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苏轼只是第二?这名字你听过吗?”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放榜日,汴京城炸开了锅——状元的名字竟是个福建穷书生!更离谱的是,这个叫章衡的年轻人,硬生生把大文豪苏轼挤到了榜眼位置。
更戏剧性的是,他后来在辽国宴会上一箭射穿辽帝的玻璃心,回朝后力主收复燕云十六州,却因宋朝“怂包”政策泡汤。
更绝的是,他修的河堤至今还在防洪,编的史书被宋神宗称为“史家冠冕”,可史书上却只留了寥寥数笔……这人到底是北宋最冤状元,还是历史故意漏写的“扫地僧”?
公元1057年的汴京贡院,主考官欧阳修握着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眉头紧锁——这文章批判时弊、文采斐然,简直像自己弟子曾巩的手笔!为避嫌,他咬牙把这篇佳作压到第二名。而章衡之考卷居首,仅“运启元圣,天临兆民”一句,便让宋仁宗拍案称奇:“此乃祖宗之德,朕何德何能!”
这场号称“千年第一榜”的科举,藏着北宋最豪华的“学霸天团”: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吕惠卿……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但最终,福建穷书生章衡杀出重围,成了状元。更戏剧性的是,原本稳居榜首的林希,因在试卷里写“天监不远,民心可知”触怒皇帝(仁宗觉得这是在骂自己不配当皇帝),生生把状元让给了章衡。
别看章衡后来风光,他可是真穷——小时候全家喝粥都要排队,他主动把水井让给乡亲,自己天黑才能打到水。“让井”事件让他在家乡封神,乡亲们挖井时都念叨:“章家小子这格局,将来必成大器!”
章衡的家乡浦城,至今还留着“状元井”。相传他幼年见乡亲取水不便,便自掏腰包挖井,泉水清甜,解了全村之渴。这口井后来成了“寒门逆袭”的象征。
十年之后的辽国宴会,成为章衡的高光时刻。
章衡此次出使实为"贺辽道宗生辰",但辽人故意将宴会安排在军事校场。
宋使章衡刚踏入大帐,就听见辽道宗耶律洪基阴阳怪气的冷笑:"听闻南朝状元郎,只会写些风花雪月的酸诗?"帐外传来契丹武士的哄笑,三张雕花硬弓已摆上金案。
章衡二话不说,猛地抓起弓箭,挽弓搭箭,连发三矢。刹那间,只见那三支箭箭箭精准无误地钉入百步之外铜钱的方孔之中。契丹武士惊愕得目瞪口呆,辽道宗耶律洪基即刻斟酒,喟叹道:“南朝竟有如此人物!”
"此乃《九章算术》里的'百钱贯'绝技!"章衡拱手一笑,“当年家师陈襄教我射箭时说:‘箭要像算筹般精准,治国才不会失了分寸。’”满座契丹贵族手中马奶酒盏砰然坠地,辽帝的狼裘大氅被惊得无风自动。
章衡自幼苦练骑射,每日鸡鸣即起,先射箭三百次再读书。
这时,辽人故意端来腥膻的羊奶酒。章衡一饮而尽,转头对辽主说:“贵国宝马配草原,我大宋战马配黄河,这才是天命所归!”气得辽使摔了酒杯。
回程渡过白沟河时,章衡在船头铺开辽国边境图。羊皮卷上密密麻麻标着契丹巡逻队的换岗时辰,连牧马人鞭梢结的绳结样式都画得清清楚楚。“辽人把精兵藏在燕山以北的炭窑里,”他蘸着河水在舱板上画圈,“只要春分前突袭古北口,八州唾手可得!”他暗中记下辽国边境布防,回朝后力谏宋神宗,可惜宋神宗此时正全力推行新法,对辽采取守势。
章衡的仕途,堪称北宋版《人民的名义》。章大人专治各种不服:
1、章衡刚接手盐铁判官时,三司(北宋财政部)的账本厚得能当枕头——但翻开一看,全是猫腻。竟有官员胆大妄为,在战马名册上写“三百良驹”,可实际马厩里却不见一根马毛!章衡带着账房先生连夜蹲点,发现马料仓库早被蛀虫们改成了私货仓库,堆满绸缎、瓷器。他连夜写奏折要求彻查此事,太尉(财政部长)王珪知道后,气得摔了茶盏:“章衡你这是要掀我棺材板?”直接把他贬到汝州当闲差。章衡临走前甩下一句话:“今日查的是马,明日查的就是人心!”
2、在澶州,章衡发现盐商们交的税比豆腐还软——账本上写“日进斗金”,实际盐仓空得能听见回声。他带着衙役半夜摸进盐仓,发现盐袋子全变成了稻草人!当场抓获盐霸几十人,抄出私盐八百车。他上书奏请放开盐禁。第二天全城贴告示:“即日起,百姓可自由贩盐!”盐价暴跌七成,穷人也能吃上咸菜疙瘩了。
民间段子:酒肆里说书人拍醒木:“话说那章青天,查盐账比灶王爷查香火还仔细!盐商们吓得连夜改行卖炊饼...”
3、在郑州任时,郑州原武监的贵族们把牧场当自家后花园,四千二百顷良田养马?养的是蚊子!章衡带着地契冲进皇宫,把《千里江山图》往御案上一拍:“陛下请看!这些地种的是百姓的命啊!”宋神宗被整破防,大手一挥:“给老百姓分了!”当年秋收,地里多收了三万石粮,郑州百姓给章衡立了“青天稻草人”——风吹雨打都不倒。
贵族们心有不服,遂将此事告到宰相那里。章衡直接和宰相对质,宰相气的脸都绿了:“章大人,你这是要逼死我啊!”
4、吏部和三班院为了争权抢官帽子差点掀桌子。宰相偏私亲信,章衡怀抱半人高的账本径入御书房,将账本递向龙案,高呼:“陛下!这些冗员每年要吃掉百万贯,够养十万禁军!”宰相急得直跺脚:“章衡你眼里还有没有王法?”章衡脖子一梗:“我眼里只有百姓的饭碗!”最后宋神宗拍板:“章衡说得对,官帽子该摘还得摘!”
《宋史》记载,章衡在地方任职时,硬生生裁掉4300个闲人,省下的钱超百万贯,相当于北宋两年军费。
在当时,章衡还是状元,又做了这么多为民生的事,可为何苏轼封神,章衡被雪藏?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制度下,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再看,同时代的沈括因《梦溪笔谈》留名,但章衡主持修订的《元丰九域志》,才是北宋疆域管理的“国家标准”——这份地理志书,至今仍是研究宋代行政区划的核心文献。
章衡辞世之际,汴京之中竟无人披麻戴孝,史书亦仅以一“卒”字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但章衡留下遗产一直在造福百姓:
章衡,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治水、反腐、修史的实干;而北宋文人追捧“风雅”,却选择性忽视真正的民生英雄。
—— The End ——
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