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3岁赵匡胤称帝后公开放话:如果这个人在,我当不了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09 22:03:36
0

960年正月,赵匡胤年仅33岁便黄袍加身,登基为北宋的开国皇帝。从一名普通士兵到国家的君主,赵匡胤只用了短短12年,堪称英雄人物。然而,尽管他生得英俊非凡,才智出众,命运似乎格外青睐他,但他却曾指着一位已故大臣的画像,感慨道:“如果此人还在,我怎能得此皇位!”

那么,这位大臣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后周的第一名宰相——王朴。

王朴生于唐朝末期,自幼聪慧好学,才智出众。那时的乱世给了许多青年才俊有限的发展机会,许多帝王更替如过眼云烟,王朴担心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入仕会危及家人安全,于是决定隐居山林,远离官场,保持清廉的生活。

直到950年,年过四十的王朴终于决定出山应试,并成功中举,成为状元,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此时,后周已建立,王朴被后周的创立者郭威任命为镇宁军节度掌书记,辅佐当时的镇宁军节度使柴荣。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王朴的仕途开始腾飞,逐渐成为后周的重要支柱。

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在选择继承人时,做出了非凡的决定。他不仅抛弃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外甥李重进,还舍弃了与自己更有渊源的女婿张永德,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妻侄兼养子柴荣。这一决策在历史上广为传颂。

柴荣继位后,迅速展现出雄心壮志,立下了统一天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宏伟志向,并制定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柴荣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能够帮助他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突破口。

为此,柴荣刚登基就组织了一场广泛的论策活动,要求手下能人们以“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为题,为国家统一献计献策。然而,交上来的文章大多偏离了柴荣的真正意图。许多臣子提出的方案侧重于“广纳贤才、修明政治、内练武功”,希望通过长期积累,最终实现国家富强、强兵制胜,从而让其他国家屈服。这些建议无疑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虽然思路并非全错,但却过于保守,步伐缓慢。

这类观点虽有其合理性,但对于柴荣来说,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等待积累成效无疑是自寻死路。如果他仅仅依赖这样的策略来发展国家,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统一天下。柴荣深知,若想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脱颖而出,必须迅速击败所有敌人,稳占优势,才能获得进行长远规划的机会。

就在柴荣对这些偏向传统、不切实际的建议感到失望时,王朴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篇文章名为《平边策》,王朴在其中明确提出,想要统一天下,必须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首先,要征服南方最强大的政权——南唐。南唐不仅富庶而且强大,击败它之后,不仅能获取丰厚的财富,还能迫使周边的吴越、福建、广东等地方政权纷纷投降。接下来,王朴建议夺取后蜀这个“天府之国”,利用其丰富的粮食储备,为未来的战争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最后,面对辽国,王朴提议攻占燕云十六州,进一步巩固统治大局。

王朴的这篇策略文章,详细而具体,逻辑清晰,思路远见,直击要害,令柴荣大为震撼。柴荣不仅为王朴的远见和务实感到钦佩,还亲自下了龙椅,握着王朴的手激动地称赞道:“你正是朕所需要的人才!”随后,王朴被任命为枢密使,全力辅佐柴荣,进行一系列国内改革和军事扩张。

在王朴的帮助下,后周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内政改革,削减税负、修订律法、整顿军备,使国家政治清明、民生富庶,经济逐渐恢复。同时,王朴积极推进外交策略,南征北战,成功击败后蜀、南唐等割据势力,拓展了国土,并强化了边防。

王朴还主持了开封城的扩建,为日后北宋都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他亲自督导修建黄河堤坝,确保漕运畅通。可以说,如果后周能继续执行王朴的策略,统一天下的目标就不再遥不可及。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位智者。959年,王朴突然因病倒地,年仅54岁,结束了他未竟的事业。王朴的去世给柴荣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痛不欲生,仿佛失去了最得力的谋士。此后,柴荣日夜操劳,疲于奔命,最终健康透支,三个月后也因过度劳累而去世,英年早逝。

