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四任皇帝。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在北魏的皇帝中,元恭显然是名气相对较低的一位,也即他处在北魏的末期,并且也没有真的掌握北魏大权。所以,元恭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皇帝。不过,在面对权臣的时候,元恭正直善良,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勇气。
一
具体来说,元恭是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生于河南洛阳。元恭年幼时端庄谨慎,有志向气度。长大后喜爱学习,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顺闻名。正始年间(504年—508年),元恭继承其父广陵王的爵位。对于元恭来说,一开始不是北魏皇帝的人选。
正光二年(521年),元恭任正常侍,兼领给事黄门侍郎。当时,元恭因京兆王元叉篡夺朝政,就称说有病不任职。过了很久,借机会托称哑病。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江阳王世子元乂发动兵变,囚禁灵太后。而性格内向温和的元恭为了避祸,开始假装得了哑病,对元乂表示自己不能做官。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元恭有意避免朝廷的斗争,可是,他最终还是未能逃过一劫。正光六年(526年),灵太后反攻,杀掉元乂,重掌大权。元恭继续对着灵太后装哑,将近八年不说话,住在龙花寺,不与人交往。
永安三年(530年),有人跑到孝庄帝元子攸面前诋毁元恭,说元恭有反叛的图谋。元恭听说后,打算出门避几天风头,跑去上洛避藏,不久后被追捕,押回京城。值得注意的是,元恭被拘禁几日后,北魏孝庄帝认为他并没有罪,于是把他赦免。
二
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尔朱荣图谋篡位,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元子攸亲手将尔朱荣斩杀于明光殿内。永安三年(531年)十二月,尔朱氏谋逆犯上,孝庄帝元子攸遇难。尔朱世隆等人要再立一个皇帝,看中了元恭。但尔朱世隆又担心元恭真的不会说话,就派亲信表达意向,并且对他进行胁迫。
到了这个时候,元恭明白自己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于是,在对外沉默了八年后,元恭第一次对着外人开口说话:“天何言哉?”尔朱世隆等人见状大喜,遂拥立元恭为帝。根据史料的记载,元恭即位后,改国号“魏”为“大魏”。并且,元恭还下诏改“皇帝”称号为“帝”。
虽然尔朱荣被杀,但是,尔朱世隆等权臣继续把持北魏的朝政。当时,尔朱世隆想要毁坏孝庄帝的名声,但是,正直善良的元恭制止了他们泼脏水的行为,还表示:“元子攸杀了尔朱荣那种人当然没有失德,但天未厌乱,却让他遭遇了和成济一样的祸害。”
面对不卑不亢的元恭,尔朱世隆十分吃惊。从此以后,尔朱世隆被吓得再也不敢入宫了。但是,尔朱家族篡夺朝政,行事作风异常凶狠残暴。在尔朱氏的打压下,元恭大权旁落,难以真正处理朝政。
公元531年九月,元恭下令追尊父亲广陵惠王元羽为先帝,生母王氏为先太妃。并封了弟弟元永业为高密王,儿子元子恕为勃海王。为了帮助北魏休养生息,元恭下诏不得再称南朝萧梁为伪梁,并恢复两国往来。
三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高欢起兵于信都。普泰二年(532年)闰二月,高欢败尔朱天光等于韩陵。在消灭尔朱氏后,高欢开始把持北魏的朝政。考虑到元恭的气质神采高明,也即自己难以掌握,所以,高欢听了崔陵的话,废元恭于崇训佛寺,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出帝)。
生逢乱世,失去皇位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不过,高欢或许还对元恭不够放心。据唐代所修的《北史》记载,元恭在太昌元年(532年)五月丙申“遇弑殂于门下外省”,时年三十五岁,后西魏追谥他为节闵皇帝。
面对残酷无道的高欢,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元修遂弃国出逃,北魏由此而分裂成东魏,西魏两国。到了这个时候,高欢才多次后悔没有让元恭继续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