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中的二郎神称号元代记录篇:老赵闲聊二郎神的真人真君之辨8
迪丽瓦拉
2025-09-10 04:33:32
0

文本中的二郎神称号元代记录篇

老赵闲聊二郎神的真人真君之辨8

老赵闲聊神怪中的二郎系列四十一

老赵闲聊二郎神祈雨主题图像系列14

老赵花钱艺术图像笔记八十三

作者 老赵

之前我们说到,南宋李心传、洪迈、朱熹三人的生卒,都生在11**,死于12**,大致算是同时代人,那么为什么在诸如《宋会要缉稿》、《宋大诏令》、《宋史》等官方的敕封中,在李心传的编年史书中,在号称宋代太史公的洪迈的如是我闻的第三方纪录中,二郎神在徽宗宣和政和年间的封号,都是真人,为什么到了理学大儒朱熹嘴巴里,却变成了真君了呢?我们上次从史料记载的缺漏的可能性上进行了探索,大致的结论是 ,史料的不充分陈述方式固然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二郎神的在官方文本中从无真君之载的状态,基本说明,两宋官方大致也就是对他并无真君之封。这里需要注意,两宋官方只承认李氏二郎神。

朝廷大臣洪迈、张浚,朝廷专修国史的李心传都异口同声地称二郎被徽宗封为真人,而只有朱熹一个人称二郎被徽宗封为真君。这其中可能有多重维度。上次我们阐述了史料的不充分陈述问题、以及大观整顿前后神号可能存在的混乱状态、封神礼制成型前后的可能性,以及社会面普遍存在的将神灵称呼进行抬举的习俗。参见:

灵显真人花钱 胡坚藏品

为了更好地考察二郎神称号的历史演变轨迹,我们以下就二郎神在宋元时期的称呼演变作一个简单梳理,上括五代,以宋元为主。二郎神的称呼十分繁杂,既有官方的敕封,也有社会层面的正称,还有俗称、昵称、简称。上次我们梳理了五代北宋/金代/南宋时期的情形,参见:

今天我们继续梳理元代时期的情形。由于元代的二郎表述开始呈现诸如杂剧这样资料丰富的文本,杂剧文本是市民社会文化消费的特征,他与纪念性的碑记文字、笔记野史、乃至文人诗词均不同,他具有强烈的迎合基层消费趣味的特征。所以也出于篇幅太长,我们就将元代的二郎文本阐述分为两篇。将杂剧单列出去,其他的文字纳入本“记录”篇。

元代时期

(1271—1368年)

官方敕封

元至顺元年(1330年)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李冰次子

据《元史本纪第三十四 文宗三》记载:“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元史节要》也记载云:“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徳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

清代和珅编撰的《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七》中同样系统追记二郎神在元代的敕封状况云:“ 汉中府。二郎庙,秦蜀郡太守李冰(至顺元年加封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子二郎佐父治水有功,元至顺元年加封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社会传播之二郎称呼

1、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元一统志》李冰次子郎君 二郎

元代全国性总志,简称《元一统志》。1300卷,600册。札马剌丁、虞应龙等主持编纂。成书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此书所引资料,凡大江以南各行省大都取于宋《舆地纪胜》和宋、元旧志,北方各行省大半取材于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和金、元旧志,边远地区的材料则采自当时新编的《云南图志》、《甘肃图志》、《辽阳图志》等,以行省和路、府、州、县为纲,分置沿革、坊郭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胜、古迹、宦迹、人物、仙释等门类。

相传以为秦时蜀守李冰之次子,葛洪称其次子佐父治水,后仙去,《会要》所谓冰次子郎君,俗谓之二郎者也。

大家要知道,《元一统志》是元代官修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其中提及二郎神的时候,也特别引用宋会要》的记述,可见元代官方主流话语中,对二郎神的陈述,也是总体沿袭的宋代话语体系。而且指的就是李冰次子。

2、元大德11年(1307)山东淄博张店区灵显真君庙记碑灵显真君

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藏有一方元代石质碑刻,俗称斩蛟碑,原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北沣、范王、寨子三村交界处,1982年运至淄博市博物馆,碑体通高173厘米、宽75厘米、厚25厘米,青石质,质地坚硬,碑额呈半圆形,碑体呈长方形,碑体碑额一体,碑刻正背两面均刻有碑文,正面碑额,题篆书"灵显真君庙记“。此碑系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三月立。圭首,额题篆书“灵显真君庙记”,碑文正楷竖写,其内容多记斩蛟治水事宜。灵显真君庙记碑》碑:"见神及从者骑白马、 引鹰犬、执弹弓青雾中,显现其过...."

3、皇庆元年(1312)徐州市吕梁山昭惠灵显真人祠记昭惠灵显真人 李冰次子

据徐向中整理撰文介绍,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吕梁洪畔),存在一座元代修建的二郎神庙(昭惠灵显真人祠)。“在吕梁洪畔,今之卢套村北山上,供奉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次子,其被封为昭惠灵显真人” 。为此,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还曾书《昭惠灵显真人祠记》碑。曹元用撰的文,书于皇庆元年(1312),在吕梁东。《徐州志》记载云:“此记与吴善《元武殿记》并赵孟頫书石,为世所重。碑文称皇庆壬子秋重构,知碑立於仁宗皇庆元年也。”(民国本《铜山县志》、《江苏金石志》)。

曹元用(1268—1330)乃元朝礼部主事,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并称“三俊”。父曹宗辅,官德清县主簿。历官镇江路儒学正、御史台掾史、太常礼仪院经历。去世赠正奉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东平郡公,谥"文献"。有诗文集40卷,名《超然集》。

曹元用在所《昭惠灵显真人祠记》中说到:

昭惠灵显真人,秦蜀郡守 李冰次子也。冰仕秦孝文王时,凿山穿江以行舟,且广溉稻田,作石犀、石人以厌水怪,蜀人德之,历代庙祀不绝。宋政和三年,改封英惠王,而以其子从祀,谓之 郎君神,后 封昭惠灵显真人......

河水兮汤汤,神之灵兮洋洋,俨乎右兮如在,克昭答兮民望。赳螑兮蛟虬怒,激水兮覆舟,愿夫君兮除民忧,俾浩波兮宁流。疠疫兮闲作,民扎瘥兮委沟壑,愿夫君兮驱祟沴,使闾阎兮清漠。水暵兮相仍,民冻馁兮交并,愿夫君兮默佑,雨晹若兮丰登民乐。怀灵贶兮孔博,羞谷实兮图报,修祀事兮噩噩。吹箫兮伐皷,安歌兮缓舞,荐安腯兮奠芳馨,灵冉冉兮来下。来下兮从容,恍惚兮若逢,丕欣欢兮来享,祉斯民兮无穷......

由此可见,在元代皇庆元年(1312),作为元代朝廷文化名臣的曹元用,在撰写的碑记中 ,称呼二郎神的,还是真人,而且写的明明白白,这个昭惠灵显真人的封号,就是宋代官方的敕封。而且写明了就是李冰次子而作为赵宋宗室、元代显臣的赵孟頫也同样欣然书写了真人碑记。赵孟頫横贯宋元,学贯华夷,大宋贵胄,岂能不知道二郎神在两代朝廷的敕封情形呢?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4、元代 释明本(1263—1323)《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录十其九》二郎神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衣,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世寿六十有一,僧腊三十有七。文宗敕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有《中峰广录》三十卷。元统二年,诏收入佛藏,艺文监丞揭徯斯为之序。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也说,“初,松雪极致敬礼,冯海粟意殊不然,及示《梅花诗》六十首,明本和之,复成百咏,及九言一首,冯由是叹服加礼焉。今有爪发舍利塔在圣水寺”。

也就是说,明本和赵孟頫、冯海粟交往甚密,冯海粟写了六十首《梅花诗》,明本以百咏之诗和之,冯海粟由此叹服,而本诗就是明本和冯诗系列中的第九篇这就是元代文坛的一段佳话。

仇英绘《写经换茶图》(局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图中赵孟頫正在抄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赵孟頫对面是明本禅师,唤童子赠茶以润笔。文征明的儿子文彭在一旁的题跋中写道:“逸少(王羲之)书换鹅,东坡书易肉,皆有千载奇谈。松雪(赵孟頫)以茶戏恭上人,而一时名公盛播歌咏。其风流雅韵,岂出昔贤下哉。”

据《今古湘乡》载,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元朝文学家、书法家。相传冯子振在观摹赵孟頫画梅时,即兴执笔,一夜之间写了《忆梅》《梦梅》《友梅》等100首,后来他将《梅花百咏》送给高僧中锋赏鉴,中锋感受良深,也乘兴唱和100首咏梅诗。赵盂頫得知后将他们两人的唱和刻印传世,题为《百梅双咏》。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录十其九

元 · 释明本

梦来曾忆,花影愁端语最真。

月浸一庭寒水玉,梦惊孤枕断肠人。

不堪往事从头看,总欲新诗得句尘。

啄木敲门窥我醉,四山寂寂鸟啼春。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1319年去世,赵子昂多次要求明本下山为她举行超度法会。管道升还与明本有翰墨往来。

元代 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家要注意,明本与赵孟頫交往深挚,既然赵孟頫在前述碑记中认同二郎神为李冰次子,那么明本本诗中提及的二郎神,是不是也大体可以推测为李冰次子呢?

