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众多子女中最为卓越、最具胆识与魅力的公主之一。她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同时也是唐中宗李显与唐睿宗李旦的亲妹妹。太平公主从小便享受着父母与兄长们的宠爱,尤其是在母亲武则天的庇护下,她的地位更加显赫。她一生都在追求权力,因而有着“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之称。然而,尽管太平公主曾两次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她的结局却颇为凄凉。
一
关于太平公主的出生年份,至今仍无明确记载,她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最后一名子女。早在她年仅八岁时,便以为已故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由,剃发为女道士,并获得“太平”这一道号。虽然名义上是出家,她却依然住在宫中。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吐蕃派使者来求婚,特意提及想娶太平公主。武则天不愿让心爱的女儿远嫁异国,但又不便直拒,于是修建了“太平观”以便她入住,正式出家,借此拒绝了和亲提议。由此可见,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太平公主也不甘于仅仅是一个温室里的公主,深受母亲影响,她的雄心与野心也逐渐显露。
公元681年(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年仅16岁的太平公主与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结婚。遗憾的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在688年因薛绍牵涉到李冲谋反案而结束。尽管薛绍本人并未参与此次谋反,但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嫁错了人,因此这段婚姻也随之破裂。此后,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再嫁给武承嗣,然而由于武承嗣的病情或是太平公主对他不感兴趣,此计划最终作罢。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太平公主再度嫁给了武攸暨,婚后她为武攸暨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二
在武则天执政的晚期,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以及两位宠臣张昌宗、张易之共同掌控了朝政。尽管她是武家的儿媳,但太平公主始终是李家的忠实支持者。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家支持者张柬之发起兵变,成功剿除张昌宗和张易之,迫使武则天退位,将太子李显重新恢复为帝。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因参与杀害张昌宗与张易之兄弟而功勋赫赫,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她的兄长李旦则被封为“安国相王”,并得到五千户封地。可以说,这是太平公主第一次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尽管她的行为也意味着她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武家。
李显复位后,太平公主逐渐开始走向幕前,积极参与朝政处理,并展现出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野心。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在韦后的毒手下不幸去世。同年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和刘幽求与李隆基共同参与了清除韦后势力的行动。通过这一行动,太平公主不仅成功帮助李旦复位为唐睿宗,还亲自扶持李重茂下台,促使李旦重登帝位。这一系列操作,使太平公主再次为大唐立下大功。
唐睿宗复位后,太平公主凭借其功劳被晋封为万户,成为唐朝权力的巅峰人物。她的权势与影响力随之达到了顶峰,李旦也经常与她商讨朝廷方针。太平公主始终认为太子李隆基年纪尚轻,初时并未将其视为威胁。但随着李隆基渐显英明强势,太平公主开始担心自己的权力地位,决定改立一位昏庸的太子,来确保自己能够长期保持权力。
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联合益州长史窦怀贞等人策划加害李隆基,然而未能成功。她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前拦住宰相们,暗示他们应当更换皇太子,令在场的宰相们都为之一惊。到了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在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日益尖锐,朝廷的七位宰相中,有五位曾在她门下任职,文武官员也有半数以上依附她。在这种权力背景下,太平公主图谋废除李隆基,并与宫女元氏合谋,试图通过在李隆基的食物中下毒来达到目的。
面对太平公主日益逼迫的姿态,唐玄宗决定迅速行动,最终在七月三日下令由龙武将军王毛仲率领三百士兵一举捉拿太平公主的党羽,最终她被迫逃入山寺,三天后才出来,被赐死于家。太平公主的子女以及她的党羽也遭到杀害,最终以悲惨的结局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