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民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军阀孙殿英为了获取财富,竟然私下盗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他的行为震动了整个国家,尤其让溥仪痛恨至极。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却有一个杰出的儿子,后来成了备受尊敬的大人物。
那么,孙殿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最终的命运如何?他的儿子又是如何取得非凡成就的?
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家境贫寒。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替别人出头,得罪了当地的贵族,最终冤死在监狱里。年幼的孙殿英当时非常想为父亲报仇,却由于年纪尚小,根本没有能力实现这一愿望。
父亲去世后,家庭境况更是雪上加霜。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孙殿英只能离开家乡,开始外出闯荡。
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什么经济支持,他只能与社会上一些背景相似的小混混为伍。
孙殿英所在的地方土匪众多,于是他与兄弟们联合,成功击杀了当地的一名匪首,并替代了其地位。
在这之后,他利用从土匪那里获得的财富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并组建了自己的队伍,从而在当地迅速崭露头角。
然而,做土匪并非长久之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殿英决定投靠北洋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正式军队的身份。
在为北洋政府效力之后,孙殿英确实获得了不少利益,但他并没有忘记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
1925年,憨玉昆的部队将孙殿英的部队收编,孙殿英因此升任旅长。
随后,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三年后,蒋介石注意到了孙殿英及其部队,经过一番努力后,蒋介石成功将其军队收归麾下,而孙殿英也因此一跃成为了一个掌管上万士兵的军长。
然而,蒋介石偏爱亲信,私下里对土匪出身的将领并不看好。孙殿英的部队也被蒋介石视为杂牌军,蒋的冷遇让孙殿英逐渐意识到,自己若想有所作为,必须另谋出路。
就在此时,蒋介石的安排为孙殿英提供了一个意外的机会。
一次,蒋介石派孙殿英去东陵剿匪,孙殿英见此,心生盗墓之念。
他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带领部队前往清东陵,并让人将陵墓周围用幕布遮掩起来,掩盖即将发生的事情。
他先是派人用炸药炸开陵墓的一角,随即带领士兵进入。
在孙殿英看来,慈禧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女性,她的陵墓里必定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果不其然,士兵们在搜索中发现了无数的财富,令人目不暇接。
这场盗墓活动持续了整整七天,所有能带走的金银珠宝被装进了七十三个大箱子。
为了避免引起注意,孙殿英将这些宝物谎称为“军粮”,然后带回了遵化县城。
在回程途中,孙殿英认为,凭借这些宝物,自己必定能称霸一方,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随后,他与亲朋好友商量如何最大化这些财富的价值。听从下属的建议,他派遣了两支队伍,分别前往日本和北平,寻找买主。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总有一些爱国之人盯上了孙殿英的行为。
孙殿英的一名下属,那辛庭,察觉到了异常,于是决定回去调查。
途中,那辛庭被孙殿英派出的杀手追杀,但他幸运地逃脱了,最终赶回东陵,发现陵墓早已被破坏。
他找到孙殿英,质问他盗墓之事,但孙殿英死不承认。
盗墓事件迅速传开,溥仪请求政府惩处孙殿英,但他没想到,孙殿英早已做好了准备。他将最珍贵的九龙宝剑献给了蒋介石,将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还贿赂了其他高级官员。
因此,尽管政府表面上答应了溥仪的请求,却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导致孙殿英继续逍遥法外。
之后,孙殿英陆续将部分财富卖出,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到海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那么,孙殿英这样肆意妄为,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在他获得大量财富后,孙殿英本以为自己将迎来人生的巅峰,但现实并非如此。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热河,只有孙殿英的军队能够抵抗。但最终,孙殿英未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不得不撤退。
七七事变后,孙殿英组建了新五军,与日军多次交战。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孙殿英损失惨重,也逐渐意识到,单纯的抵抗并不足以保住自己的实力。
然而,他依然不知该如何选择站队,最终选择了不冒犯任何一方,尽力与国民党、八路军以及日军保持良好关系。
1943年,孙殿英的军队被日军包围,孙殿英没有拼死一战,而是迅速投降,成为日军的走狗。
日本战败后,孙殿英见势不妙,立即向国民党示好,蒋介石因知道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并没有追究他的叛国行为。
蒋介石收留了孙殿英,这使得孙殿英感激不已。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赚一笔,也因此更加忠心于蒋介石。
