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为何要“还于旧都”长安,而从不想定都洛阳?
迪丽瓦拉
2025-09-08 20:04:27
0

写作是件辛苦的事,作者们每天都在为完成稿件而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养家糊口。因此,期待大家能多一些理解与宽容。文中将包含一个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谢谢各位观众的大力支持与理解!~~~

文 | 临川

编辑 | t

诸葛亮站在地图前,拍着桌面,眉头深深皱起:“北伐后若定都洛阳,恐怕行不通!”旁边的一人忍不住插言:“但那是东汉正统的发源地呀!”

诸葛亮长叹一声,语气坚定:“洛阳虽历经繁华,但四面平坦,离边疆远,难以长久守卫。长安却有天赐的地理优势,既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又能守卫千里。”

这个决策,背后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思考,更是民族融合和经济战略上的深远布局。为何诸葛亮这般聪明,依然坚持选择长安而非洛阳?这其中的历史深意可谓步步惊心。

诸葛亮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旧都”指的是西汉的长安,而非东汉的洛阳。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实则包含了诸葛亮深远的战略考虑。

从地理角度来说,长安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处关中平原,被誉为“金城千里”,四周有天然屏障如函谷关、秦岭等,易守难攻。这里不仅防御严密,而且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着南北东西,是一个天然的战略要地。

长安紧邻巴蜀,西通西域,南接中原,具备无与伦比的交通枢纽优势。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潜力极大。而洛阳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但四面平坦、无险可守,若有敌人来袭,几乎无法防御。

更为关键的是,洛阳象征的“关东本位政策”已经显露出种种弊端。东汉时期,中央政府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原地区,长时间压榨边疆及西域,积累了不少隐患。结果可想而知,边疆动乱接连不断,凉州、西羌等地屡屡起义,最终引发东汉政权的崩溃。

诸葛亮深知,要想真正复兴汉室,必须彻底打破这种资源分配的失衡格局。他坚信,长安不仅能提供坚固的防御,还能为蜀汉注入新动力,带来一个稳定的根基。

选择长安,实则是为了从根本上重建平衡。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是一个天然的防线,也是联通东西方的商业通道。诸葛亮的北伐,也正是要打通丝绸之路,进而掌握西域的商贸主导权。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便策划了攻占陇西、凉州的计划,目的是为了打通北方的丝绸之路,让蜀汉能够从中亚获取资源。依托长安这个枢纽,他能够将西域、巴蜀、凉州的经济资源整合在一起,为蜀汉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相比之下,洛阳的位置并不具备这种优势。它靠近曹魏的核心地区,一旦迁都洛阳,不仅面临着敌军的威胁,还会陷入资源分配困难的困境。蜀汉本就国土狭小、资源有限,若将更多的资源耗费在中原,恐怕难以支撑整个国家。而定都长安,则能稳固巴蜀的根基,并通过长安的战略地位,调动更广阔的资源。

诸葛亮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既务实又具有前瞻性的决策。长安不单能够提供防御的优势,还能成为一个整合经济资源、稳定民族关系的核心,帮助蜀汉更好地恢复活力。

可以说,长安不仅是一个军事堡垒,更是一个商贸重地。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这里,不仅看中其地理优势,更看中其在经济和文化上的战略价值:丝绸之路。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时,长安就已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核心节点。诸葛亮则看得更远,他不仅要确保蜀汉的防御安全,还想利用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为蜀汉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撑。

他北伐的路线,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战略意图。他从祁山出发,直指凉州,并非直接进攻中原。这是因为凉州作为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掌控了它,蜀汉便能够控制整个西域的贸易通道,连接中亚的商贸网络。

当时的丝绸之路是利润丰厚的商贸路线。蜀地的丝绸、茶叶等物资通过这条路流向中亚和欧洲,而西域的马匹、香料和珠宝则进入中原。

但这条路的意义远不止于金钱。诸葛亮更看重的是它能够帮助平衡民族关系。在古代,首都的选址不仅关乎政治,也与边疆民族的归属感息息相关。东汉时,由于中央过度依赖中原,西域和关中的边疆民族逐渐被忽视,导致了多次叛乱,最终迫使东汉灭亡。

而长安正是关中本位政策的核心,它能够连接边疆,协调各民族的利益,使他们感受到中央的关怀。举个例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中亚的月氏和粟特商人便曾派遣使者支援蜀汉,提供军粮和资金。这些“胡人国王”愿意支持蜀汉,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长安作为丝绸之路中心的潜力。

长安不仅仅是一个战略要地,更是一个全球商贸的链接平台。诸葛亮清楚,如果定都洛阳,距离西域、凉州太远,蜀汉难以有效调动资源。而长安凭借其地理优势,能够轻松掌控西域通道,将资源快速输送到中原。

因此,诸葛亮选择长安,不仅仅是为了军事防御,更是为了开启一条通向世界的大门。他的北伐,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要借此壮大蜀汉的经济基础,确保这个小国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并壮大。

洛阳虽然地势开阔,资源丰富,但在诸葛亮眼里,它是一个“隐患”。因为洛阳所代表的“关东本位政策”早已成为东汉崩溃的根源。东汉时期,中央过度依赖中原资源,西域和关中逐渐被压迫,最终导致了局势失控。

诸葛亮明白,若选洛阳作为都城,便是在重蹈东汉的覆辙。尽管洛阳靠近粮仓,但四面平坦、缺乏天然屏障,不仅难以防守,还可能导致边疆地区的疏远。而长安,作为关中政策的核心,可以有效解决资源分配的失衡,调动中原与边疆的资源,为蜀汉带来长久的稳定。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选择是从地理、经济和政治多方面考虑的结果。长安相比洛阳,更能满足蜀汉的实际需求,提供最佳的复兴路径。他的眼光远大,深刻理解历史教训,用智慧为蜀汉选择了最合适的复兴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
原创 黄... 黄忠,这位年老的将军,在晚年迎来了自己辉煌的时刻。尤其是在定军山战役中,他亲手斩杀了曹操麾下的猛将夏...
原创 长... 大家好,我是小步。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甚至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这场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