧的意志力,成功击退了意大利的入侵,并且迫使意大利支付了赔款。...
原创 遍... 195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后,在全国各地开展重要文物地点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各地相继成立文管...
原创 清... 清朝的封疆大吏,包括驻防将军、总督、巡抚、提督,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考核。 驻防将军和提督是武职高官。...
原创 楚... 在周朝所有的诸侯国中,楚国绝对能够名列前茅。无论是初期始祖帮助武王伐纣,中期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原创 原... 正如周恩来总理对溥仪所讲:“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青砖灰瓦间的时代变奏:解码通江... 在川东北的崇山峻岭间,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的改造工程正掀起一场静默的革命。这个总投资超亿元的...
原创 苏... 在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看这张图: 【毒教材的部分插图截取】 这是2022年爆出的中小学生教材插图,...
原创 建... 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由于作为太子的爹朱标英年早逝,早早就被爷爷朱元璋立为皇太孙,作为大...
双奖演员领衔、金牌主创打造,《...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持续“圈粉”的文化热潮中,一场穿越千年的西汉家宴正悄然在舞台上“复活”。由湖...
原创 苏... 在1911年清朝灭亡后,外蒙古迅速宣称“独立”。当时的中国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外的危机四伏,边疆问题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