4、元延祐二年(1315)山西柳子峪 昭惠显灵真君庙

元代延祐二年(1315),晋祠的柳子峪也建了一座二郎庙,《柳子峪志》记载:“真君庙,峪人呼为二郎庙。在口村西北,磨儿山西崖之半,正峪之北。由峪踏数十磴而跻。山门南启,紧临崖边,门榜曰‘真君庙’。”牛家口村刚好位于柳子峪的峪口地带,是峪水总汇之区,庙中存有元代延祐二年(1315)《平晋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记载云:“并州故城西南隅有贤富乡,汾、晋水罨画中有昭惠显灵真君庙。”

5、元延祐二年 (1315) 重修山西太原南城角村 昭惠真君庙

李倩倩在《山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考述》一文中介绍太原市晋源区南城角村内有昭惠真君庙,“昭惠真君庙俗称二郎庙,在村之东南位置,坐北朝南,为单进院,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形,长宽均约为 30 米主神二郎神供于神台当心,配享神两位,东为虸蚄神,西为龙神,神像均新塑。东西偏殿均为硬山顶三间,东偏殿为斗姥神,西偏殿为太乙救苦天尊”。“据地方学者李海清考证,昭惠真君庙始建于北宋哲宗元年 (1086),元延祐二年 (1315) 重修。但笔者未找到确凿史料”。

庙存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载:

粤稽邑乘 , 原邑于唐宋时为晋阳县 , 宋兴国四年改称平晋 , 其故城坤隅有乡曰贤富。明初汾水泛滥,邑被浸,洪武八年新邑告竣易以今名。而贤富之乡积久,而名互易,今之南城角乡是也。

6、元延祐六年(1319) 程太中祷于邢州尧山县 灵显真人庙

据张稼农撰《隆尧县宣务山文物古迹概况》记载:

西南部有二小碑,东碑高1.1米,西碑高1.4米,碑文大部不能句读。宋碑两幢,一在第六号摩崖造像前,碑北面第一行为“大宋邢州尧山县隆圣寺”等字。第二行有“宣务山隆圣寺者古山门之胜地也,自隋至口兴且盛”,可知隆圣寺之建立比石窟造像更早。另一幢碑在山巅之南部三天阁遗址前,已仆倒折断,碑之第一行为“大宋口德府尧山县境宣务山口改封昭惠灵显真人庙碑”,碑的背面有“政和八年八月”等字。旧县志载真人庙“不知何时废”,据同声谷石室题字,元延祐六年程太中曾祷于灵显真人庙,此庙之废当在延祐后。

福神背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7、元延祐七年(1320) 沛县昭惠灵显真君祠

据明代王治《嘉靖沛县志》载:

二郎庙,去县治西三十里。昭惠灵显真君庙去县治东北五十里泗亭乡,即所谓灌口二郎神者也。元延佑元年(1314年),里人杜珎建。

昭惠灵显真君庙记

延佑七年 吴兴陈绎曽沛 沛东北五十里,乡曰泗亭,里曰欢城,前挹薛河,后带漷水,新庙翼然,岀榆枌荫蔚间,曰昭惠灵显真君祠,里人杜珎寔作之。经始于延佑元年之春,落成于延佑七年之冬。复殿重栾,两楹五栿,金碧丹彩,邕邕煌煌,像设端丽,有赫有严,以为乡人水旱疾疠之所依。

明代记载的沛县的这个昭惠灵显真君祠,简称真君庙,在县北泗亭乡。是元代延佑元年之春始建,而于延佑七年落成,可见在元代延佑元年的1314年,沛县地方, 第一,遵循了故宋对二郎神的官方敕封称号路径,第二,把故宋所敕封的灵显真人,抬举溢美成了灵显真君。这是元代地方二郎庙碑记的普遍情形。

8、元至治二年(1322)山西长治 灵显真君庙

据《山西通志》“祠庙条”潞安府 长治县:

灵显真君庙,在南门内,元至治二年建,明嘉靖十二年重修,一仙庙在北二十里,二神头村有圣泉,金大定二年建,祀乐氏一仙女”。

9、至治二年(1322年)山西永济董村 二郎庙戏台

山西永济董村二郎庙 至治二年(1322年)戏台铭文拓片

10、泰定元年(1324)汪寿昌《昭惠灵显真人祠记》昭惠灵显真人李冰次子

成宗时(在位1294—1307)时任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元泰定帝时任陕西行御史台御史中丞、元文宗时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的元代大臣汪寿昌,在《昭惠灵显真人祠记》中提及二郎神的时候也说:“昭惠灵显真人泰,蜀郡守李冰次子也”。也是沿用了故宋对二郎神的官方敕封称号。只是他把李二郎的名字做实为了李泰。

昭惠灵显真人祠堂记 汪公

泰定元年四月

昭惠灵显真人泰,蜀郡守李冰次子也冰仕秦孝文王时,凿山穿江以行舟,且广溉稻田,作石犀、石人以厌水怪,蜀人德之,历代庙祀不絶。宋政和三年,改封英惠王,而以其子从祀,谓之郎神。后五年,封昭惠灵显真人。按《宋会要》,所在者如此。而《搜神记》谓真人姓赵名昱隋炀帝起为嘉州守,率甲士操舟楫爽江鼓譟,存亡人入水斩蛟,故蜀人庙祀灌江口,谓之灌口二郎。宋初,追尊为清源妙道真君窃详此二説,当以《宋会》为正,第不知祠于吕梁之东者,自何时始。其祠岁久摧倒垂尽,居民陈必德谘志驿长董恩,于皇庆壬子之秋,重构正堂四楹,像设真人,而以七人从入水者侍。精严峻丽,见者为之竦惧。居民愈加敬惮而恪事之,水旱疠疫必祷,衆欣然以为报效惟影响,于是状其介行。监察御史仁甫属余为文以纪之。《祭法》曰:「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斯真人之谓也。其祀之灌江宜矣,然又能于千载之下血食四方,远益不懈,非有以得乎民者能然哉!夫民至愚,而神天之至不可欺者也,而于真人严惮恪奉,凛乎如在,输诚信,嚮耆艾,不谋而同,凡有所苦必祷焉,而后心宁意惬,甚者如必德軰,倾所积以妥神灵,夫岂偶然而已耶!故为书其颠末,而系以词曰:河之水兮汤汤,神之灵兮洋洋。俨千古兮如在,克昭答兮民望。赳赳(阙文)兮蛟虬,如激水兮覆舟。愿夫君兮除民忧,俾浩波兮宁流。疠疫疫兮间作,民札瘥兮委沟壑。愿夫君兮駈并,崇使闾阎兮清漠。水暵兮相仍,民冻馁兮交并。愿夫君兮默祐,雨暘若兮丰登。丰登兮民乐,怀灵贶兮孔愽。羞穀旦兮图报,祀事兮噩噩。吹箫兮代鼓,安歌兮绥舞。荐肥腯兮尊芳馨,灵冉冉兮来下。来下兮从容,恍惚兮若逢,丕欣欣兮愿亨。泰定元年四月,荣禄大夫、司徒汪公记。

文中的汪公就是汪寿昌,元朝重臣,巩昌府盐川镇(今甘肃省漳县)人,汪世显曾孙,汪德臣之孙,汪惟正的次子。元成宗时担任巩昌府等处便宜都总帅。泰定帝为陕西行御史台御史中丞。元文宗时,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至顺元年(1330年),从征云南伯忽之乱,奉命调配马匹兵器,粮草和军官薪俸。最后官至江南行省御史中丞。数年后汪寿昌见朝政日非,乃再次上疏,恳请告老还乡。顺帝见其言词恳切,又离家数千里,遂准其以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的正一品衔致仕还乡。

