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成立于1636年,直至1912年灭亡,历经276年的辉煌与沉浮。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清朝共迎来了12位皇帝,他们的统治见证了国家的多次盛衰变化。辉煌的康乾盛世与衰弱的晚清形成了鲜明对比。早在1616年,努尔哈赤便创建了后金,随后不久开始了对明朝的武装入侵。努尔哈赤去世后,他的儿子皇太极引领清军成功入关,宣告成立清朝,标志着大清王朝的开端。
皇太极逝世后,顺治皇帝继位,清朝延续着10位帝王的统治,其中康熙皇帝的名声最为显赫。在康熙治理下,清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国家经济繁荣昌盛,国土得以统一,且对外的外交关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康熙时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极其稳定,这种令人向往的安宁状态直到乾隆皇帝时才开始出现变化。
然而,进入乾隆末年,清朝的盛世局面开始逐渐转向衰退。特别是在光绪年间,清朝面临内外多重重大危机,政治动荡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包括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略等。清军的失利,随之而来的巨额赔款以及领土的割让,使得清朝的衰败势头愈演愈烈。
最终,清朝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被推翻,1912年,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皇帝溥仪主动宣告退位,宣告清朝的正式灭亡,至今已过了111个年头。在大清覆亡后,许多原有的皇室成员相继离开了紫禁城,曾经的皇帝和皇后尊号也被彻底取消。但清朝的宗室成员在社会上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尽管失去了统治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历代皇帝去世后都会有专门的皇陵进行安葬,而清朝的皇陵便是著名的清东陵。
众所周知,皇陵内埋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宝藏,因此为确保这些财宝得以安全,设计了专门的守陵人来进行守卫。许多人不禁好奇,清朝已经灭亡了一百多年,究竟还会有人在守护这些陵墓吗?这些守陵人又是由谁来供养的呢?在清朝时期,这些职责自然由清军承担,通常由驻守的正三旗负责进行巡守,待遇相当优厚。除了负责守卫外,他们还承担着清理、维护和举行祭祀等多重任务。
清朝瓦解后,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陪葬品及历史遗址,在民国时期由北洋政府负责看护,然而,仍有一些人无法抵挡巨额财富的诱惑,心生歹念。比如,孙殿英就曾盗取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得到了丰厚的收益。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皇陵则由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主要任务是维护陵墓的安全与古迹的保护。这些负责皇陵安全的官员和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获得国家支付的工资,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