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兴太守申仪举报新城太守孟达叛魏有功,却被上级司马懿擒拿治罪
迪丽瓦拉
2025-09-08 18:36:28
0

太和元年十二月(公元228年1月),魏将孟达叛魏,但不到一个月,便被大将司马懿俘获并斩杀。随后,司马懿又捉拿了魏兴太守申仪,并将其送往曹叡面前受审。实际上,孟达的叛变正是申仪通过向魏廷的举报才被提前发现的。正因为有了申仪的警告,司马懿才能迅速制止孟达的叛乱。那么,申仪为何要为魏廷出力,却最终又被司马懿捕获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豪门出身

申仪来自益州汉中郡的豪族,申家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享有极高的威望与影响力。东汉时期,朝政常由世族掌控,家族势力的强大不仅能够确保在本地的统治地位,也能扩展至更广泛的区域。因此,申仪及其兄弟在所有决策中,都以保持和巩固家族的权力为根本原则。

董卓掌权后,动乱迅速席卷全国,战火波及了无数地方。虽然益州牧刘焉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没有直接参与讨董之战,但汉中东部与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南阳、南郡接壤,时常成为战火的蔓延区域。为了避免荆州的战乱波及家乡,申仪与哥哥申耽便在西平、上庸等地集结了数千人,开展自卫行动。

初平二年(191年),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攻占汉中,并依靠民众对鬼神的信仰逐渐巩固了他的统治。面对张鲁日益强大的势力,申仪与申耽兄弟决定投降张鲁,以保持家族在家乡的影响力。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发动汉中之战,并成功迫使张鲁投降。申仪与申耽兄弟见曹操势大,于是主动派遣使者投降。为了笼络申家,曹操不仅将汉中划分设立上庸郡,还任命申耽为上庸都尉。

二、投降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在汉中之战失利,撤回北方。刘备趁势派遣养子刘封和宜都太守孟达攻占西城、上庸、房陵等东三郡。申仪和申耽兄弟依然将家族利益置于首位,最终决定背叛曹魏,投降刘备。

刘备为了拉拢申家,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上庸太守,并将申仪任命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为了表示忠诚,申家兄弟将家人送往成都作为质子。

三、再次投降曹魏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孟达在刘封的压力下不得不投降魏国,并带领大军进攻东三郡。为了迅速取得胜利,孟达向刘封及申家兄弟发出降魏的建议,申仪意识到魏军的强大,最终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决定投降魏国,甚至不惜冒着家人可能遭遇杀害的风险。

随即,刘封不敌,撤退失败,魏军成功占领了东三郡。作为对孟达投降有功的奖励,申仪继续担任西城太守。不久,曹丕篡位自立为帝,并将西城改名为魏兴,申仪仍旧被任命为魏兴太守,并封为真乡侯。

然而,申家兄弟的立场摇摆不定,曹丕对他们始终不完全信任。此外,由于申家仍有亲人留在成都,曹魏担心蜀汉以此为筹码策反二人,于是要求申耽迁往南阳,以防止两兄弟私下串通。

申仪意识到家族的利益至关重要,决心尽全力保住魏兴的地位,认为只要自己稳固在此地的影响力,曹魏就不敢轻易撤换自己。于是,申仪以防御蜀汉为名,在魏兴私刻官印,授予当地豪族以官职,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曹丕正忙于应对臧霸在青徐的割据,遂任命孟达来制衡申仪。

四、举报孟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孟达失去了朝中的支持者桓阶和夏侯尚,且深受司马懿的猜疑,暗生叛魏之心。而申仪恰恰因为孟达曾在高官厚禄下诱惑他投降,自己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信任,因此对孟达怀有深深的怨恨。

