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最具实力与成就的领导者之一。他从一无所有的平民崛起,在动荡的时代中打败了吕布、袁绍等众多雄主,最终统一了北方,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离不开他身边一大批智勇双全的谋士和武将。谋士方面,郭嘉、程昱、荀攸、刘烨等人皆为曹操提供了深谋远虑的策略;武将方面,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张辽、张郃、徐晃等人的忠勇与卓越使得曹操能够立足北方,威震四方。然而,尽管曹操拥有如此多的能臣猛将,仍然有五位无法彻底掌控的下属,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他们的情况。
第一个:刘备
刘备虽然曾短暂归顺曹操,成为其麾下的一员,然而曹操的个人魅力始终未能完全降服刘备。在许都时,曹操多次用心良苦地试探刘备,他甚至邀请刘备共饮美酒,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对话中暗示邀请其效忠,然而刘备巧妙化解了曹操的意图。最终,在曹操准备出征袁术时,刘备趁机脱离了许都,逐步占据了徐州,进而脱离曹操的控制。此后,刘备南征北战,成为曹操的重大对手,并最终建立了蜀汉,与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果曹操能将刘备牢牢掌握,三国的局势也许会截然不同。
第二个: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司马家族的杰出人物,在曹操的支持下迅速崭露头角。曹操深知司马懿才智出众,且有着雄厚的家族背景,因此他多次在梦中预见“三马同槽”的景象,深感司马懿父子未来可能威胁到曹魏的政权,于是警告自己的儿子曹丕,要谨慎防范。然而,司马懿的聪明才智与深沉的城府使得曹操对他产生了过度的不信任,最终导致曹操对司马懿的彻底误判。司马懿不仅成功取得了曹丕的信任,还在曹操去世后,在曹丕和曹叡相继去世后,发动了高平陵政变,除掉了曹爽,最终完全掌控了魏国政权,完成了从曹魏的掘墓人到司马家族的奠基者的角色转变。
第三个:关羽
关羽,刘备的重要战将,曾在徐州之战后被曹操俘虏。当时,曹操对关羽极为尊敬,不仅未将其杀害,还以优厚的礼遇款待了他,并任命其为偏将军。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曹操为了笼络关羽,赠送了大量的金银、美女,并且将吕布留下的名马赤兔马送给了关羽,甚至封他为汉寿亭侯,曹操显然是想通过这些手段让关羽归附自己。然而,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心中始终挂念着兄长。最终,关羽在“千里走单骑”后成功脱离了曹操的控制,重新找到了刘备,忠诚不改,继续为刘备效力。
第四个:荀彧
荀彧,作为曹操最为杰出的谋士之一,他的聪明才智为曹操打下了魏国的基业。可以说,如果没有荀彧的辅佐,曹操可能无法如愿完成北方统一的宏图。然而,在曹操晚年的时候,荀彧选择与曹操分道扬镳。公元212年,曹操在众人支持下被封为魏王,并且得到了九锡这一前所未有的高荣誉。面对曹操自立为王,荀彧的忠诚于汉室始终未变,他坚信复兴汉室的使命比辅佐曹操更为重要,因此最终与曹操的关系彻底决裂。尽管曹操倾尽一生的努力,也未能完全使荀彧屈服于自己,荀彧最终没有成为曹操完全的附庸。
第五个:陈宫
陈宫,曾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参与了曹操的初期扩张,帮助其成功收取了兖州。然而,陈宫与曹操的关系在曹操杀害边让后发生了破裂。陈宫觉得曹操的做法不再符合自己心中的“明君”标准,因此与曹操断绝了关系。后来,在曹操征讨陶谦时,陈宫联合了其他势力,如陈留太守张邈、张超等,发动叛乱并迎接吕布进入兖州,险些导致曹操丢失了这一重要据点。尽管曹操最终击败了吕布,重新占领了徐州并捉拿了陈宫等叛将,但曹操依然未能收服陈宫。即使曹操威胁以陈宫母亲为筹码,陈宫依旧拒绝投降,最终被处死。
结语
曹操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波折,尽管他凭借出色的谋略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魏国的基业,但也未能完全掌控每一位他所依赖的下属。这些无法完全驯服的下属,最终或成为曹操政权的威胁,或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