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查清了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的里程,以及保存较好路段的长度与宽度,沿线文物点的分布情况,形成了目前最为准确的“蜀道数据”。记者5月29日从蜀道考古研究项目组获悉,此次考古调查工作以历史走向相对明确的南北向道路 作 为主线,系统调查了蜀道遗存信息,取得了阶段性的考古成果。
据介绍,蜀道考古研究项目组 是由 川、陕、甘、渝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协同联动,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实施的蜀道考古 研究 项目。该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
截至目前 ,新发现了形制多样的 碥 道、栈道孔、桥梁等道路本体遗存,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路段 碥 道形态与桥梁类型的对比研究,充分认识到了道路建造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创新性,充分体现了蜀道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巧夺天工的创造性技艺特征。通过考古勘探的方式在很多路段中都发现并确认了已被埋在土层下的石板路面,通过对地层断面的解剖发现了多个时期道路叠压的现象等等。调查结果表明,金牛道上的 碥 道保存状况最好,米仓道上的桥梁类型最丰富,荔枝道上的新发现路段最多。在蜀道沿线新发现了大量的遗址、墓葬、碑刻等文物遗存,实证了蜀道从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区域通道还是秦汉大一统以后的国家道路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蜀道作为古代国家西南交通大动脉的开创性和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延续性特征。
另外,在蜀道沿线新发现的多处 建置 城市遗址及相关遗存,除为早期蜀道的选线提供了重要线索外,更实证了蜀道在统一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蜀道以国家道路串联区域城市,无论是金牛道旁发现的汉晋新都城,还是荔枝道上新发现了垫江县桂溪县城、 开州县 坝遗址等唐宋时期城址,这些 建置 城市都不是孤单的个体,专家们在陈仓道的凤州古城周边就发现了成体系的烽燧设施,它们与城市遗址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城防体系,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中心。在不同的 建置 城市之间,通过关隘、驿铺等设施保障道路的正常通行,同时又将道路作为宣传官方 诰 令和行事规范的舆论场,让蜀道真正参与了社会治理和行政管理,充分体现了蜀道作为“国道”在秦汉、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中的现实价值。
记者了解到,此次考古调查中,首次明确了蜀道沿线文化遗存的核心分布范围、统一了“以线串点”的调查方法、道路分级标准和记录规范体系,探索形成线性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的“蜀道标准”。
调查组总结认为,蜀道不仅是中国古代中心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通干线,更是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创新性、延续性、统一性等突出特征的线性文化遗产。通过此次蜀道考古调查工作,对蜀道及沿线遗存的保存现状进行了系统摸底,对蜀道在国家治理、军事交通、商贸往来、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一些新的考古发现为阐释蜀道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格局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考古实证,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助于推动蜀道考古研究继续走向深入,有助于推动蜀道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