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的党员人数只有58人,而其中上海党小组的成员就有14位,占据了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这14位党员中包括了陈独秀、陈望道、李汉俊、沈玄庐、李中、李启汉、李达、林伯渠、沈雁冰、沈泽民、邵力子、杨明斋、俞秀松和袁振英等人。
这14位党员中,陈独秀担任党的总书记,李达是享有盛誉的教育家,沈雁冰则是著名的文学家。李启汉、李汉俊和俞秀松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沈玄庐后来加入了国民党。李中是这一小组中唯一的一位工人党员,他不仅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党员,而且这一身份具有深远的意义。
李中出生于湖南双峰,原名李声澥,1898年诞生于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提到李中的革命经历,就不得不提到毛主席。李中正是在毛主席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两人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好朋友、同学兼同窗,他们在湖南的第一代青年学生运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湖南党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中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1911年他开始追求新学。两年后,他考入了湖南一师,并与毛主席是同届学生。当时,湖南一师正处于改革浪潮中,新任校长孔昭绶大力推动自治和自助理念,这对李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广泛涉猎各个领域,且在校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14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一师,毛主席、罗学瓒等人转入一师学习,而李中也在与他们的接触中逐渐意识到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他不仅在学术上刻苦努力,还积极参与了工人夜校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工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尽管李中和毛主席同班,但李中在许多事情上都将毛主席视为长兄,甚至亲身参与了毛主席领导的一些实践活动。1915年,为反对校长张干提议的学杂费规定,毛主席在湖南一师发起了学潮,李中帮助毛主席在君子亭广泛散发传单,这一行动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1917年,北洋军阀的溃兵骚扰了长沙城,李中在关键时刻协助毛主席组织了学生军,成功将这股溃军制服,并缴获了他们的枪械。
由于李中思想觉悟高,且具备组织能力,1918年他也被毛主席推荐加入新民学会,并成为了该学会的正式成员。尽管李中是新民学会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他始终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工人运动中。毕业后,他辗转于长沙、北京、上海等地,积极参与工人罢工等运动。1919年,李中在上海古玩商店工作,1920年,他成为了江南造船厂的一名钳工。在这期间,他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并最终于1921年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党员。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由陈独秀发起的,除了陈独秀和李中,该小组的初期成员还包括俞秀松、陈公培、沈玄庐、王仲甫、李汉俊、施存统等6人。由于这6位成员主要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和青年运动,所以李中成为了小组中唯一的一位工人代表。
李中在党的初期工作中,创办了《劳动界》等工人刊物。依靠这些平台,他不断向上海的工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李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位工人党员。
李中在领导工人运动期间,他的亲密好友毛泽东、彭璜等人则在湖南积极组织了驱张运动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二者身处不同地方,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在许多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
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李中不幸被反动派逮捕。经过各方努力的营救,他于同年得以释放,并返回湖南双峰从事教育工作。
尽管李中在一段时间内脱党,但他始终保持对革命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深厚情感。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毛主席从北京前往上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时,由于没有车票,陷入了困境。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李中主动为毛主席买了一张车票,并帮助他完成了行程。毛主席因此评价李中是“救命菩萨”。
新中国成立后,李中几次写信要求重新参与党的工作。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中于1951年7月前往北京,但由于旧病复发,他于同年7月9日不幸去世,享年54岁。
李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党员,他对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的推动和贡献巨大。他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艰辛努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