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充斥着众多的谋士,还有无数英勇的将领。许多人可能对那些站在一旁摇头晃脑的谋士不甚感兴趣,更倾向于关注那些一言不合便能挥剑上阵的英雄将军。在三国演义的浩瀚历史中,涌现了不少赫赫有名的武将,但能够真正让人信服的将领却不多。毕竟,在面对意见分歧时,谁能甘心低头认输呢?然而,提到关羽,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他单骑千里护送嫂子前往刘备营地的忠诚义气,早已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而他那过人的武力,更是为世人所熟知。可是,纵然是如此忠义双全的英雄,也并非人人都心服口服。那么,究竟是谁对关羽心存不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不屑于关羽的英雄人物,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甘宁
甘宁,东吴名将,身手不凡,威名赫赫。年轻时,他过着偷盗为生的日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放弃了恶行,曾短暂投身于刘表与黄祖阵营,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直到建安十三年,得到了周瑜和吕蒙的推荐,才终于被孙权看中,开始崭露头角。孙权更是将甘宁与张辽相提并论,充分彰显了他在东吴的重要地位。甘宁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为东吴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陈寿在《三国志》中盛赞他为“江表虎臣”,民间百姓更是将他奉为英雄神祇。一次,他与鲁肃一同驻守宜阳,抵御敌军关羽的进攻。在此过程中,他带领部队狠狠杀敌,更是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咳一声,就能吓退关羽。”听闻此言,关羽选择了暂时回营,未再出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关羽虽然英雄盖世,但并非所有人都惧他,甘宁显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文聘
文聘,曹魏的重要将领,早年为刘表效力,刘表去世后,文聘随刘宗投降曹操。曹操初接触他时,对其并不知晓。但文聘凭借过人的勇猛,多次击退敌军,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逐渐获得了曹操的信任。尤其是在关羽作战时,文聘曾领兵攻打关羽的辎重,烧毁了关羽的战船。这一举措让关羽不得不佩服文聘的战斗力。关羽虽以武力著称,但面对文聘的勇猛,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夏侯惇
夏侯惇,曹魏的开国元勋,曹操的亲信之一,从曹操起兵时便一直伴随左右。曹操统一北方后,夏侯惇负责镇守后方,这样重要的职责,足见曹操对他的信任与依赖。夏侯惇虽外表粗犷,但内心却有一股儒将之气。他既能骑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又能步下马,调度水军,表现出多面的才能。在与关羽的数次交战中,两人可谓是势均力敌,经过几十回合的战斗,都未曾分出胜负。夏侯惇不仅拥有超群的武力,还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这也是关羽难以超越的地方。
徐晃
徐晃,以脾气火爆、瞬间爆发的性格而著名,且他与关羽同为河东人。三国时期,河东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不容忽视,关羽曾在多次交锋中与徐晃切磋,甚至称其为“哥哥”。提到徐晃的成名之战,便不得不提樊城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即位汉中王后,命关羽亲自出征樊城。关羽果然不负众望,攻占了樊城并击败了曹仁。此后,水淹七军,曹操几乎动摇了迁都的决心。在曹操的危机时刻,徐晃奉命救援曹仁,并成功击败关羽,令关羽最终孤立无援,在麦城被潘璋麾下的马忠所杀。从这场战斗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晃在硬仗面前丝毫不惧,且不畏关羽的威名。
姜维
姜维,蜀汉后期的名将,早年一直未能遇到明主。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被派往天水县与姜维一战。赵云当时年事已高,虽接近七十岁,但仍然威风凛凛。在数次震撼交锋后,赵云感慨:“谁能想到,这里竟有如此人物。”姜维凭借过人的智勇,渐渐赢得了赵云的敬佩。经过几番试探,诸葛亮决定招揽姜维,并将其作为后继的栋梁之才。姜维从诸葛亮那里学到了丰富的军事谋略,逐渐成为三国后期蜀汉第一的武将。
这些不服气关羽的英雄们,都是三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各自在战场上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