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多次迁都原因:商朝“水井”改写认知,难怪盘庚迁到安阳
迪丽瓦拉
2025-09-09 19:06:51
0

商汤灭夏之前,商族曾多次迁都。在商朝建立之后,迁都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史书记载中提到“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即商朝建立之前迁都八次,而建立之后迁都五次。其中,最后一次迁都发生在盘庚时期,将都城从奄地(今山东曲阜)迁至殷地(今河南安阳)。不过,经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史稿地图集》的考证,实际上商朝的都城共有七个,分别是亳、嚣(即隞都)、相、邢、庇、奄和殷(殷墟)。

频繁迁都对百姓和国家经济造成了极大压力,那么商朝为何如此频繁迁都呢?是因为内部权力斗争、游牧经济的特征、为了接近敌人,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其实,现代考古学家对商朝遗址的“水井”研究表明,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可能出乎意料地简单,古今学者常常把问题复杂化了。

在商朝中前期,考古学家在多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水井,深度往往超乎想象:如洛阳偃师商城遗址(距今3600年—3400年),至少有五口水井,普遍深度为5至6米,最深的甚至超过了6米;郑州二里岗遗址的水井,最深的已经超过7.8米;郑州商城遗址中,水井的深度普遍超过6米,最新的碳14测年数据显示,这些遗址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509年到前1465年。

那么,为何在商朝早期的遗址中会出现如此多的深井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当时气候炎热、干旱少雨,人们不得不挖井取水。史书记载商汤时期经历过七年的大旱,伊尹曾教导百姓凿井灌田,这些商朝早期遗址中的水井可以进一步验证史书记载的真实性。现代气候学家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他们发现夏商时期的气温普遍偏高,可能常常会发生干旱现象。1972年,竺可桢就指出,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的时期,年均温度比今天高约2°C。河南一带曾是大象栖息的地方,这一现象也证明了气温偏高,进一步支持了竺可桢的结论。

从殷墟的考古发现及甲骨文的记载来看,商朝的主粮是五谷,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而不是游牧型经济。温度过高所带来的干旱显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可能是商族从亳迁至嚣(疑似郑州商城)的原因之一。从郑州商城的水井深度来看,商人可能是由于亳地的干旱更严重,才迁移到了干旱较轻的嚣地。

商朝中期,迁都的频率明显加快。在郑州商城废弃后的公元前1465年至盘庚迁殷的165年间,商族迁都五次。这一时期的迁都原因很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而这一变化表现为由干旱转向了水灾。郑州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商城西北40里,出土的遗物显示,商朝中期这一地区具备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在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水井中,商代中期水井的深度为3.7米,相较于殷墟二期的6.02米,深度明显较浅。此外,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发现了适应湿热环境的圣水牛和四不像鹿骨骼,进一步表明该地区的气候趋向湿热。殷墟早期遗址的动物骨骼也反映了这一气候特征,特别是肿面猪、圣水牛和四不像鹿,这些动物都偏好湿热环境。

商代中期的气候变化,可以从这些考古发现中看出。与早期的干旱炎热相比,气候变得多雨湿热,甚至使得安阳南部发生了严重的水患。为了避开水灾,商族只得迁都,甚至不得不向高地迁移。盘庚迁都至殷地(安阳)时,也正是因为奄地的水患愈加严重,因此才选择了气候较干燥且地势较高的北方。

商朝后期,气候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变得更加干燥少雨。甲骨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求雨的卜辞,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干旱问题的关注。殷墟二期的水井深度比商代中期大幅增加,达到10米以上,部分水井甚至深达16至17米,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气候转变。

最终,由于气候的剧烈变化和长期干旱,商朝农业生产陷入困境,国力逐渐衰退,无法再进行有效的迁都寻求新土。最终,商朝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被周朝轻松击败。

通过对商朝迁都与气候变化的分析,不难看出,气候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甚至足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因此,古人将一个朝代的命运归结为“天命”,有时也许并非没有道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汤... 提到岳飞,人们总是想到岳母在他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实际上岳母刻的是“尽忠报国”。 杭州西湖...
三国趣谈:荆州分权与曹操病逝后... 嘿,各位三国迷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三国时期那些超有趣的事儿,也就是荆州分权后的局势演变和曹操病逝后的...
原创 曹...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常被贴上“狡诈多疑...
原创 战... 韩国与魏国、赵国相同,皆起源于晋国的分裂。这些国家互相竞争各自的领土。魏国在战国初期曾对秦国发起猛烈...
原创 蜀... 五虎上将,指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名将。最初,《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编撰史书时,将他...
用镜头“打捞”千禧年的城市记忆 刘育嘉摄影作品 刘育嘉摄影作品 ...
新疆赛里木湖北岸惊现2500年... 不像那些宏伟的陵墓和城址,它们只是简单的线条组成的图案,毫不起眼,卫星捕捉不到它们的影像,只能靠人爬...
原创 1... 1946年9月,在刘伯承与邓小平的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地击溃了敌人的定陶防线,取得了定陶大捷。...
突破性研究揭示青藏高原&quo... 中国日报5月30日电 青藏高原人群的遗传起源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幽灵祖先"的存在长期以来缺乏...
原创 方... 梁山好汉是天下闻名的勇士团体,曾因在无数战场上屡立赫赫战功,赢得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然而,命运的风云...
原创 雍...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最引人注目的情节之一莫过于九子夺嫡。这场权力斗争不仅让各位皇子们展现了他们的...
原创 清... 清朝第一位皇长子,在36岁时遭父亲杀害,其命运比康熙第一子胤褆更显悲惨。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
原创 《...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释,以及民间流传的三国...
原创 关...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三国时期的英雄们如同璀璨的星辰,而关羽则是其中一颗最为耀眼的星辰。他以忠诚和正直...
原创 康... 《步步惊心》这部电视剧深入人心,它以清朝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作为故事核心展开,剧情紧凑、跌宕起伏,...
原创 郑... 郑洞国是一位国民革命军的陆军中将,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国民党派遣至东北地区负责指挥军事行动。1948年,...
文化新观察|这些考古新发现,彰... 有人说,考古学有两把“手铲”,一把是田野考古发掘的必备工具,一把是分析检测考古遗存“潜信息”的科技手...
原创 毛...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许多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社会变革,其中一项令无数人记忆犹新的便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原创 为... 在闲暇时,许多人选择通过观看电视剧来打发时间,尤其是女性朋友们,一旦开始追剧,往往会不知不觉投入大量...
跨湖桥遗址:考古发现的先秦龙舟...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画面总是热烈而熟悉。如今,当我们谈及龙舟,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装饰精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