太和年间,申仪与孟达的关系逐渐恶化,申仪多次上书魏廷,称孟达心怀叛意。孟达叛魏的消息是极为机密的,他必然会小心翼翼地与蜀汉接触,而且他与申仪的关系并不好,因此也不会让申仪知晓自己的阴谋。由此推测,申仪之所以能够得知孟达叛变的计划,很可能是蜀汉的间谍暗中劝他投降。魏兴与汉中接壤,且地理位置上对蜀汉北伐十分便利,而申仪和孟达的家族都在蜀汉,这使得蜀汉有理由劝降申仪,进而帮助他揭露孟达的叛变。

太和元年(227年),诸葛亮为了促使孟达尽快叛魏,派遣郭模前往假装投降,故意泄露孟达与蜀汉勾结的秘密。申仪得到了孟达叛魏的确凿证据,便再次上书魏廷,揭发孟达的谋反行为。随后,司马懿顺势制衡孟达,迫使他断绝与蜀汉的联系,最终导致孟达的迅速失败。

太和二年(228年),司马懿擒获并斩杀孟达,荆州各郡太守纷纷前来朝贺,唯独申仪因担心司马懿会借此机会除掉自己,故以病重为由未前来。司马懿随后派人暗示申仪,指出他不来必定心虚,申仪为打消司马懿的疑虑,最终亲自前往拜见。然而,司马懿趁机将申仪捕获,审问其私自刻印一事后,送往洛阳受审。

由于申仪揭发了孟达叛魏,曹叡最终未对其处以重罚,而是封他为楼船将军,并允许他定居洛阳,直至其病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宋为何选择定都杭州,而不是六... 宋高宗赵构选择定都杭州而不是南京,主要是为了方便跑路,一旦金兵南下,从杭州水路撤退比较容易! 虽然说...
原创 傀... 东汉末年,皇权凋零,群雄割据。 9岁登基的汉献帝刘协,一生被董卓、李傕、曹操等枭雄挟持,沦为政治傀儡...
原创 德... 在1941年,战争的阴云已经在欧洲的天际蔓延,暗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即将降临。纳粹德国,这个现代战...
原创 建... “感谢您的好意,但我还是想走自己的路。” 周总理看到张发奎的回信后,露出了无奈的微笑。这已经是无数...
原创 三... 清朝三眼花翎是极为稀有珍贵的官员顶戴装饰,整个清王朝267年间仅有7人获此殊荣,连权倾一时的和珅都未...
古代科举制度背后不为人知的五个... 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参考来源:《中国科举制度史》、《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中国...
聊聊秦朝那些事—白起 白起自述:从人头堆里长出的死神 我是白起,那个被后世钉在 "人屠" 耻辱柱上的武安君。此刻瘫在杜邮驿...
原创 蒙...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令人称道的辉煌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尤其是曹操与刘备这两位...
原创 一... 楚汉之际的名将韩信,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天才,其指挥的众多战役不仅创造了辉煌的胜利,还深刻改变了中...
原创 慈... 在大清王朝的皇宫里,正午时分气氛异常热烈,宫中气氛犹如一场盛大的宴会。 此刻,慈禧太后与大臣们刚刚...
原创 这... 1964年,裴周玉刚刚被调任为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便被派往新疆军区担任副政委兼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
原创 钱... 钱穆先生是民国时期国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当时,中国正陷入了激烈的战乱,钱穆无奈地只能前往台湾避难。然而...
原创 刘... 刘秀统一天下后,突然决定更换太子,这个举动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这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
青年学者郑州共赴“大唐青花之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5月23日晚,由中国古陶瓷学会、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唐·青...
原创 赵...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位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地位,却又有些被遗忘的人物 —— 赵佗。他的一生,和秦始...
原创 蒋... 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在青年时期便开始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
原创 他... 在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中,范明显得尤为独特。与那些长期活跃在战场上的将领相比,他的经历有些不同。虽然在战...
原创 许... 许世友将军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的战绩和无数的忠勇事迹。尽管大家知道他脾...
原创 该...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正式成立。这支部队是由原新四军第七旅、山东军区第七师以及独立旅、冀热...
原创 他... 在红二军团的将领之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名字?像贺炳炎、王尚荣、黄新廷和杨秀山等,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