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执意要救韩林儿的朱元璋并不傻,这也是他敌视刘伯温的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9-09 16:04:03
0

至正十九年八月,察罕帖木儿突破红巾军龙凤政权(国号宋)的都城汴梁,迫使皇帝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护卫下逃往安丰。再加上此前三路北伐的接连失利,曾经辉煌一时的红巾军逐渐陷入衰败。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当时已归顺元朝)调集十万大军,向安丰发起猛烈进攻。刘福通不仅组织城中的军民进行殊死抗战,还广泛派遣使者,向各方“诸侯”求援。救援与否的问题,摆在了朱元璋面前。

刘伯温坚决反对出兵救援,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首先,朱元璋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夹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如果出兵救援,可能与张士诚发生冲突,而陈友谅则可能趁机东下,届时朱元璋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极大风险。

其次,无论结果如何,救援都可能带来麻烦。刘伯温认为,龙凤政权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如今只剩下孤立无援的安丰城,救援成功也对朱元璋无益。而且,龙凤政权的公开抗元立场(建国称帝),注定会招致元朝的追击,救它只会让朱元璋成为元朝的眼中钉。

第三,假如真的救下韩林儿,如何安置他将成为一大难题。而此时张士诚正准备除去这个“累赘”,刘伯温认为朱元璋可以坐视不理,反而能从中受益。

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常常被描述为朱元璋未听从刘伯温的劝告,结果不仅“捞回”了一个“包袱”,还让陈友谅趁机发起猛攻,逼得朱元璋陷入两难。幸运的是,朱文正凭借高超的指挥能力,最终稳定了局势。此事往往被当作刘伯温智慧的证明,毕竟朱元璋自己也曾感叹“不听君言,几失计”。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朱元璋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愚笨。他始终认为自己在此事上不需要完全听从刘伯温的意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朱元璋为何决心要救韩林儿。有人认为朱元璋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笔者无法确定朱元璋是否真有这种想法,但我认为这并非主要原因。曹操之所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其他诸侯都认同他手中的天子,而朱元璋若挟韩林儿,又能“令”谁呢?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岂会听命于他?

朱元璋要救韩林儿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韩林儿是他的皇帝。当年朱元璋投入抗元的斗争时,便属于龙凤政权,他的许多官职与头衔都出自韩林儿的册封,包括至正二十一年获得的“吴国公”称号(后来自封为吴王)。而此时自己的主上遭遇困境,怎么能因为韩林儿已不再强盛,就将其抛弃?如果朱元璋不救援,自己的下属又如何会忠诚于他?若韩林儿被张士诚俘获,朱元璋处境将更加艰难。出兵救主,虽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但若选择袖手旁观,朱元璋也难以维护自己的“形象”。

一些人可能认为这些考虑显得虚无和做作,认为“实力才是王道”。陈友谅也抱有同样的想法,但最终他却因轻视朱元璋而失败。因此,朱元璋的选择,实际上是非常理智且明智的。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最终通过廖永忠之手将韩林儿处决,但这也让他与下属之间的信任纽带断裂,从此走上了屠杀的道路。

刘伯温曾是元朝官员,见元朝败落便投向朱元璋。如今龙凤政权衰败,刘伯温似乎也准备抛弃它。尽管他有诸多理由,但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士绅们口口声声说着“仁义廉耻”,实则视忠义为粪土,随时可能弃之而投向更强大的势力。这也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等人抱有敌意的根本原因。

另外,朱元璋的救援行动,比刘伯温预期的要顺利得多。至正二十三年三月初一,朱元璋亲自率领徐达和常遇春出征安丰救驾。常遇春三战三胜,迅速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朱元璋便成功救出了刘福通和韩林儿(将其转移到滁州),并顺利撤军,此时陈友谅还未作出任何反应。

朱元璋凭借对张士诚实力的准确评估,选择了迅速出击,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也避免了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一决策展现了他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

那么,既然朱元璋的救援行动如此顺利,为什么一个月后面对陈友谅的猛攻时,他又显得措手不及呢?

原因在于,解救安丰之后,朱元璋过度自信,甚至产生了轻敌心理。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在龙湾大胜陈友谅,他认为此举足以震慑陈友谅,不会引发新的进攻。而且他预计即使陈友谅进攻,也会采取试探性进攻,而非直接发动大规模战斗。对此,朱元璋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但在实际情况中,陈友谅并未如朱元璋所料那般行事。反而,陈友谅趁机出兵,给了朱元璋措手不及的打击。朱元璋因此不得不紧急调兵,企图挽回局势。此时,朱元璋那句“不听君言,几失计”便应运而生。

这句话一方面表现了朱元璋对于战略上的误判和过度自信的反思,另一方面则是对刘伯温等文臣的安抚和恭维,毕竟局势对他非常严峻,他知道这些文臣随时可能转向敌对阵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
原创 黄... 黄忠,这位年老的将军,在晚年迎来了自己辉煌的时刻。尤其是在定军山战役中,他亲手斩杀了曹操麾下的猛将夏...
原创 长... 大家好,我是小步。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甚至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这场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