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以好战、重视商业、进行人殉、频繁迁都以及卓越的青铜铸造技艺而闻名。当商族终于具备挑战夏朝霸主地位的能力时,伐夏大军在鸣条一战中迅速击败了夏军的主力。自此,商人便取而代之,成为了洛阳盆地的新统治者。然而,商朝的境况与夏朝并无二致,同样面临着四方部落对其统治的觊觎与威胁,而其中最大的对手当属来自西方的周部落。
在商朝灭亡之前,周人并未真正积累起能够独立打败商族的军事实力,所谓的灭商大军,实际上是由各个部落联合起来的联军。初期,周人表现出的温顺态度使得商朝的统治阶级将主要的防备力量投向东边。由此,接连几代的商王不断向东南发起军事行动,实际上为周部落的实力增长留出了充裕的时间。
与商朝强调商业的文化特色不同,周部落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其源头位于西岐,这里正是八百里秦川的西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部落日渐强盛,逐渐向渭河平原东部迁徙,最终定都丰镐,这个地方如今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境内。显然,周人的眼光卓越,丰镐这一地区在随后的历史中多次被不同的王朝选为都城,直到后来的更名为长安。
商朝极为崇尚祭祀,社会的核心可能就是围绕着这一文化展开的,像是动辄几百甚至上千人的人陪葬坑和人牲坑,便是最为直接的证据。商朝的贵族女性并非是那种“妾在深闺”的角色,实际上她们在国家事务及社会参与方面的活跃度甚至可能超过了男性。例如,在武丁时期,王后妇好亲自带兵出征鬼方,就连神话故事中也描绘了妲己在战场上与姜子牙对抗的情节。商朝在达到巅峰之后开始走向衰败,而此时,在历史的舞台上,周部落正悄然崛起。
在商朝的国家体系中,周部落的角色并非仅仅是一个附属国,其实更是承担着为商王室提供人牲和从属的责任。当有条件时,周人会从战俘中挑选出适合的人口,干脆送给商朝进行祭祀,而若条件不允许,他们就不得不从自己的同胞中挑选祭品。这一过程显然给周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当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挑战商朝的宗主地位时,周人表露出极烈的革命心态。
到了商朝末期,商人所留下的铭文中多次流露出对日益壮大的周部落的忧虑。从地理角度分析,周部落与商朝核心区之间的洛阳盆地,正好是通向渭河平原的东出口,这一位置的战略意义不可小觑。周部落的八百位诸侯于孟津会盟,孟津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历经千年仍未改名。周武王在这里成功地组织了一支由不同部落组成的联合军队,两年后,这支军队北渡黄河,向商朝的核心政权朝歌发起了进攻。
下一篇:镜观·回响|一轴一城 古脉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