在本文中,汪公直白地阐述了自己的困惑,那就是社会传播中存在两个二郎神,一个是《宋会要》中记述的李冰次子,一个是《搜神记》中所说的赵昱,前者对应的是昭惠灵显真人,后者对应的是清源妙道真君,作者详细思忖,觉得还是以《宋会要》为准,认可了二郎神为李氏。

由此可见

1、至少在元泰定元年(1324)时期,《搜神记》所阐发的二郎神——赵昱——清源妙道真君的关联已经在社会上得到有效传播。清源真君已经从宋代的指向李二郎,开始确实转化为了赵二郎。

2、在此时间,宋代官方主张的李二郎——昭惠灵显真人,与道教传播的赵二郎——清源妙道真君两种说法并存。

3、元代上层官僚,还是比较信赖并选择前朝官府的敕封。

4、但是就算依照前朝朝廷的敕封,承认的是李二郎,但是,这个出处是故宋官方文件《宋会要》,具有庄重的严肃性,本来《搜神记》这样的道教喻世传播文本是没有资格与《宋会要》相提并论的,所以,既然能够并提,则已然是道教传播的胜利。

5、但是就算依照前朝朝廷的敕封,承认的是李二郎他还是将李二郎创造性地命名为了李泰。可见此时二郎神信息的驳杂多元与莫衷一是。进入了深刻的嬗变时期。

“二郎出相”榜题铜镜 李宇涛藏品

11、元代中后期道籍《东岳大生宝忏》昭惠灵显王 清源妙道真君 李二郎 赵二郎

东岳大生宝忏净天地咒 净坛启白香腾端霭,溶溶徧满於太虚;人秉精诚,翼翼敢违於咫尺。恭焚宝香,上启供养,东岳泰山青帝广生帝君,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九天司命上卿真君,上殿至圣威雄炳灵仁惠王,东岳淑明皇后,护国西齐大王,蓬玄空洞洞天仙官,长白山储副仙官,梁父山储副仙官,圣嗣佑灵侯惠灵侯静鉴大师宣灵侯,

四岳四天圣帝,

左右上相张康二大圣,

显应千圣小王地府崔府君,

蒿里丈人增福相公,

昭惠灵显王

护国显应王,

清源妙道真君

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

护国嘉应公㴎河灵派侯,

六部尚书、善部尚书、恶部尚书,六曹卿监镇殿二将军,左右金吾卫将军,三元吴客三侯真君,左右二阙神白骡大王,地祇主令温元帅,地祇院九大元帅,追魂朱太尉,协真侯刘元帅,七十五司判官、二十四案主者,三十六洞天仙官、七十二福地仙官、靖庐福地治化仙官,岱岳朝班圣众,今年太岁神君灵济侯高都督,天下都大城隍主者,九州社令神祇,年月日时四直功曹,属府州县祀典庙貌神祇。

悉仗真香,普同供养。香乃紫虚郁秀,灵风聚烟,香云密罗,径御洞天。当愿香官使者,为臣通奏,上闻帝前。令臣所启,咸赐如言入意,具诸情悃,已露敷宣。伏望云拥旌旗,离虎关而下迈;风清警跸,听鸾辂之和鸣。森罗百辟以骖随,环列千官而扈从。齐临尘陋,俯察精纯。今则兰场洁备,宝炷浓熏,对越圣真,宣扬忏法。稽首皈依,无极大道。

志心朝礼,炁孕岳灵,裔流天派。坤元合德,备仁孝以兼全;帝梦传宗,谓威雄之可爱。为储宫之主器,受王爵之疏封。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殿至圣威雄炳灵仁惠王。

志心朝礼,东岳淑明皇后。志心朝礼,护国西齐大王。志心朝礼,蓬玄空洞洞天仙官。志心朝礼,长白山储副仙官。志心朝礼,梁父山储副仙官。志心朝礼,圣嗣佑灵侯。志心朝礼,圣嗣惠灵侯。志心朝礼,圣嗣静鉴大师。志心朝礼,圣嗣宣灵侯。志心朝礼,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志心朝礼,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志心朝礼,北岳安天大真玄圣帝。志心朝礼,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

散花

臣闻:为善为恶,固难昧於神明;降福降殃,乃各司於曹局。六合内外,万物洪纤。凡有气形,悉归统隶。列录过纪功之职,设掌生注死之官。总括幽明,典司民物。今求忏信士某等身居尘网,生系凡根。向平时,见义而不为;谓小恶,无伤而弗去。酿成众罪,虑有百殃。爰仗至诚,仰祈丕应,导将来之福祉,谢己往之愆尤。稽首皈依,虔诚敬礼。

志心敬礼,左右二丞相。

志心敬礼,张康二大圣。

志心敬礼,显应千圣小王。

志心敬礼,永嘉夫人。

志心敬礼,玉仙娘娘。

志心敬礼,谢恩娘娘。

志心敬礼,地府崔府君。

志心敬礼,蒿里相公。

志心敬礼,增福相公。

志心敬礼,昭惠灵显王。

志心敬礼,护国嘉应公。

志心敬礼,清源妙道真君

志心敬礼,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

志心敬礼,护国显应王。

志心敬礼,河灵派侯。

志心敬礼,六部尚书。

志心敬礼,善部尚书。

志心敬礼,恶部尚书。

志心敬礼,六曹卿监。

志心敬礼,白骡大王。

志心敬礼,左右镇殿二将军金吾卫将军。

志心敬礼,三元吴客三侯真君左右二阙神。

志心敬礼,翊灵昭武使温元帅。

志心敬礼,顺灵昭化使李元帅。

志心敬礼,协灵昭济使铁元帅。

志心敬礼,镇灵昭赞使刘元帅。

志心敬礼,通灵昭佑使杨元帅。

志心敬礼,宣灵昭庆使张元帅。

志心敬礼,广灵昭惠使康元帅。

志心敬礼,安灵昭应使岳元帅。

志心敬礼,显灵昭利使孟元帅。

志心敬礼,永灵昭助使韦元帅。

志心敬礼,追魂朱太尉。

志心敬礼,协真侯刘元帅。

志心敬礼,天曹司地府司判官。

志心敬礼,注禄司长寿司判官。

志心敬礼,子孙司官员司判官。

志心敬礼,土地司财帛司判官。

志心敬礼,僧道司丝蚕司判官。

志心敬礼,总统司四生司判官。

志心敬礼,城隍司曹吏司判官。

志心敬礼,斋戒司风雨司判官。

志心敬礼,校量司勾愿司判官。

志心敬礼,孤魂司地狱司判官。

志心敬礼,疾病司昧心司判官。

志心敬礼,功德司五谷司判官。

志心敬礼,放生司注福司判官。

志心敬礼,山林司孝顺司判官。

志心敬礼,修庙司杀生司判官。

志心敬礼,六道司还魂司判官。

志心敬礼,忠直司驿客司判官。

志心敬礼,照正司毒药司判官。

志心敬礼,水府司看经司判官。

志心敬礼,医药司烧香司判官。

志心敬礼,举意司速报司判官。

志心敬礼,刑戮司阴谋司判官。

志心敬礼,追魂司发汗司判官。

志心敬礼,注死司恶报司判官。

志心敬礼,法水司枉死司判官。

志心敬礼,陈状司索命司判官。

志心敬礼,推问司平等司判官。

志心敬礼,鳏寡司走兽司判官。

志心敬礼,门神司忤逆司判官。

志心敬礼,贫穷司贵贱司判官。

志心敬礼,掠剩司水怪司判官。

志心敬礼,山神司促寿司判官。

志心敬礼,奸邪司主祸司判官。

志心敬礼,失魂司飞禽司判官。

志心敬礼,精怪司堕胎司判官。

志心敬礼,冤枉司盗贼司判官。

志心敬礼,减寿司送病司判官。

志心敬礼,鬼魅司判官。

志心敬礼,二十四案主者。

志心敬礼,三十六洞天仙官。

志心敬礼,七十二福地仙官。

志心敬礼,靖庐福地治化仙官。

志心敬礼,火池四圣五道大神。

志心敬礼,岱岳朝班官典圣众。

志心敬礼,今年太岁尊神。

志心敬礼,岁分行瘟主火圣众。

志心敬礼,福山东岳行宫灵济侯高都督。

志心敬礼,天下都大城隍主者。

志心敬礼,九州社令之神。

志心敬礼,年月日时四直功曹。

志心敬礼,本府城隍之神。

志心敬礼,属县县隍王者。

志心敬礼,祀典庙貌神祇。

志心敬礼,当乡界土谷之神。

志心敬礼,今日虚空过往鉴察威灵。

...... ......

