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军队中,既有众多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也有不少精通政工的高级干部,但能同时兼顾政工与战斗指挥的将领却并不多见。1948年,解放军在山东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只要解放济南并全歼王耀武兵团,解放军便能在山东战场占据主动权。
为了夺取济南,解放军决定先剿灭周围的敌军,其中潍县便列为进攻目标之一。国民党守军在潍县顽强抵抗,使得解放军的攻势进展缓慢。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在长时间的激战后感到身心俱疲,经过十几天的持续作战,战斗依然没有明显突破。
为了让部队在敌人增援到来之前继续攻坚,聂凤智感到自己已无法继续指挥,便打电话给九纵政治部主任:“我太累了,接下来的战斗交给你了!”聂凤智为何将指挥权交给政治部主任?大规模的战役不仅考验战士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也压垮了指挥官的体力。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将帅因长期高强度作战,往往在战后健康急剧恶化,甚至不得不住进医院。
1948年,聂凤智带领九纵全体战士奔赴潍县,誓言解放这座城市。但潍县守军异常顽固,解放军多次发动攻势,但始终未能突破敌人防线。经过十余日的激烈战斗,聂凤智疲惫至极,身体已经无法支撑继续指挥。此时,他想到九纵政治部主任仲曦东,立刻将指挥权交给他。
仲曦东接手后,迅速分析战局,发现尽管潍县城防坚固,但经过长时间的攻势,敌方的防线已被削弱。虽然敌人顽强抵抗,依然在各个突破口严密防守,但仲曦东决定采取一系列战术措施。他决定从西向东展开攻击,同时调动部分部队进行佯攻,迷惑敌人,分散其注意力,并在敌人可能逃窜的方向布置了伏击网。
潍县西城已被解放军完全占领,剩余的敌军仍在东城据守。面对坚固的敌人工事,解放军付出巨大代价也难以攻破。仲曦东决定集中炮火,重点轰击东城城墙和白浪河沿岸的防御工事。1948年4月26日,解放军按照仲曦东的指挥部署,全体战士按计划进入战斗阵地,迅速围住了东城。
当天傍晚,解放军炮火全面展开,密集的炮弹轰击使敌军阵地遭到重创。炮火过后,敌人防线几乎崩溃。8点钟,仲曦东下令总攻,解放军战士立刻发起了猛烈进攻。由于之前的工事被摧毁,敌人在依靠地形的最后抵抗也变得力不从心。仲曦东迅速下达了死命令,要求所有团长亲临一线,确保尽快解决战斗。
战斗迅速展开,九纵25师73团和27师80团对敌人的防线进行了猛烈进攻,成功打开了突破口。两个团迅速涌入东城,并朝敌军深处穿插,面对解放军的猛攻,国民党守军彻底乱了阵脚,急忙呼叫空中支援。但即便是空中援助,也未能改变战局。解放军从多个方向纵深穿插,迅速将敌军分割成多个孤立的防守点。
此时,国民党守将陈金城等人决定突围,带领约1000人从东城东面逃出,意图借空中支援逃脱。然而,他们没能得逞,反而进入了解放军布下的伏击圈。随即,周围的解放军开始猛烈射击,这些慌乱的守军如同惊弓之鸟,很快被全歼。剩余的敌军试图逃窜,依然无法逃脱解放军的追击,经过数小时激战,最终被完全消灭。
历时一个多月的潍县战役,解放军成功解放了这座城市,并在4月26日当天就占领了东城,清剿残余守军。这一战斗的胜利,不仅展示了仲曦东卓越的指挥能力,也证明了聂凤智为何将指挥权交给他的原因。尽管仲曦东在军事指挥上表现出色,但这并非他最擅长的领域。新中国成立后,仲曦东投身于外交工作,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在哪个战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任务,仲曦东都能毫不犹豫地完成使命,且从不半途而废。他的文武双全和对革命事业的奉献,深深刻在了中国人民心中,成为历史的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