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中,有一些表现出色,如太子朱标和朱棣,但大部分却成了骄奢淫耻的荒唐王爷。然而,其中有一位儿子不同于其他人,他不仅未能成为合格的藩王,在明朝历史上更是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影响,他就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朱棣的同母弟。朱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他会被视为失德的王爷,却又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呢?
朱橚,出生于龙凤七年(1361年)八月,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五个儿子之一。其他的儿子包括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以及明成祖朱棣(其存疑,这里以正史为准)。朱橚的出生并不算幸运,因为他生于朱元璋已有四个嫡子之时,且身处众多优秀兄弟的阴影下,难以引起显眼关注。
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他为此设立了“大本堂”,聘请了许多知名学者来教导王子们读书。朱橚和哥哥朱棣年纪相差仅一岁,两人从小便关系亲近。然而,建文帝削藩时,第一个遭殃的便是朱橚。虽然朱棣并不爱读书,是个典型的顽皮孩子,朱橚却热衷于学习,虽然严肃少言,但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为他日后在人类医学史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在洪武三年(1370年),朱橚被封为吴王,封地在杭州。由于当时他年纪尚小,未能开始实际的藩地治理。直到洪武十一年,朱橚即将赴杭州就藩时,却发生了意外,一位大臣上书称,杭州是朝廷的重要经济重地,若封王此地,将会给国家带来损失。结果,朱元璋决定将他改封为周王,封地定在了开封。尽管如此,朱元璋依然对朱橚十分宠爱,选开封作为封地,也是希望朱橚能继承重要任务。
朱元璋在明朝初期虽然定都南京,但一直心有迁都之梦,而开封正是他心仪之地,因此将朱橚封至开封,是一种象征性重视。此外,在朱橚封为周王之前的两年,朱元璋还与冯胜的女儿成婚,通过婚姻建立了更深的政治关系。冯胜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常遇春的儿子,这意味着朱橚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后代结成了连襟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其王府的权威,使朱橚成为了明朝最强大的藩王之一。
随着朱元璋对儿子的权力分配,藩王的地位与权力几乎都涵盖了军权。每位藩王手下通常会拥有三卫,约一万余兵力,但许多藩王的军队远超此数,尤其是守卫边疆的藩王,如宁王朱权的军力就达到八万。朱橚虽然不担任塞王,但在洪武十四年实际就藩开封后,拥有的兵力也绝非少数。曾有一次,朱元璋命他派遣三万余兵力参与修建长城,这表明他的兵力规模可能达到了五万左右,反映出开封在朱元璋心中的特殊地位。
尽管朱橚曾表现得谦逊、稳重且深得朱元璋宠爱,但他在洪武二十年后,却突然改变了性格。洪武二十二年,朱橚不顾规矩,私自离开了开封,带着妻妾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凤阳。凤阳作为朱元璋的故乡,是明朝的“龙兴之地”,深受重视。朱橚回乡的动机可能仅仅是怀念过往,但他未按规定向朱元璋报告这一行径,结果很快遭到举报,且因与岳父冯胜私会,令朱元璋更加怀疑他与冯胜有勾结之嫌。为此,朱元璋愤怒之下决定将朱橚流放至云南,并罢免冯胜的职务,直至洪武二十八年冯胜被赐死。
朱橚的流放并非完全是惩罚,反而为他提供了一个与民众接触的机会。来到云南后,朱橚看到了当地百姓的苦难,深受触动。他目睹了民众因为贫困和疾病而早逝的情景,深感愧疚并决心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生活。云南的特殊环境和民情使得他对医学的兴趣愈加浓厚,尤其是草药的研究,逐渐成了他此生的重大使命。
在云南度过了将近两年后,朱元璋召回了朱橚,并再次对其进行了几个月的教育,之后才允许他返回开封。然而,朱橚的行为变得更加荒唐,逐渐脱离了父亲对他的期望。他不仅射杀王府校尉、纵容卫士长走私,还霸占了已订婚的女子等行为引发众怒。然而,这一切并非只是个人堕落的表现,更是他在医学研究上的极度专注所致。为了推进草药研究,朱橚亲自组织了多位名医、工匠,建立了植物园种植各种草药,他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只为获取更多有用的植物。
通过不懈努力,朱橚完成了几本医学著作,包括《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等,其中《救荒本草》被认为是他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大量中草药的使用方法,还提出了如何消除食物毒性的重要信息,为后来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朱橚的这些贡献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医学成就逐渐显现出来,影响深远,甚至传播到了日本、欧洲和美洲,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财富。
朱橚虽曾在政治上失意,但在科学领域却成就斐然。直到他去世后,他的《救荒本草》才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并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经典。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引用,这为朱橚的贡献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总的来说,朱橚虽然一生颇具争议,但他在医学和植物学上的深远影响,使得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