志心敬礼,左右二丞相。

志心敬礼,张康二大圣。

志心敬礼,显应千圣小王。

志心敬礼,永嘉夫人。

志心敬礼,玉仙娘娘。

志心敬礼,谢恩娘娘。

志心敬礼,地府崔府君。

志心敬礼,蒿里相公。

志心敬礼,增福相公。

志心敬礼,昭惠灵显王。

志心敬礼,护国嘉应公。

志心敬礼,清源妙道真君。

志心敬礼,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

志心敬礼,护国显应王。

志心敬礼,河灵派侯。

志心敬礼,六部尚书。

...... ......

在本宝忏中,召请的神灵中,有“昭惠灵显王,护国显应王,清源妙道真君,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四个并列的呈现。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那么这四个是否是二郎神的四个敕封号呢?不是,第一,从总体神灵名录罗列的角度,别的神灵,别的规格更高的神灵也只有单一封号,二郎神作为护法神王,反而有赫赫四号并列,断无是理。

而且夹在“昭惠灵显王”与“清源妙道真君”之间的“护国显应王”,也并非是说的二郎神。所以,就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在这里,其实是召请了两位神灵,一个是叫做昭惠灵显王的二郎神,一个是叫做清源妙道真君的二郎神,既然两者并列,昭惠灵显王又是宋代官方敕封的李冰次子,可见,这里的清源妙道真君,就是赵昱。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文本在传抄过程中发生了错讹。因为在前后分别夹在昭惠灵显王”与“清源妙道真君”之间的“护国显应王”、“护国嘉应公”,指的都是是崔府君。按照传统说辞,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崔珏为“显圣护国嘉应侯”,宋哲宗加封崔珏为护国显应王。但是,在名单之前,也同样存在另一个“地府崔府君”。

二郎出巡花钱 心心藏品

12、元泰定五年(1328年)山西芮城东吕村关帝庙《创修露台记》碑 昭惠灵显真君

伏以鄂翥遥空,乃望风而飘举。人祷其神,必获荫而降福。夫芮邑忠孝乡东吕社,故祀昭惠灵显真君,殿宇雄壮,庙貌俨然。廊庑昔皆具备,惟有露台阙焉。里人蒙古恬蛮,谨发赤诚,愿为胜事,特舍所费之资,命工爨琢石,经营创建,不日而成。呜呼!斯台既立,若不刻诸于石,恐以岁时绵远,无能光先启后,聊且真书,以识岁月云。泰定五年暮春中旬九口口怡后人刘士昭谨志。

修台人恬蛮

母塔海氏 妻舍舍男口口口(下缺)女口口□(下缺)

大元戊辰岁次”(下缺)砌匠∶许德诚 王信刊

13、元代至顺元年(1330)钟嗣成一枝花·自叙丑斋》灌口

一枝花·自叙丑斋》是元代作家钟嗣成的作品,是作者为自己而写的一篇散曲,此曲曲牌名是一枝花。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继先,号丑斋,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屡试不中。元顺帝时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

自序丑斋

生居天地间,禀受阴阳气,既为男子身,须入世俗讥。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子为评跋上惹是非,折莫旧友新知,才见了着人笑起。

[梁州]子为外貌儿不中抬举,因此内才儿不得便宜。半生未得文章力,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颊,更兼着细眼单眉。人中短髭鬓稀稀。那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那里取潘安般俊巧容仪。自知就里,清晨倦把青鸾对,恨杀爷娘不争气。有一日黄榜招收丑陋的,准拟夺魁。

[隔尾]有时节软乌纱抓扎起钻天髻,干皂靴出落着簌地衣,向晚乘间后门立。猛可地笑起,似一个甚的?恰便似现世钟馗唬不杀鬼。

[牧羊关]冠不正相知罪,貌不扬怨恨谁,那里也尊瞻视貌重招威!枕上寻思,心头怒起,空长三十岁,暗想九千回,恰便似木上节难镑刨,胎中疾没药医。

[贺新郎]世间能走的不能飞,饶你千件干宜,百伶百俐。闲中解尽其中意,暗地那自恁解释。倦闲游出塞临池,临池鱼恐坠,出塞雁惊飞,入园林宿鸟应回避。生前难入画,死后不留题。

[隔尾]写神的要得丹青意,子怕你巧笔难传造化机。不打草两般儿可同类:法刀鞘依着格式,妆鬼的添上嘴鼻,眼巧何须样子比。

[哭皇天]饶你有拿雾艺冲天计,诛龙局段打凤机,近来论世态,世态有高低。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折未颜如灌口。貌赛神仙,洞宾出世,宋玉重生,设答了镘的,梦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见得,枉自论黄数黑,谈是说非。

[乌夜啼]一个斩蛟秀士为高第,升堂室今古谁及;一个射金钱武士为夫婿,韬略无敌,武艺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有鉴识,无嗔讳,自花白寸心不昧,若说谎上帝应知。

[收尾]常记得半窗夜雨灯初昧,一枕秋风梦未回。见一人,请相会,道咱家,必高贵。既通儒,又通吏,既通疏,更精细。一时间,失商议,既成形,悔不及。子教你,请俸给,子孙多,夫妇宜,货财充,仓廪实,福禄增,寿算齐,我特来,告你知。暂相别,恕请罪。叹息了几声,懊悔了一会。觉来时记得,记得他是谁?原来是不做美当年的捏胎鬼。

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14、元元统元年(1333年)嘉祥县南五十五里萧山前昭惠灵显真君庙“

元统元年(1333年)昭惠灵显真君庙在嘉祥县南五十五里萧山前,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十一月创,今毁”。(《嘉祥历史地理志》)

15、元元统三年(1337年)山东邹县昭惠灵显真君庙 李冰次子

元代《昭惠灵显真君庙记》(录于《道家金石略》P1186页)。碑高五尺九寸,广二尺一寸,二十行,行四十字,正书。额同首题。在邹县。

昭惠灵显真君庙记

赐进土承事郎大宁路同知锦州事李之英文

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李元彬书

宣圣五十四世孙嘉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孔思晦篆

真君蜀灌口祇也,邹人肖祀为像,庙事□城颠,尚矣。城复于隍,庙因以圮,像寓民家殆四十余年。延祐乙巳,邑人前滕峄州筦库毛翼恻然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道也。栖神私构,可谓远乎。礼器弗展,不可谓敬。迁之东岳离官。泰定丙寅十月,盗窃去。翼与同社孙荣,旁求浃日,得之嘉祥县民家,归讼于邹邑监□□公檄县尉博兴李君英以兵取之。盗百余逆击,翼等□死,李君移檄嘉祥,获大首数人乃解。十有一月,至自嘉祥。明年正月,翼卜岳祠之阳惟宅食,得地广以尺计者二十有五,轮以武计者倍广之数而加一,僦金石土木,设色刮靡之工,为殿四楹,崇墉周折七雉有奇。壹霤之日,又明年五月也。里人李德元绘神□仪卫猎具于壁,金碧厥炳,肃然一新。邑教官傅君进善来徵余记,以示永久。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世传隋炀帝时涨江泛溢,神猎其上,昏垫以人。宋真宗遣张咏伐蜀,祷于祠下,寇□以平。御大灾捍大患有尚于此者乎。由□底宋,凡四封加号昭惠灵显,其有以夫。初,宋太祖得蜀官人李氏,纳之后宫,画其像而私事焉。太祖见之,命立祠京师,由是胙蚃昭衍,遍于天下。今邹杞像,父老相传,最为精致,惟自此二邑之民所由攘敚也。君子□翼,拔像于亵渎之中,又阽死以取于寇仇之手,卒能新大□祠,其于事神,可谓尽敬矣,故乐为之书。若夫神之姓氏行实,往往见稗官书,故不复云。乃系之以乐神之词曰:

神之徕兮乘白云,驱疫鬼兮清妖氛。俾吾民兮乐胥,修祀事兮孔殷。修祀事兮孔殷,俎有肴兮酒盈尊。焫背萧兮鬯达,神之妥兮忻忻。神之逝兮御青雾,水则旸兮旱为雨,锡民福兮穰穰,长无绝兮□□。

