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登基后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还值得深思
迪丽瓦拉
2025-09-09 00:36:40
0

公元1360年,朱元璋攻占处州后,顺利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正值春风得意,胜利的喜悦让朱元璋的雄心倍增,于是他决定加速寻找优秀的谋士来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天下的伟大蓝图。

听闻此事,身边的战将胡大海向他推荐了三位颇有才能的谋士:“一位是行省元帅叶琛,二位是匡山居士章溢,三位是青田神童刘伯温。”

几天后,叶琛和章溢便成功进入朱元璋的麾下。然而,刘伯温却迟迟不肯答应邀约,始终未作回应。为了尽快将这位贤士招致麾下,朱元璋决定派遣得力的手下孙炎前去,首先通过“重金聘请”的方式试图以财力吸引刘伯温。

即便如此,刘伯温依旧拒绝了这个提议。朱元璋于是写了一封亲笔信,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建国志向,诚恳地希望能得到刘伯温的帮助。尽管如此,刘伯温依然不为所动,并且还要求孙炎将一把宝剑作为赔礼带回。见状,朱元璋不禁焦虑起来,再次写信,并派孙炎将刘伯温所赠宝剑归还。终于,这一回,刘伯温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开始辅佐他治理国家。

这段“三请刘伯温”的佳话也被后人传为美谈,与刘备“三顾茅庐”的事迹相提并论。作为被誉为“第二个诸葛亮”的刘伯温,他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屡出奇谋,屡屡为朱元璋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领土问题上,他曾多次劝阻朱元璋,避免不必要的征伐和扩张,尽管这与当时许多国王的政策有所不同。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刘伯温曾反对朱元璋吞并日本的计划。尽管朱元璋一度对日本的挑衅愤怒不已,准备动手一举征服这个岛国,但刘伯温的建议却让他冷静下来,并最终做出了更加明智的决定。

时至1368年,朱元璋即将称帝时,他收到了一条重要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周边小国纷纷向中国称臣,诸如朝鲜、琉球、安南等国皆已臣服,态度极为顺从。然而,身处中国近海的日本却对中国的权威充满敌意。日本不仅拒绝了中国的友好姿态,而且在收到朝贡玺书后,还接连斩杀了五名明朝使臣,表现出异常敌对的态度。

朱元璋心中一时愤怒难抑,考虑到日本曾与元朝有过激烈的战争,若能够让日本称臣,势必会对中日两国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继续派遣使者,要求再次与日本沟通。此时,朱元璋的亲信们都为之震惊,纷纷不解为何他依旧如此宽容,甚至主动放低了姿态。

然而,日本不仅未表示悔意,反而在接到明朝的第二封玺书后,仍然对中国的威严视若无睹。更为过分的是,日本在侮辱明朝使者后,还发动了军队掠夺温州、台州及明州周边地区,给中国沿海带来了相当大的骚乱。面对日本的挑战,朱元璋原本愤怒至极,几乎决定出兵征伐日本。然而,尽管内心充满怒火,朱元璋仍然选择再次发出玺书,希望能以温和的方式处理这场冲突。

然而,这一次日本再度无视中国的威望。朱元璋心中的不满已达极点,开始动摇是否采取强硬手段。但在这时,刘伯温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刘伯温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局势,他指出,日本国内正处于“南北朝”乱局,天皇的权力分裂,各派武士集团割据一方,内乱不断。正因为如此,朱元璋通过玺书与不同派别的天皇接触,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内乱,而非实现和平。若是此时出兵,明军很有可能在两派之间徘徊,最终陷入夹击的困境,带来巨大的人员损失。而且,刚刚从蒙元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明朝,现阶段尚未稳固国力,动荡中的日本并不适合作为目标,过度出兵不仅无法稳定国内局势,还可能会被北元等敌对势力利用,导致整个政权的动摇。

刘伯温还强调,战力并非唯一考量,若贸然出兵,不仅会消耗大量兵力,还会影响民生,百姓的安危更是最需要考虑的因素。若明朝一旦陷入长期战争,国内的战斗力将被分散,外敌侵扰的危险也将加剧。正因如此,他认为,尽管日本有挑衅之举,但明朝现在并不适合发动全面战争。

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终于意识到刘伯温的智慧与远见。最终,他决定暂时放弃吞并日本的计划,转而着力发展国内经济,稳固自己的政权。在刘伯温的辅佐下,明朝的内政逐渐稳定,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阶段。数年之后,随着明朝逐步崛起,周边小国纷纷向中国朝贡,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盛景。

时至1588年,日本终于在明朝的庇护下“得偿所愿”。丰臣秀吉试图侵略朝鲜并最终挑起战争,但在明朝的援助下,朝鲜成功抵抗了日本的侵略。明朝的军力在此次战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威慑力。而朱元璋的明智选择,让后人终于意识到他当时的耐心与远见。

百年之后的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朝成功抵抗了日本的侵略,这也被认为是朱元璋当年对日本的处理得当,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让国家避免了重蹈覆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朝,迫使宋朝在压力下寻求和议并撤兵。然而,仅...
原创 孙...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情况,往往需要通过出土的文物来...
原创 后... 在后梁时期,建立了侍卫亲军,作为君主的亲兵力量。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认为,侍卫亲军可以看作是君王自...
原创 朱... 时光回溯至公元1398年,中国南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朱元璋,历史上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与杰出统治者...
原创 曾...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清末的历史人物中,曾国藩和洪秀全无疑是两位非常重要、紧密相连的角色。太...
石应康自杀,「阚全程被抓」,两... 中国有两个标志性医院,华西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有两个标志性人物,石应康和阚全程。 1993...
原创 老... 在1890年代的新加坡,一个不经意的侧 glance,仿佛让人回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渔村时代。那时,海风...
原创 东... 东汉自公元25年建立至220年灭亡,历时196年。在这一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东汉共出现了14位皇帝。...
原创 唐... 明朝的辽东都司,面对女真、北元(鞑靼)和朝鲜三方的夹击,实际上犹如明朝的一只强大拳头,而其“腕部”则...
陶渊明辞官隐居的人生抉择 陶渊明辞官隐居的人生抉择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的世家门庭,自幼浸润在诗书礼乐的雅致氛围中。其家族曾以仕...
原创 司... 首先,大家对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应该早有耳闻,而他在那一刻心中困惑的念头,究竟是老天爷会不...
原创 三... 徐庶的悲剧 在刘备进入荆州后,他广泛结交民心,因其仁德之名声在百姓中流传甚广。而徐庶看到刘备的仁德...
原创 隋... 隋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群雄割据,战火不断。在这片男儿雄图的时代,虽然大多数传...
原创 秦... 在漫长而丰富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嬴政无疑是那颗闪耀的明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他所选用的自称“...
原创 刘... 刘璋之所以最终败给刘备,根本的原因在于刘璋本人的能力实在太过于平庸。在那段乱世中,除了他自身的无能,...
原创 1... 1363年4月,诸暨城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个看似平凡的城市,却因一场突如其...
原创 武... 武则天一生深谙权谋与智慧,而最终却被张柬之这只似乎不起眼的“老公鸡”反戈一击,造成了眼盲的结局。许多...
原创 若... 吕蒙“白衣渡江”这一传奇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吕蒙凭借巧妙的战术,成功偷袭了关羽,最终为东...
原创 三... 通过历史老照片,感受百年的风云变幻。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我将继续与大家分享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
原创 百...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蜀汉四英的勇猛和智慧一直为人称道,而其中董允更是被百姓传颂为英勇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