柴荣的去世为赵匡胤提供了机会。在960年,赵匡胤趁着出兵的时机,被属下“黄袍加身”,从此登上了大宋的帝位。称帝后,赵匡胤曾对王朴的画像感慨万分,说道:“若王朴尚在,我恐无法登上此位。”他深知自己能够成功,离不开王朴制定的战略。

在随后的岁月里,赵匡胤依然沿用了王朴的“先南后北”战略,陆续征服了南汉、后蜀、南唐等割据政权,实现了统一中原的目标。无可否认,赵匡胤确实拥有卓越的能力,但没有柴荣和王朴的远见卓识,北宋的统一之路绝不会如此顺利。

尽管王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在历史中的名声却远不如其应有的响亮。这背后,或许有两点原因:一是王朴的才华未能在早期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他辅佐的柴荣虽然雄图大志,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这些梦想。

如果柴荣和王朴再多十年,燕云十六州的遗憾或许不会延续四百年。若赵匡胤能够更加坚定地依照王朴的治国方略,或许北宋的命运也会不同。历史无法重演,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认识到时势、人物与策略的交织,构成了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天边的落日如一抹温柔的光辉洒下,余晖照亮了整片天空,光线柔和却不刺眼,温暖而宽厚,仿佛为这大地披上了...
清代福建私家藏书的鼎盛 清承明之后,福建私家藏书又有了重大的发展,无论在藏书的规模、数量、种类、区域分布等方面,均超过了以往...
原创 刘... 众所周知,刘备的儿子刘禅,被很多人戏称为刘阿斗,因他不仅缺乏进取心,还沉迷于享乐。即使在身边有诸葛亮...
原创 三... 三国正史:假如诸葛亮在东吴被杀,主公刘备会为此复仇吗?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东汉末年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
原创 古... 随着岁月流逝,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然而,古人创造的许多物品与制度,至今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
文本中的二郎神称号元代记录篇:... 文本中的二郎神称号元代记录篇 老赵闲聊二郎神的真人真君之辨8 老赵闲聊神怪中的二郎系列四十一 老赵闲...
原创 为... 在中国与欧洲的历史演进中,农民运动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频发,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
原创 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和复杂历史背景的朝代。它的历史中有许多鲜为人知...
这就是民国影坛四大女神真实样貌... 这就是民国影坛四大女神真实样貌,都看看吧,这可不是演员饰演的 在民国时期的影坛上,有四位风华绝代的...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史诗之一,其中的众多人物,不仅各具智慧,还对天下风云产生了深远...
原创 6... 1969年的一个深夜,伴随着阵阵汽笛声,一辆从郑州出发的火车缓缓停靠在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 不久后...
原创 被... 有人曾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反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我们常常接受的“历...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帝国,历来争议不断。尤其是关于清朝如何崛起的问题,至今人们有不同的...
原创 三... 在许多人眼中,曹操往往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反派角色,但这并不能掩盖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尽管曹操展现出了出...
原创 5... 本文所述的每个细节都来源于可靠的资料和记录。照片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能够记录下各个地区的人文特色,并通...
原创 《... 《狮城山海》的大结局终于揭开帷幕,充满高潮的终局博弈将江湖权谋与山海精神推向巅峰。在大结局前,郑秋利...
原创 草...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经典智慧之作,许多人对这一历史故事耳熟能详。通过这次行动,诸葛亮不仅展示了卓越...
原创 他... 公元208年,刘备在曹操的雄壮军队追击下狼狈而逃,此时他在当阳遇见了鲁肃,鲁肃出于好奇前来打探情况。...
原创 解... 夏朝在国际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目前,夏朝仅有文字记载,却缺乏同时代的文物实物作为佐证,...
原创 上... 老照片的魔力,在于它总能在泛黄的色调里藏住鲜活的呼吸,这些被折叠进相册的瞬间,从不是简单的人物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