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正式成立。这支部队是由原新四军第七旅、山东军区第七师以及独立旅、冀热辽地区的第十九旅合并而成的,经过改编后分别被重新命名为第十六师、第十七师和第十八师。第十六师的师长是王东保,第十七师的师长龙书金,而第十八师的师长则是王兆相。值得注意的是,第十六师并没有正式的师长,而是由副师长代理,这是为什么呢?
第十六师的前身是红一军团的部队,其战斗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115师343旅685团改编而来,表现不凡。这支部队在土地革命和抗战中一直作为主力部队,拥有一段辉煌而光荣的历史。掌管这支部队的主官彭明治,以前曾担任685团的参谋长,后续升任团长。在部队被改编为苏鲁支队后,他继续作为支队长,随部队南下华中区域作战,并融入了新四军第三师,最终变更为第七旅。
彭明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和这支部队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参加南昌起义时,正担任25师的代理连长,而这支部队的前身恰是南昌起义的队伍。抗战结束后,部队进入东北战场,彭明治指挥第七旅在东北与梁兴初的部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频频获胜。然而,在四平保卫战后,他选择离开了前线。不久后,第六纵队成立,第七旅变为第十六师。尽管彭明治是一位公认的合适人选担任师长,但因其仍在后方,因此副师长王东保代为代理师长的职务。
王东保过去担任副旅长,对战斗有着卓越的指挥能力。或许考虑到彭明治可能会重返前线,他长时间担任代理师长。1947年,随着三战四平的全面展开,第十六师与第十八师也被调往参战,替换了第一纵队的部队。敌军增援赶来,攻城部队不得不撤回。为了提升第十六师的作战能力,上级决定将第一纵队副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梁兴初调任为第六纵队副司令兼第十六师师长。这支部队曾经是他的老部队,梁兴初在苏鲁支队曾担任副司令,是这支部队的前任首长。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熟悉的部队任职,无疑激励了所有指战员。众所周知,梁兴初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向出众,他不仅是这支部队的老首长,且在第一纵队中也屡次获得显著战果。上级的调令意在毫无疑问地增强第十六师的战斗力。遗憾的是,在短暂的整顿后,梁兴初便被调去组建第十纵队。
在梁兴初调任第十六师后,王东保任副师长的职务,再次代理师长职务。一直到了1948年3月,当李作鹏被调至第六纵队担任师长时,王东保再次担任副师长。这种频繁变动的情况实属罕见,王东保从纵队成立之初便代理师长,直到1949年部队南渡江西期间,才被正式任命为师长。
实际上,原本的师长位置是预留给彭明治的,但因其身体尚未康复,直到1948年才得以重返前线,并被直接安排为兵团副司令。这一系列的职务变迁反映了当时部队的复杂状况,也显示出了彭明治在军中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