——大元元统三年冬十一月吉日孙元、扈晖、宋祐立石。

这通碑记由衍圣公的参与,显得格外有意思。其中记述说,虽然重建昭惠灵显真君庙的落成是元统三年(1337),但是,其中的主尊二郎神的造像。延祐乙巳(1245)就已经被藏于民家四十年,而这个二郎神造像则是二郎庙中所供,由此推演,此二郎庙至少在1205年就已经成型。而此年则是南宋开禧元年。

问题是两宋史料中并无二郎神得封真君之记录。所以,就算在本碑记追述二郎神被朝廷敕封的史实的时候,也不敢贸然去说,宋代曾经敕封二郎神为真君,而是调皮地只陈述二郎神在宋代”由□底宋,凡四封加号昭惠灵显”。那么这个昭惠灵显是说的昭惠灵显王,还是昭惠灵显真人,还是昭惠灵显真君?碑记作者含混了之,不加具体阐述。嘎然点到为止。所以,在陈述史实的时候,只表述昭惠灵显称号,而在碑记称呼中,却直接称二郎神为了真君。

本通碑记充满了各种杂糅,不仅依照了故宋官方的正经敕封,也罗列了宋太宗纳蜀妃由此传播二郎神的野史,不仅认真地说二郎神是宋代官方四加封号,依据的是《宋会要》之类的官方修史,同时也说“世传隋炀帝时涨江泛溢,神猎其上,昏垫以人“,这又是采纳了道教关于赵昱的故事叙述。

所以,在这个文本中,表面上说的是故宋官方敕封的李二郎,却将赵二郎的事迹给混迹进来,可见,社会上赵二郎的传播已经非常嚣张,作为孔圣后人,也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几个二郎的事迹混淆起来了。

16、元顺帝时(1333年—1368)监察御史稷《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昭惠灵显王 李冰次子昱

元顺帝时期(1333年—1368)监察御史的稷在《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中也阐述云:“郎君讳 ,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佐其父除水患有功,庙食灌口,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去王号。嘉祐八年,封灵惠公。元祐二年,改感应公。崇宁初,进 昭惠灵显王”

本文也是严格沿用了《宋会要辑稿》中宋廷对二郎神的官方称呼与阐述。只是他把另一个赵姓二郎神的名字昱,给了李二郎,让李二郎的名字成了李昱。

元顺帝已经是元代末帝之列,所以也可见,相对于地方社会,相对身份具有朝廷概念的文本以及撰写者,在书写相对更加庄重,更加正式的李氏二郎神敕封文本的时候,还是严格沿袭了故宋对二郎神的敕封号:昭惠灵显真人、昭惠灵显王,而这种脉络也同样贯穿有元一代之始终。

真武二郎双面花钱 老赵旧藏

17、元代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蒙阴县修建 清源妙道灵显真君

沂源县许村于北宋建村。宋代隶属蒙阴县。正大四年至皇庆元年 (1227—1312) 属新泰县,皇庆二年 (1313) 至民国,复属蒙阴县。

沂源县许村村南 0.5 公里处,有元代修建的清源妙道灵显真君庙遗址,又称二郎庙,内有 《重修清源妙道灵显真君行宫记》 古碑一通。据碑文记载, 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冯胜之孙冯佐及其四子重建,正德十三年 (1518) 冯胜六代孙冯通再次修缮。

“非天地无以生万物,非万物无以育万民。盖万物之所生咸赖上天之雨露。雨露之降实由神之所施也。是以许村之南有古刹清源妙道灵显真君庙堂一座。始创于前代,重修于至元。历年久已,经岁壘代。庙堂倾颓,神像雪相。其庙也,南瞻蒙山之耸翠,北靠东鲁之巍岩,西邻斜山楼真宫,东接荆山之仙境。其庙镇宝山,其下山明水秀,人罕修理。于是本庄前任千户冯胜之孙冯慎长男冯佐感于心焉。于念父子同心协力谨率乡耆请命工匠镌立石碣经营修理,不数月而庙堂及东西山神土地庙宇,拜廊焕然而华表装塑,神像粲然而煌耀。目修理之余,祝祷雨泽也,则时雨之即降而冰雹之不施。干乘风雪也,则瑞雪之纷纷,而狂风之不吹,殆见万物之生沛也,扬茂禾稼之长爵然藩芜,当夫春夏之生长也而无水旱之枯潦,秋成之可获也而无风雪之伤残,是以立。五谷丰登咸赖神功之眜佑,衣食暖足皆由真君之阴功。盖闻夫子曾曰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信夫。成化二十三年季春吉旦。

大明国青州府蒙阴县瞻代乡南河社许村庄建庙功德主,冯慎吴氏长男冯佐王氏刘氏次男冯佑阴氏三男冯辅郑氏四男冯弼冯氏五男惠访。冯俊冯禄王氏冯泰冯氏冯眜冯茂冯氏男冯景时阴氏。冯瑞冯昂田氏冯谅唐氏孔真孔志兴。冯明本族孙监生冯庸生员冯臻。 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立”。

明代冯胜所重修的二郎行宫,记述了元代至正年重修的历史,那么,什么叫做”清源妙道灵显真君“呢?清源妙道+真君,是宋代道教对李氏二郎神的称呼要素,而灵显呢,则是北宋末年宋徽宗开始的,官方对李氏二郎神的敕封要素。而这两个要素,在宋代是分得比较分明的,而到了元代,明代,则互相掺和在了一起。

18、元代张宪(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神弦十一曲《圣郎》圣郎

元代张宪(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字思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

双头牡丹大如斗,簇金小帽银花镂。绿斗长眉丹激唇,白马黄衫灌江口

平头奴子金丝发,六尺竹弓开满月。神獒帖尾卧床前,顽蛟尚染刀镮血。

灵风飔飔石犀吼,吴船楚舵纷搔首。红云忽报七圣来,蜀波水色浓于酒。

19、元至正二年(1342)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的王思诚《重修晋祠庙记》昭惠灵显真君

山西著名的晋祠中,有一座三圣祠。其中供奉药王、真君与黑龙王(类似的还有川主寺中供奉着的川主、土主与龙王,民间也有观音为主尊的含有关羽、二郎的三圣祠)。那么,这个真君是谁呢?

元至正二年(1342),时任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的王思诚在所撰《重修晋祠庙记》的碑文中就记载说:

其殿之北面南向曰唐叔汾东王;西面东向曰显灵昭济圣母;南面北向曰昭惠灵显真君。”

昭惠灵显真人是北宋政和八年八月由宋徽宗给二郎神李二郎敕封的神号,可见,晋祠中三圣祠的所谓真君,大体就是二郎神。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北魏,那时乃是唐叔虞祠,直到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圣母殿,奉其为“晋水之神”。这个圣母,是掌管晋祠地区的水神。所以,在圣母水神圣殿中,二郎神也尊奉其中,也许就是因为二郎神是著名的水神的缘故。

《山西府县志缉》载:“(晋源神祠)......宋天圣间建,熙宁中以祷雨应,加号昭济圣母,崇宁初,敕重建。”所以,作为水神的圣母同时也分管降雨,而且十分灵验。那么,同处祭祀序列的二郎神,也同样应该拥有掌雨的神格。

20、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密云 重修昭惠灵显真君庙碑

现存密云县碑林。碑残高105厘米,宽76厘米。碑首题:“重修昭惠灵显真君庙碑”。郑天振撰并书篆额。碑文记载了此庙修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元中统二年(1261年)和大德年间(1297—1307年)两次修缮。所以,不知道这种将灵显真人抬举成灵显真君的传统,是否从金代,或者从两宋就已经开始了?