然而,孙殿英所带领的军队根本无法与解放军的纪律和经验相提并论。
1947年,解放军进攻汤阴。虽然汤阴易守难攻,解放军没有强攻,但孙殿英的损兵折将越来越严重,解放军的兵力不断增加,令他心生不安。于是,他请求蒋介石支援,但蒋介石不仅没有支援,反而对他进行了冷嘲热讽,这让孙殿英气愤不已。
解放军攻入汤阴后,孙殿英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在逃亡时被解放军俘获。
在押送孙殿英的途中,刘伯承和邓小平曾亲自接见他。刘伯承说道:“你曾经帮助过我们,虽然最终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但我们不会忘记你的帮助。”
邓小平和刘伯承还为他准备了一顿饭,这让孙殿英感到十分温暖。
后来,孙殿英听闻被俘的士兵们都没有被处死,并且得到了宽恕。由此,他彻底消除了敌意,心怀感激。
在监禁期间,孙殿英受到了特殊照顾,但他依然无法忍受监狱里的艰苦生活,尤其是无法吸食鸦片令他痛苦不堪。长期吸食鸦片导致他患上了不治之症。
尽管如此,解放军特意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并帮助他戒除了鸦片,这让孙殿英深感感动,并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深感悔恨。
临终时,孙殿英说道:“我做错了很多事,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共产党。感谢共产党为我做的一切。”
然而,当提到盗墓事件时,他依旧坚称自己是为了为父报仇,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无愧于祖宗和大汉同胞。
同年9月30日,孙殿英去世,享年58岁。
死后,他被安葬在武安县牛头村,而党组织则为他购置了棺木。
尽管孙殿英一生未曾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但他的儿子,却成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那么,孙殿英的儿子是谁?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孙殿英的儿子叫孙天义,生于1913年,是孙殿英与第二任妻子所生。
从小,孙天义聪慧好学,深得家人和老师的喜爱。然而,由于父亲常年外出,孙天义并未与父亲有过多接触,这也让他对父亲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想要了解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人,做过些什么事。
在孙天义的成长过程中,正是父亲的缺席,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不同于父亲的优秀人才。
孙天义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源自母亲的严格教育。母亲时刻提醒他,不要将父亲视为榜样。
刚开始,孙天义并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严厉,直到他从别人嘴中得知,父亲曾是盗墓之人。
由于父亲的名声,孙天义在幼年时期常常遭到同龄人的排斥和嘲笑。尽管他曾想反抗,但最终意识到,无论如何,他也无法改变父亲的过错。
为了避免继续受辱,他开始远离人群,独自一人在角落里伤心落泪。
幸好母亲及时安慰了他:“只要你能为国家做贡献,别人就不会在意你父亲的过去。”
父亲的行为让孙天义感到无比羞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发愤图强,从此不再提及父亲的过往,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6岁时,孙殿英因病去世。虽然家人都十分悲痛,但百姓们却纷纷庆幸,认为恶有恶报。
百姓的欢庆让孙天义感到愧疚,整夜难眠。他只想着如何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在母亲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下,孙天义的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考入了辅仁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回国,而不是选择留学,因为他希望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在母亲的支持下,孙天义将父亲生前收藏的珠宝、古玩等物品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工作期间,孙天义担当重要职务,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校里,他为人风趣幽默,授课认真负责,每一堂课座无虚席,甚至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孙天义得知国家计划修缮黄帝陵后,心中一阵悸动。因为他一直对父亲所做的恶行心怀愧疚,这让他找到了一次弥补过错的机会。
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新成立的黄帝陵基金会,并迅速成为了会长。他为基金会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不仅如此,他还自费出国宣传,进行募捐,筹集了大量资金。
尽管他这样无私的奉献遭到了许多人不解,但他始终坚信,“这是我该做的,要问为什么,其实我就是想替父亲赎罪。”
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黄帝陵的修缮工作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
九年后,黄帝陵的修缮终于完成。对于孙天义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他依旧保持低调,不愿宣扬自己做的贡献。
他认为,这一切不过是替父亲赎罪,而他的毕生使命就是为国家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