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这位被大明王朝视为“战神”的英雄人物,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精神,成为了朝廷的支柱。他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屡建奇功,为大明王朝的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扩展疆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年轻时,蓝玉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站在朱元璋麾下。然而,因他的姐姐嫁给了朱元璋阵营的核心将领常遇春,常遇春出于亲缘关系,把蓝玉带在了身边,给了他机会。他委任蓝玉为管军镇抚,开始让他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蓝玉在担任此职务后,逐渐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战场上屡次冲锋陷阵、立下战功,令常遇春对他刮目相看,并向朱元璋推荐了蓝玉。朱元璋在了解了蓝玉的事迹后,也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因此迅速将蓝玉升迁为大都督府佥事。
随着职位的升迁,蓝玉并没有辜负常遇春和朱元璋的期望,反而在随后的多次战斗中不断创造新功,成为朱元璋阵营中最具攻坚能力的虎将之一。大明建立后,朱元璋为奖励开国功臣,封蓝玉为大将军,赐予永昌侯的封号,以表彰他在建立大明王朝过程中的杰出贡献。
然而,随着封侯拜将,蓝玉逐渐表现出嚣张跋扈的态度,这让朱元璋不再能够忍受。尽管朱元璋对蓝玉的功勋心存敬意,并且顾忌蓝玉与太子朱标之间的关系,但最终在朱标英年早逝之后,朱元璋决定不再容忍蓝玉的霸道行为,将他囚禁,并最终处死。蓝玉的死,标志着他的身败名裂,甚至成为明太祖朱元璋心头的一块心病。
蓝玉去世后,朱元璋将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储君,继承了大明的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文帝即位后,由于推行削藩政策,激怒了燕王朱棣,导致了后者的起义。然而,这一切的历史走向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蓝玉还活着,燕王朱棣是否还敢起兵造反?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燕王朱棣必然会起义。首先,蓝玉与燕王朱棣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蓝玉站在太子朱标一方,并且曾多次向太子告密,警告他注意燕王朱棣可能的谋反行为,导致两人关系日益紧张。蓝玉之死,燕王朱棣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朱元璋痛下杀手。因此,即便蓝玉活着,且仍在建文帝手下掌握军事大权,燕王朱棣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畏惧。
其次,朱允炆推行的削藩政策已经将许多藩王逐出权力中心,燕王朱棣为了自保,也为反击朱允炆,已经无路可退。对于燕王而言,起义不仅仅是为了权力的争夺,更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地位。因此,即便面对蓝玉这样具有强大军事能力的将领,朱棣也会果断起义。
最后,燕王朱棣的性格决定了他决不会因蓝玉的存在而退缩。朱棣和父亲朱元璋一样,性格上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气概。历史上的朱棣数次亲征蒙古,表现出他对战争的执着和决绝。如果他认为自己能从中获益,绝不会因蓝玉的实力而选择隐忍。在朱棣看来,输不可怕,但畏惧才是致命的。因此,即便蓝玉尚在,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奋力一搏。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即使蓝玉还活着,并且仍在建文帝手下执掌军马大权,燕王朱棣依然会起兵造反,与蓝玉展开一场力量的较量。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权力,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