真武二郎双面花钱 星星藏品

21、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山西 定襄 重建昭惠灵显王庙记 昭惠灵显王

定襄北关昭惠灵显王庙。此处原有《新修昭惠灵显王庙记》碑,清末已毁,但碑文收录在清代胡聘之所编《山右石刻丛编》(清光绪二十七年刊本)之中。北宋宣和五年(1123)四月初六日,由山西忻州定襄地方所撰《忻州定襄县新修昭惠灵显王庙记》 碑记载:

同样,在本庙中,还有金泰和八年的《新创关王庙记》碑记,其中也是沿袭北宋的称呼,去称二郎神为灵显王。云:“……(前述关羽生平事迹,从略)至于民间往往神事之。襄人银匠胡汝辑,年七十有五,性好施,特输己财立塑像于县北灵显王庙西庑之别室,以为乡民香火之地。……时泰和八年岁在戊辰重九日丙午将仕郎赵申记。”

殿内还有元至正六年(1346)《重建昭惠灵显王庙记》碑。碑文载:

至正乙酉秋,……群英协力以僦其功,勤扑斫,树垣墉,陶瓴甓,百工居肆以成其美。复彩绘灵仪,朱绿牕户,金碧榱题,丹其楹,垩其壁,甃其陛,神门翼室洎三灵侯祠悉为一新,轮奂焜煌,翚飞鸟革观者为之起敬……至正丙戌冬十月望日立石。

22、元代 泗水学正严文博撰《重修昭惠灵显王庙记》赵昱

本文乃元代地方学正严文博撰。其中赫然将昭惠灵显王称呼为了赵昱,而且大量引用《龙城录》中对赵昱的叙述,只是将灌江口称了冠江口,可见,元代,不仅宋代对李氏二郎的昭惠灵显敕封被叠加了道家的神封清源妙道,而且昭惠灵显王也被直接与赵昱开始了勾兑融合。

换句话说,假设在前述元代碑记中,一旦只存在昭惠灵显真人、昭惠灵显真君、昭惠灵显王这样的前朝旧封称呼,而没有说明说的到底是李冰次子还是赵昱,那么,两者都可能。

另外,文中叙述说,本庙的金代大安年间的重修碑还在。可见,始建时间也许就是北宋。从文中涉及的水患状态,大约已经是元末。

23、元至正十四年(1354) 《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郎君神 昭惠灵显王 李冰次子昱

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

二神者:汉关将军、蜀郎君神也。将军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佐昭烈定荆益,为前将军,死于忠义。始封寿亭侯,庙食当阳。宋绍圣三年,赐庙号显烈。崇宁初,封忠惠公,二年,进武安王。其后加义勇英济之号。郎君讳昱,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佐其父除水患有功,庙食灌口,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去王号。嘉祐八年封灵惠公。元祐二年改感应公。崇宁初进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改为真人,未几仍封为王。后又累加威济英烈之号。必其有御灾捍患之实,故见于《宋会要》者如此......

正议大夫国子祭酒鲁郡王思敬记。

中奉大夫治书侍御史李稷书丹。

奉议大夫陕西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张思政篆额。

碑书写者李稷字孟豳,滕州人,泰定四年进士,至正初出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书省参议、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四年任山东廉防使,当年病死,追赠为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为齐国公,谥号:“文穆”。

有意思的是,作者撰写的碑记中,虽然声称自己遵奉的是《宋会要》对二郎神的敕封,但是依旧却将李冰次子的名字,写成了赵昱的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情形。

24、元至正十四年(1354)灵惠威正博济真君 清源妙道真君 赵昱

很多文章在陈述二郎神元代敕封的时候还多引用成书明代的地方史《八闽通志》中说元至正十四年(1354),朝廷对二郎神闻其神迹,加封“灵惠威正博济真君”的例证:

按,本文引自《八闽通志》卷之六十 祠庙 福宁州 本州条:

土主七圣庙在朝天坊。相传神姓赵名昱,蜀青城山人。仕隋守嘉州,尝斩蛟拯民蛰溺,其民立祠于灌江口祀之。唐初封神勇大将军,玄宗入蜀,进封赤城王。宋贞定加封清源妙道真君。开庆元年,知县李姓者,自蜀郡奉其香火至邑,邑人为立祠。元至正十四年,福宁大饥,神化为商人,由湖广附米舟至指松山,谓舟人曰:“米至是,其直十百。”遂以所执扇畀舟人,乃由小舟登陆,约曰:“明当相迓。”是夕见梦于乡人曰:“米舟至矣,亟往松江迓之。”明日米舟果至,视舟人所执扇,则庙中旧物也。有司以闻,加封灵惠威正博济真君。二十一年,乃重建庙宇。

由此可见,《八闽通志》是一个地方志,而且他陈述的不是前朝朝廷敕封的李二郎,而是道教神灵赵二郎,因为是道教神灵,所以其敕封来源多元,他在这里所说的,是所谓元代朝廷敕封赵二郎为真君的事, 清源妙道这个称号与赵昱进行了进一步的勾兑融合。

二郎真武双面花钱 刘路藏品

25、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内蒙古兴和县大青山摩崖石 昭惠灵显真君

大元国兴和路咸宁县 /

东乡西迁□ /

阴阳□□官闫泰 /

大南山七宝□清水泉住坐 /

至正壬寅年建修大□ /

观音菩萨 /

开天三皇圣祖 /

昭惠灵显真君 /

西天崇宁真君/

东海行雨大王 /

七宝山神大王 /

文章介绍说”元代自世祖时开始设立官方“阴阳学”管理体系,用于管理民间巫师,这一系统是元代职官制度的一个创建,当时的阴阳学具有与儒学同等的社会地位。元代后期省、路、县各级行政机构中均设有阴阳官学,有阴阳官和阴阳生。此题记中的“阴阳□□官闫泰”应即兴和路咸宁县的阴阳官。“至正壬寅年建修大□”,即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

附:尚义文化旅游文章的阐述:

摩崖石碣,位于大青山巅西麓,坐西南,面东北,正北离河北省尚义县10公里。碣石呈馒头状,与群峰浑然一体,质地为花岗岩自然巨石。碣石通高3米,底宽5米,顶宽3.9米,通厚1.3至1.9米。大青山汉字刻石,共发现11行,为汉字魏书。其中,属于鲜卑文物的是前六行,为礼祭北魏先皇列祖的刻石;后五行,为元朝至正壬寅年间纪事。兹录如下 :

七宝山神大王

大海行灵□王

西天□宣冥君

昭惠灵显冥君

东乡西迁□中

开天三皇圣祖

观音菩萨建修大碑

至正壬寅年

大南山七宝涧清水泉注坐

阴阳官阎泰

□大元间兴和路咸宁县

26、元末 至正二十二年1362之后 熊梦祥《析津志辑佚》二郎神

熊梦祥(1285-1376), 熊梦祥,名自得,号松云道人,生活在元代中叶到明初洪武年间。

关于《析津志》的成书时间没有准确的记录。根据《(乾隆)丰城县志》载,熊梦祥是元末被荐为白鹿书院院长的,后入京授大都路提举和崇文监丞。著书应在调职入京之后。抄本《析津志》古迹部分曾记述了元顺帝至正壬寅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的故事,因此成书应该在1362之后。

析津志 岁纪

七月皇朝祠巧夕,化生庭院罗金璧,彩线金针心咫尺,堪怜惜。星前月下遥相忆,钿盒蛛丝觇顺逆,觚棱萤度凉生腋,天巧不如人巧怿。年光掷,长生殿里空尘迹。都中人民,此日迎二郎神赛愿。富人家祀,先用麻秸奠酒为诚,买纸钱冥衣烧化于坟。

27、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十里祈祷多应》昭惠灵显真君庙

钦定热河志《十里祈祷多应》

昭惠灵显真君庙 《元一统志》昭惠灵显真君庙烂(误)在利州西北二里。

28、北京后桃园元代居住遗址神位碑 “昭惠灵显真君之位

1972 年北京后桃园元代居住遗址中发现了一块神位碑,碑身阴刻“昭惠灵显真君之位”两行八字。碑首天宫处阴刻六月廿四,字均填金。民间盛传每年农历六月廿四为二郎神诞辰,可证神位碑祀奉的就是二郎神。

(附:据学者研究,元大都后桃园遗址出土遗物主要为建筑构件与器物。其中,出土建筑构件有覆盆式柱础脚石、门砧、壁画残片,以及精美繁复的各种屋瓦配饰,应是一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处所,所用器物华美,非一般平民家宅所享,且出土有“武士”“迦陵频伽”造型的建筑瓦饰。这些形象的建筑配件在宗教建筑、造像中较为常见,一般民宅中较少使用。遗址另出土有一件黑陶八卦纹贯耳瓶,亦带有明显的道教特征。因此,这批文物可能为该处或附近等级较高的大型道教场所使用)。

29、元代无名氏诗词《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清源真君 清源之圣

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

孟秋行白帝之奴,尚迟六日中夏庆清源之圣,诞降九霄。易地权平,与天长久。恭惟清源真君,秀储仙洞,威振灵关。破浪兴妖,随显屠龙之手,含沙射影,特彰斩蜃之功。佐泰山生死之司, 护佛法慈悲之教。某恩蒙波润,泽遇河清,五十四州成仰 西川之主,亿万千岁永绥东土之民。

