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大家或许首先联想到的,是这个独特的形象。她原本是德国公主,名叫索菲娅·奥古斯特,最终,她成了与彼得大帝齐名的俄罗斯“大帝”。而今天,伴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克里米亚和黑海沿岸的多个地区经常出现在新闻中,这些地方几乎都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并入俄罗斯的。尤其是现代乌克兰境内几个极为知名的沿海要塞城市,如敖德萨、尼古拉耶夫、马里乌波尔等,都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波将金元帅亲自选择和监督建设的。这些地方不仅见证了她的治理智慧,也成为了她政治事业的缩影。
叶卡捷琳娜大帝有一句著名的言论:“如果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会在我脚下匍匐。”而最近俄罗斯再度出现一位同名的候选人,叶卡捷琳娜·敦佐娃,她宣称自己将在2024年的总统大选中拯救俄罗斯,改变现状。这位候选人提出的政治理念大体上可以总结为:普京的政策往东,她则主张向西;普京向南,她则偏向北方。例如,她主张尽快结束俄乌战争,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政治犯,限制军队的权力,并效仿西方模式推进大规模改革,旨在实现“真正的民主化”等等。
在一次采访中,叶卡捷琳娜·敦佐娃忧心忡忡地表示,普京与西方的关系割裂,将使得俄罗斯与世界逐渐隔绝。在她的眼中,似乎只有欧美才算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更广袤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则是附加品。这些提议,听起来好像是为了亲西方,但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束缚,类似于乌克兰当年的命运。她的政治主张基本上就是——照着西方国家的意愿去“重塑”俄罗斯。许多网友戏称,叶卡捷琳娜·敦佐娃的施政规划简直就是俄罗斯版的女“司机”。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叶卡捷琳娜·敦佐娃本是一位“政治素人”,曾在电视台工作,离过婚并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如今她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尽管她一再强调自己与西方势力无关,坚决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任何外国资金,依旧难免让人产生怀疑。在这个关键时刻,她提出的观点与俄罗斯当前的困境似乎恰好吻合,部分人不免联想到她可能是西方的代理人。
如果我们将叶卡捷琳娜·敦佐娃的许多主张放回到三十年前,似乎正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在那个时期的改革方向之一。上世纪90年代,整个克里姆林宫曾一度对西方抱有幻想,认为只要全力倾向西方,俄罗斯就能享受西方民主自由带来的美好生活。事实上,俄罗斯国土辽阔,但在其内心深处,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欧洲国家”。自彼得大帝以来,无论是沙俄、苏联,还是俄联邦,都渴望得到西方的认同,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野蛮”国家,而是西方世界的一员。
叶利钦在访美时,甚至曾向克林顿提出过让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建议,这听起来几乎荒唐。1993年,俄联邦宪法的制定者索布恰克推行的“休克疗法”和私有化改革,几乎将俄罗斯经济推向崩溃。索布恰克热衷于海外考察,一直认为西方的道路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索布恰克曾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导师,在他担任圣彼得堡市长时,正是他提拔了普京,让这个差点失业的前克格勃特工走上了政坛。
实际上,在苏联后期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初期,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一直是西方亲和力强的自由派阵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是在那里接受了深厚的西方教育。尤其是梅德韦杰夫,他不仅是圣彼得堡大学法学博士,还曾在校任教多年,这让他在外界眼中一直是一个亲西方的政治人物。回顾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主政的早期,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确实相对和谐,彼此互动频繁。
比如,普京与小布什的“友谊”让人印象深刻。2001年9.11事件后,普京第一时间致电慰问小布什,并表示将全力支持美国的反恐行动。俄罗斯甚至帮助美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基地,以支持阿富汗反恐战争。然而,这段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几年的时间里,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了“郁金香革命”,亲俄总统阿卡耶夫被迫辞职,流亡俄罗斯。此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了前苏联中亚地区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家族政治和腐败问题加剧,经济形势不断恶化。
这些“革命”波及到了东欧和中亚地区,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相继发生了“颜色革命”,这些国家的政权更替,均导致亲美政权的上台。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时,尽管俄罗斯保持克制,但对于成为“西洋人”这一问题的幻想仍然存在。那时,奥巴马刚刚当选美国总统,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也曾表示,他信任奥巴马,认为美国会与俄罗斯合作。然而,结果却与他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俄罗斯依然面临着西方的背叛。
到了2012年,普京重新执政,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变。俄军进入叙利亚战场,俄罗斯的姿态变得愈发强硬。曾被认为亲西方的梅德韦杰夫也转变成了鹰派政治人物。俄罗斯终于意识到,尽管一次次向西方示好,但换来的只是甜言蜜语和背叛,最终只是让自己陷入更加困境。
回望过去,俄罗斯一直被西方的承诺和谎言所蒙蔽。西方曾承诺过不扩展北约,不干涉俄罗斯的内政,但最终这些承诺都化为泡影。北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先后五次东扩,俄罗斯的安全空间愈发压缩。如今,俄罗斯如果想要喘息,恐怕只能依赖东欧的乌克兰,但乌克兰却也希望加入北约,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最终,无论俄乌战争如何收场,俄罗斯似乎永远无法真正成为“西方世界”的一员,除非它放弃自己的资源和军事力量,解体成多个小国。但这样的结局,显然不是美国所期望的。对于美国而言,一个彻底失败并被肢解的俄罗斯,可能会让北约的存在陷入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