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新安县仓头的日军驻地里,有一个名叫金干的翻译官,人们常称他为“金翻译”。金翻译原名王全,出生于东北的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失去父母,他不得不自己背负起生活的重担,既要为家里做饭,又要放牧羊群,度日如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开始了他们对中国的残酷统治。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日军在东北设立了多所学校,实施奴化教育。王全也进入了这些日本办的学校,学习日语,并且还兼修汉语。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逐渐掌握了日语,成为了一名翻译。18岁时,王全娶了一名名叫翠莲的贫苦女子为妻,两人生活艰难,但依旧有一个共同的孩子——一个名叫小翠的女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急需翻译和后勤支援人员。王全被日军强迫前往关内担任翻译。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三岁的女儿小翠听到父亲即将出远门,伤心地扑到父亲怀里撒娇,结果不慎摔倒,地上的碎碗片刺入了她的胸部,鲜血直流。王全急忙将女儿抱起,妻子翠莲也迅速用棉絮将伤口包裹,并点燃灰烬进行治疗。几天后,小翠的伤口愈合,但胸部留下了一个核桃般大小的疙瘩。
为了避开日军的追踪,王全决定改名换姓,按照日本人的习惯,他将名字改为金干一郎,简称金干,并从此被人们称为“金翻译”。
黄河抗日支队的司令员李之放召集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如何与日军作斗争。在会议上,有人提出应当从日军内部进行渗透与瓦解,认为金翻译似乎不像日本人,若他是中国人,可以尝试争取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大家仍无法确定金翻译的身份。
在黄河北岸有一个名叫黄老财的地主,他权势滔天,欺压乡邻,罪行累累。随着家乡沦陷,黄老财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业,急于投靠日本人。他不会日语,便求助于金翻译,常常请金翻译到家中作客。金翻译每次到黄家,都会见到黄家的女儿——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丽少女,他心生欲望,竟打算将她纳为自己的姨太太。
然而,黄老财为了避免与金翻译发生冲突,只好以“国籍不同”为由婉拒了他。这时,金翻译终于透露出真相,表示自己是东北人,也是中国人。黄老财听后无奈,只能答应三天后将女儿送到仓头与金翻译成婚。
三天后的晚上,一辆小轿车来到了金翻译的住处。仪式过后,金翻译心满意足地进了洞房,却发现新娘竟是黄家的丫鬟小翠。原来,黄老财在暗中调换了黄小姐。金翻译揭开新娘的头盖,看到那张陌生的脸,他愤怒不已。然而,当他看到小翠的左臂上刻着一个“王”字时,他震惊了。小翠突然叫了一声:“爹!你是我的父亲王全,我是你女儿小翠!”金翻译愣住了,连忙吹灭了喜烛,低声询问。小翠讲述了她与父亲分离的故事,金翻译这才明白,自己离开家乡后,妻子因病去世,临终前曾告诉女儿,父亲有一个“王”字的标记。小翠因此认出自己的亲生父亲。
得知母亲去世、小翠遭遇拐卖的经历后,金翻译痛心疾首,深感内疚。他意识到自己为日本人卖命,最终却失去了家庭、妻子与孩子。此时,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已深。
在日军的驻军中,有一位名叫李之放的卧底,他在日军伙夫的帮助下,发现了金翻译的真实身份,并及时报告给了上级。上级决定让卧底伙夫与金翻译进行接触,以便让金翻译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金翻译心生悔恨,决定通过行动赎回自己的罪孽。
从此,金翻译与小翠白天以夫妻相称,夜晚则父女相对,暗中传递情报。通过伙夫的渠道,金翻译将日军的行动计划及时报告给黄河抗日支队,极大地帮助了抗日游击队的作战,日军连连受挫。
不久,日军的长沙相少尉对金翻译产生了怀疑,亲自前往金翻译的住处探查一番。在与金翻译交流时,他注意到小翠的美貌,心生色心,想要占有她。金翻译愤怒之下,编造出她生病的谎言,表示等她康复后再送给小队长。
三天后,金翻译带着小翠骑马前往小队长沙相的住所。不料,金翻译因紧张而不小心开枪走火,日军持枪扑来。事先埋伏的游击队员立即展开行动,成功击毙十几个日军,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然而,狡猾的小队长沙相却逃脱了。
黄河抗日支队为金翻译父女准备了盘缠,决定让他们离开新安,远走他乡。尽管小队长沙相侥幸逃脱,但他依然念念不忘“黄小姐”。他带着人马过河寻找黄老财,最终与黄老财的护卫发生冲突,黄老财当场被击毙,而小队长沙相重伤。几个月后,长沙相痊愈,被上级命令带队围剿抗日游击队。没想到,他进入黄河抗日支队的埋伏圈,最终被消灭在黄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