在元代的这篇神疏中,明确称呼二郎神为清源真君,但是却声称护佛法慈悲之教,可见,这已然非标准的道教仪规,而是民间宗教的杂糅。

元代《重建清源庙碑》云:”清源为之首称,按史神姓李氏,蜀守讳冰之子....“

元代《龙兴重修敷佑中庙碑》云:”神父姓李讳冰,秦时为蜀太守.....神与父累封王爵于后,赐神号为清源“。

30、元代中后期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清源妙道真君 灌口二郎赵昱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一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馀人,人万馀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崩,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封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学界判断为元代中后期建阳坊刻。

31、元代成书《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灌口二郎 清源妙道真君 灌口二郎 赵昱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余人,民万余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是也。

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奏请于朝,追封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是中国叙述古代民间宗教人物列传和神仙事迹的著作典籍,元代成书,明代完本(1368-1644年),作者不详。

32、元末明初陶宗仪(约1329—1412)《说郛》应感公 灌口二郎 李冰之子

应感公像

秦蜀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蜀人徳之,祠于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然挟弹遨游于二江之边,成庙食之气。

按,”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二郎神由“灵惠侯”被封“灵惠应感公“。

《说郛》为历代私家编集大型丛书中较重要的一种。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陶宗仪编成《说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数家收藏。可见本书成稿时间毗近1412年。

33、元末《朴通事》的朝鲜半岛注解书《朴事通谚解》二郎爷爷 昭惠灵显真君

《朴通事谚解》是对产生于元末的朝鲜汉语教材《朴通事》的朝语注解,成于朝鲜中宗十年(1520),即中国的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据《朴事通谚解》,元代时,朝鲜的庆春活功,还有扮演二郎神出游的节目,概是舞狮一类。

边暹《朴通事谚解》:

第二,一个十分可喜的□□(“行”字中间加一“亢”,二字同),妆二郎爷爷。(二郎,神名。爷爷,尊敬之称。今辽东城内有二郎神庙。按《西游记》:“西域花果山洞有猴精,号齐天大圣,神变无测,闹乱天宫。玉帝命李天王领神兵往捕,相战失利。灌州灌江口立庙有神,曰小圣二郎,又号二郎贤圣。天王请二郎捕获大圣,即此庙额曰:‘昭惠灵显真君之庙’。”然未知何神,打春之日,取此塑像,盖亦未详。又见孙行者注下。《宣和遗事》云:宣和七年十二月,有神降,坤宁殿修保观,观者乃二郎神也。都人素畏之。)身穿黄袍,腰系白玉带,头戴幞头,脚穿朝云靴,手拿结线鞭,骑坐白马珠鞍,一个小鬼拿着大红罗伞,马前马后跟着的大小鬼卒,不知其数……这般摆队行,……这般闹起来,打的打、躧的躧。这般战场里,乾无来由做甚么去,常言道:‘好儿不看春,好女不看灯’” 。

在朝鲜半岛对汉文的注解中,朝鲜半岛庆春活动中的二郎神,头戴幞头,脚穿朝云靴,手拿结线鞭,骑坐白马珠鞍,一个小鬼拿着大红罗伞,马前马后跟着的大小鬼卒,不知其数……这般摆队行,……这般闹起来,打的打、躧的躧,这样的巡游装扮,应该是模仿的中土风俗。那么,这类艺术图像造型,在二郎神艺术图像中有没有体现呢?虽然非常罕见,但是就有,就在花钱艺术图像之内。请看下图所示:

此钱似未见实物图片,在相关花钱图谱书籍中以拓片方式亮相,本钱一面以本命星官状态呈现,另一面穿下为对弈,穿上出巡图,主尊骑马而行,前后侍从持物而从。

1、双兽对弈是二郎神花钱上的标配要素。在花钱上,似无例外。

胡坚藏品

滴水泉供图

陆昕藏品

陆昕藏品

陆昕藏品

陆昕藏品

老赵旧藏

2、打华盖,是二郎神花钱中的常态要素。

花钱铜镜中的曲柄华盖二郎:

吾道鼠藏品

孙爽供图

李宇涛藏品

花钱中的直柄华盖二郎:

陆昕藏品

老赵旧藏

玄商拍卖资料

3、扛交椅,是二郎神花钱中出巡 主题的常态要素。

二郎出巡花钱 心心藏品

老赵旧藏

3、主尊骑马+华盖+持交椅。是宋明时期主尊出巡的常态模式要素,下图南宋《中兴瑞应图》中出行队伍的马匹+华盖+持交椅要素完全一致。而平面上行进队伍一旦幻化成立体模型,就宛如明代鲁王墓葬中的出行队伍一样。也同样是马匹、华盖、扛交椅三要素齐全

大肉庄资料

综上所述,拓片上具有二郎神花钱特殊对应要素双兽对弈、主尊打二郎神花钱上常见的华盖,行列中后有二郎神出巡主题中的常见要素扛交椅,前列有侍从持有二郎神的独门兵器三尖两刃刀,而主尊骑马、可见,本钱应该就是一枚珍贵的二郎神出巡图。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朝鲜半岛庆春活动中的二郎神,头戴幞头,脚穿朝云靴,手拿结线鞭,骑坐白马珠鞍,一个小鬼拿着大红罗伞,马前马后跟着的大小鬼卒,不知其数……这般摆队行,……这般闹起来,打的打、躧的躧,所以,本花钱不仅是二郎神出巡的主题,而且可能是宋元时期,二郎神在正月、元宵、立春等节庆活动中的一种生动呈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幅《宪宗行乐图》(又名《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表达了明代宫廷元宵活动的实况,在巡游神灵角色中并没有二郎神。

关于二郎神与元宵的关系,我们日后再聊。

备注:网络资讯中也提及以下诸文本信息含有元代二郎神的称呼,由于没有找到原文,所以我们不做判断,只是罗列于此,交由探索者继续。

1、李孝光《洞神宫记》、《至大金陵新志》 : 清源君

2、陶汝弼《重修元丰灵显仁佑王庙碑》: 灵显仁佑王

3、陈璧《清源妙道真君香椿记》 : 清源妙道真君

4、孟泌《重修二郎庙记》称“昭惠灵显真君

5、岳泰《重修三殿昭惠灵显真君庙记》称“昭惠灵显真君庙

6、王义山编著的诗文集《稼村类稿》中称清源之号

榜题“二郎”花钱 泉水阁藏品

综述:

一、元代官方正式敕封二郎神的文件中,第一,敕封的对象是李冰次子,第二,敕封的是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但是基本上并没有在社会上得到什么流传。

二、从角色成分而言,更具官方身份的人物,在表述二郎神的时候,不仅多指为李冰次子,而且遵守故宋的敕封,去称为昭惠灵显王,昭惠灵显真人。

之前我们阐述了金代由于承认北宋大统,所以对二郎神的称号多沿袭北宋的朝廷故封,那么,元代是怎样的情形呢?要知道,关于元代继承了谁的大统,是由很多分歧的。但是从官方角度,丞相脱脱采纳了各与正统说。“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久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也就是说,不去细究到底是宋,还是辽,还是金,都承认你们的合法性。

但是,被承认的三家之中 ,辽代没有怎么参与对二郎神的聚焦敕封,金代则沿袭北宋故封,所以就二郎神的称号角度,除了元代本身的敕封。大家去沿袭北宋故封的习惯称号,也就符合情理了。

除了脱脱的各与正统说,还有修端的南北朝说、王祎的绝统说,其中杨维桢的独尊宋统说,得到当时的汉族士人群体的赞同。加上元代政府管理上也并不刻意。所以我们才实际看到元代普遍延续和各地都存在的对二郎神故宋封号的引用。

四、身份不那么官方,或者身份等级不那么高的基层地方,则大多喜欢强调二郎神的道教身份,并且绝大多数时候,将宋代所敕封的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了昭惠灵显真君。大家要知道,元代朝廷没有正式对二郎神有道教意义上的敕封。

五、在元代,二郎神的身份角色与对应称呼出现了大混战。从发展逻辑而不仅仅从标本的具体时间去胶着看,大致的脉络可以推演为:

第一,二郎神是李冰次子,只知道姓李,不知道名字,称号是昭惠灵显王,昭惠灵显真人。这等于是完全沿袭了北宋末年对二郎神的最终敕封。(见上述 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元一统志》尊《宋会要》意、元皇庆元年(1312)徐州市吕梁山《昭惠灵显真人祠记》昭惠灵显真人、元延祐六年(1319)邢州尧山县灵显真人庙)。

第二,二郎神是李冰次子,只知道姓李,不知道名字,称号不去提昭惠灵显王,而只是将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昭惠灵显真君。(见上述 元大德11年(1307)山东淄博张店区《灵显真君庙记碑》、元延祐二年(1315)山西柳子峪 昭惠显灵真君庙、元延祐二年 (1315) 重修山西太原南城角村 昭惠真君庙)等等。

