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在位期间的政绩令人瞩目。然而,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萦绕在她心头,那就是将来该由谁来继承皇位。武则天曾考虑让李显继位,但这意味着大唐的盛世会再次被李唐所取代,这让她感到不甘。如果选择武氏家族的成员继位,虽然是侄子,但自古以来并没有立侄子为皇继承人的先例,这使得这一选择似乎也不可行。
时任宰相的狄仁杰曾对武则天说道:“陛下若立子为继承人,那么在未来的千秋万岁后,他将享有与列祖列宗同等的祭祀资格;而若选择侄子,则从未听闻哪位侄子能祭祀姑姑的太庙。”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武则天,最终使她做出了立李显为皇太子的决策。
李显的皇太子之位原本已是定局,但在神龙元年,张柬之与李多祚等人却发动了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武则天,竟然就这样无奈地退位。那么,为何李显明明已被确立为太子,武则天又已经决定将政权还给李唐,张柬之等人却仍要冒险发动神龙政变呢?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张氏兄弟的行为令人愤慨。虽然李显成为了太子,实际上却没有多少实权,武则天更是偏爱张易之和张昌宗这对兄弟。在长安元年,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因举报张氏兄弟在朝堂上对其他大臣的诽谤而遭到武则天的逼杀,这充分显示了张氏兄弟在朝中的专横与不受约束。随着武则天的重病,张氏兄弟借机掌控朝政,胡作非为,肆意屠杀大臣,令朝中众人心惊胆战。因此,张柬之、敬晖和桓彦范等人暗中密谋,旨在铲除这对张氏兄弟,扶持太子李显,最终导致神龙政变的发生。
其次,张柬之和其他人对武则天可能改变决定深感担忧。武则天对于太子的立位本就犹豫不决,虽然经过狄仁杰的劝说选定了李显,但只要李显一天未成为皇帝,就无法确保大唐的江山能够恢复到李唐手中。此时,张氏兄弟垄断朝政,武三思则尝试讨好张氏兄弟,希望借他们的支持来达成自己的太子梦想。张柬之一行作为李唐的忠实支持者,不免忧心忡忡,害怕武则天会在关键时刻更换继承人。
最后,张柬之等人希望借政变来获取“从龙之功”。虽然李显作为太子在武则天去世后可能继承皇位,但前景却并不明朗。张柬之等人的政变,也是为了他们的未来,没有什么功劳比得上成就皇位的功勋。因此,他们以“铲除张氏兄弟,恢复李唐江山”为口号,积极策划动乱。最终,李显顺利登基为皇帝,对参与政变的五位功臣给予了丰厚的奖励,其中,张柬之封为汉阳王,敬晖封为平阳王,桓彦范封为扶阳王,袁恕己封为南阳王,崔玄暐封为博陵王,时人称之为“五王”。
可以看出,神龙政变为这五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李显在成为皇帝后,尽管此前是太子,但他在父亲去世之际地位依然不稳。张氏兄弟主宰政权,行为放肆,与李显还存在矛盾,谁知道武则天何时会听信他们的谗言,罢黜李显的太子之位。为了纠正乱象,并争取“从龙之功”,张柬之等人不惜冒着家族被诛的风险,发动了神龙政变,最终成功助李显登上帝位,顺利恢复了李唐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