第三,二郎神是李冰次子,不仅知道姓李,而且去将名字落实具体,比如杜撰为李泰。称号不去提昭惠灵显王,只是将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昭惠灵显真君。(见上述 泰定元年(1324)汪寿昌《昭惠灵显真人祠记》)

第四,二郎神是李冰次子,不仅知道姓李,而且去将名字落实具体,并且指为李昱。称号不去提昭惠灵显王,只是将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昭惠灵显真君。(见上述元顺帝时(1333年—1368)监察御史李稷《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元至正十四年(1354) 《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

第五,将二郎神的官方敕封灵显号,与一般认为的道教推动的清源妙道号加以融合并列。(见上述 元代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蒙阴县修建 清源妙道灵显真君庙)

第六,虽然依然承认二郎神是宋代官方尊奉的昭惠灵显(将真人抬举为真君)李二郎,但是具体描述却乱入了赵昱的故事。可见,社会上赵昱已经被称为二郎。(见上述 元元统三年(1337年)山东邹县昭惠灵显真君庙 李冰次子)

第七,在宋代一直专指李冰次子的清源妙道真君被指向了赵昱。(见上述 元至正十四年(1354)灵惠威正博济真君 清源妙道真君)

第八,同时并存两种二郎神,一个是昭惠灵显真君的李冰次子,一个是清源妙道真君的赵二郎。(见上述元代中后期道籍《东岳大生宝忏》昭惠灵显王 清源妙道真君并列、元代 泗水学正严文博撰《重修昭惠灵显王庙记》 、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山西 定襄 重建昭惠灵显王庙记、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内蒙古兴和县大青山摩崖石 昭惠灵显真君并列)。

第九,二郎神改姓了赵,从李昱改为赵昱。称号再不去提昭惠灵显王,昭惠灵显真君,而只提清源妙道真君。(见上述 元代中后期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清源妙道真君 灌口二郎赵昱、元代成书《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灌口二郎 清源妙道真君 灌口二郎赵昱)

不管是人为还是巧合,元代李二郎转型为赵二郎的惊人一跳,主要就出于三个技术关节,第一,称号中的去王封,趋向道教的真君称号,为从此真君转向彼真君作铺垫,第二,将李冰次子具象化,并且恶意地去称为了李昱,为日后迭代赵昱张本。第三,将宋代专指李冰次子的清源真君,给到了赵昱头上,完成了偷梁换柱。

换成大白话,那就是:

你是真君?巧了,我也是。

你叫昱?巧了,我也是。

你是清源真君?巧了,我也是。

所以,你既然是二郎,我也应该是二郎。

我就是你,有了我,就不必你喽。

灵显真人花钱效果一 胡坚藏品

阅读延伸:再次聚焦灵显真人花钱存在的时间坐标

1、从元代二郎神的称呼的梳理,我们可以认识到,二郎神在元代各地最普遍的主流称呼,就是对北宋末年宋徽宗所颁昭惠灵显真人的抬举称呼昭惠灵显真君。这一称呼贯穿元代始终,处于各地主流话语之中。而道教宣传文本也好,杂剧也罢,影响力虽然不小,但是他们主张推动的清源真君称号,并未完全占据主流话语,其嬗变也有一个缓慢的演进过程。

2、所以,元代的灵显真人的称呼,十分有限,短暂,零碎。往往处于早期。比如元皇庆元年(1312)徐州市吕梁山《昭惠灵显真人祠记》昭惠灵显真人、元延祐六年(1319)邢州尧山县灵显真人庙。

3、从这个角度,胡坚所收藏的“灵显真人”花钱,其敕号既然实际上在元代也不受重视,不被沿用同时,铸造钱币不是一个轻易的事情,不仅费用不低,而且还有出品方的资格问题,作为文化消费,别人来请此类宗教文化品,第一看的,就是是谁出的品,谁背的书,出品方是否符合权威性。

4、本钱有没有可能是元代铸造呢?你想,元代时候,朝廷的正式官方敕封是仁佑王,没有真人之封,而作为各地的主流话语层面,满世界大家都在对二郎神灵进行抬举,纷纷去将真人抬举成了真君,你却老老实实地去称神灵为前朝所封过的真人,神灵会高兴吗?狂热的信众粉丝会答应吗?那么,你花费资金花费功夫去折腾,完全无法满足文化消费的痛点需求,那你图个啥?

5、本钱有没有可能是南宋铸造呢?假设是南宋在恢复王封之后所铸,同样存在尴尬,因为假设你是官府体系,朝廷都改了王封,你还继续沿用真人前称,不合理,假设你是道教体系,那么,道教体系都开始大肆鼓吹力推清源真君了,怎么还会花费精力财力去宣扬一个在品级上要次一等的什么真人呢?

灵显真人花钱效果二 胡坚藏品

6、所以,从我们对二郎神五代至元代的称号梳理可知,胡坚所藏“灵显真人”花钱的存在时间,大致就在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朝廷將二郎神从“昭惠灵显王”改为“昭惠灵显真人”开始,一直到南宋绍兴元年十二月(1131)朝廷正式将二郎神从真人改回为 昭惠灵显王之间的这段时间乃为合理。这段时间,还要减掉颁布诏令到社会接受,开始铸造钱币进入流通的滞后过程,所以,这段时间窗口,大致也就是十年左右,这仿佛一个存在了十年的短暂王国的铸币似的,足见此钱之珍贵。

(未完待续)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王朝,还有一些曾经建立过的朝代,他们名义上拥有正式的国号和皇帝...
原创 宋...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宋献王,他的姓氏为子,而名字为偃,属于戴氏。他是宋剔成君的弟弟,担任战国时期宋国...
原创 韩... 韩信被杀是必然的吗? 提到刘邦处决功臣,许多人首先会想到韩信。实际上,韩信只是西汉初期被杀害的众多...
原创 汉... 在汉朝历史中,虽然汉武帝刘彻名声赫赫,但真正实力最强的皇帝却是汉宣帝刘询(即刘病已)。虽说刘彻的威名...
原创 康... 鳌拜独揽朝政,成为康熙登基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康熙帝在八岁即位,当时的他年幼无力,显然无法掌控朝政。早...
原创 刘... 作为汉末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对历史和当时局势的影响深远且无法忽视。尽管曹操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最终胜...
短剧《撕夜》22222惊喜连连 下山轻松,上山难。仅仅跑了数百米,秦羽就感到就呼吸痛苦之极了,每一步都吃力之极,秦羽感到腿部肌肉发酸...
原创 4... 在江东孙家的高级幕僚中,鲁肃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人物。他在46岁时因病去世,担任汉昌太守和横江将军。虽然...
原创 故... 能让暴君以礼相待,在他死后悲伤痛哭并追封,能够在皇帝口谕时忘记内容,不但未遭处罚,反而得到更多信任和...
原创 自... 三国时代,众多美丽的女子名扬天下,其中貂蝉和江东二乔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与貂蝉的命运相比,江东二乔的...
原创 清... 随着穿越剧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古代宫廷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剧集不仅展示了古代的故事,还无形中揭示了...
原创 刘... 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各不相同,而且很难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可以复制。就像三国时代的三位雄主——曹操、刘备和...
原创 太... 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一生都在思索如何恢复中原,尤其念念不忘收复寿阳,以加强淮水防线,提高自身的安...
原创 他... 自古风云变幻无常,尤其是古代的封建王朝,权力更替极为迅速,朝代的更迭往往一夜之间便可发生。皇帝作为最...
原创 关...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被誉为一个人才横溢的时代,在这个动荡的历史阶段,许多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
原创 刘... 根据后人的传说,刘伯温挖开诸葛亮墓穴的原因有两种主要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曾获得了一本无字...
原创 真... 在北宋时期,有两个职称看似颇具威严,分别是“军将”和“军大将”。仅从字面上看,这两个词汇似乎让人联想...
原创 4... 1369年8月9日,对于大明的开国功臣常遇春来说,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在河北柳河川,他接到命令回师,...
西汉和西羌的漫长战争:武力镇压... 西羌,是羌族的一支,生活在甘青一带。西汉时,匈奴和西羌时常联盟,共同进攻汉朝边境,被成为匈奴的“右臂...
原创 民... “四大家族”,这个如今听起来略显幼稚的词汇,在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响当当的传奇,备受瞩目。那么,这些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