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到底啥意思?现在全明白了
迪丽瓦拉
2025-09-10 13:03:13
0

引言

从匈奴到女真,从契丹到突厥,名字一个比一个霸气,结果到了现代,听着都像是“胡人串场”。

问题来了:这些名字,到底是民族、政权,还是一段历史的“标签”?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捋。

打从秦朝开始,草原上这事儿就没闲过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出兵三十万北击匈奴,自此中原与草原正式开撕。匈奴这支部落联盟,活跃于阴山一带,南下抢劫成瘾,骚扰边地百姓,秦朝为了保住河套地区,只得构筑长城。

汉朝初年,匈奴已发展成马背上的帝国,冒顿单于坐镇漠北,公元前200年,在平城围困刘邦,气得吕雉赶紧送人质求和。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出手,派卫青出击,斩获甚多,直捣龙城;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奔袭漠北两千里,歼敌七万,打进了狼居胥山。匈奴元气大伤,不得不迁往西域。

东汉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被安置在并州一带,逐渐汉化。北匈奴则远走中亚,最终在草原上消失身影。

他们留下的,不只是战争记录,还在突厥、柔然的身上继续延续。

契丹八部不是神话,是打出来的名堂

契丹的来头不小,东胡之后,鲜卑分裂,形成契丹等多个部族。三世纪后期,他们游牧于松漠之间,潢水与土河之间是他们的老根据地。

起初力量微弱,常常依附周边强族。直到唐朝中后期,契丹开始崛起,并在916年由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辽国,定都上京临潢府,奠定北方霸主地位。

契丹人善骑射,重兵制,设南北面官制,北面统治本族,南面管理汉地百姓,形成“双轨制治理”。他们吸收中原制度,融合草原习俗,对东北亚政局影响深远。辽朝疆域最盛时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控制漠南、燕云十六州。

他们对金、元政权都有深远影响。契丹字母化语言系统、“契丹小字”流传多年。契丹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政治、军事、文化三位一体的强权代表。

柔然:一个奴隶干翻半个漠北的传奇

柔然的故事得从一个奴隶讲起。三世纪末,拓跋鲜卑崛起,一名被俘奴隶木骨闾起兵逃亡,集合百余人隐于阴山北侧,最终建立起早期柔然部。其后代郁久闾社仑继位,公元402年正式称可汗,自立政权,统一漠北草原,挑战北魏政权。

柔然制度仿照匈奴,设立“可汗”“仆固”等官职,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发展势力。南方的北魏始终对其忌惮,双方战争频繁。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亲征柔然,歼敌四万,烧毁草原冬营,重创其核心地区。

尽管柔然与中原多次冲突,但他们所建立的草原帝国制度,为后来的突厥汗国提供了样板。公元552年,柔然被突厥击溃,失去主体地位。柔然的衰落,是新一轮草原力量洗牌的前奏。历史记住他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从奴隶到强国的逆袭路径。

突厥:名字响亮,可惜后人都不认账

突厥的历史,从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发光。公元552年,阿史那部族在今日蒙古高原击败柔然,建立突厥汗国,首都设在漠北的“鸣沙山”。

他们铸造狼头旗帜,自称“天之骄子”,迅速崛起。到突厥可汗木杆汗时期,势力横跨漠北至咸海,成为欧亚草原上第一个将权力延伸至中亚的游牧帝国。

突厥人设“双可汗制”,分东、西两部。东突厥统治漠北,西突厥统治中亚,军事依靠骑兵团体“十姓部落”。

唐朝时期,为削弱突厥威胁,李世民亲征漠北,公元630年擒获颉利可汗,突厥暂时灭国。可数十年后他们又卷土重来,直到公元744年被回纥取代。

突厥人的身影遍及欧亚大陆,但如今只有土耳其与中亚部分国家将其奉为先祖。因为迁徙融合太快太广,历史学者常把他们比作“无根的水流”。

突厥留下的不只是政治结构,还有以“突厥文碑”为代表的草原文字体系,对整个突厥语系国家有深远影响。

鞑靼:被误解最多的草原代名词

鞑靼这个名字,总带点神秘感。最早出现在公元8世纪的《阙特勤碑》上,记录为“Otuz-Tatar”,意为“三十姓鞑靼”。他们原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语族部落之一。鞑靼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部族的联盟,曾与突厥和回鹘抗争不断。

唐末至五代时期,漠南的鞑靼部落被李克用父子招募,南下参战,成为一股北方军事力量。辽朝时期,鞑靼被纳入版图,称为“阻卜”,分为北阻卜、西阻卜等不同方位,形成辽廷属部。鞑靼在辽金元三代间的地位极为特殊,是蒙古高原政治生态的重要一环。

到了元朝,“鞑靼”逐渐变为对蒙古部族的泛称,元朝也因此在西方被称为“鞑靼帝国”。这个词后来被俄罗斯等国家用作“东方蛮族”的代称,带上了误解与偏见。

实际上,鞑靼不是外族入侵者,而是中华北疆多民族融合中的一环。他们的历史,见证了草原民族的整合与更迭。

女真:躲了几百年,最后改姓叫满洲

女真的根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源自靺鞨部族。唐末,靺鞨分为粟末与黑水两支。辽朝灭渤海后,强制迁移粟末靺鞨至辽东,称为“熟女真”;而黑水靺鞨则被称为“生女真”,保持渔猎传统。两支合流后逐渐发展壮大。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黑龙江下游起兵,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他确立猛安谋克制度,设立女真文字,建立高度组织化的军事政权。金朝势如破竹,1127年攻入汴京,俘宋徽宗、钦宗,“靖康之变”震惊中原。

金亡后,元明两朝期间,女真势力隐入山林。明代实行羁縻政策,将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直到明万历年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兴起,统一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

清军入关后改称“满洲”,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从山林渔猎到帝国之主,女真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他们的名字改了,血脉还在,故事仍旧延续。至今,在中国东北,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留下的制度、语言、习俗的痕迹。

参考资料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扶余、契丹、高丽、女真、蒙古、吐蕃等民族历史-民族史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三国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英雄辈出,正如古话所云“乱世出豪杰”。在这场...
原创 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绝代美人的姐妹花,其中在清朝时期,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姐妹,她们便是孝庄和海兰...
原创 两... 超级大国如何合并? 所谓超级大国,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
原创 李... 在明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不满情绪,导致了数以千计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地爆发...
原创 韩... 前言 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韩国又搞事了!他们竟然把黄豆酱和酱油送去联合国申遗。 韩国网友们转...
原创 多... 多尔衮曾经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然而他为何没有选择直接称帝呢?这不是因为孝庄的缘故。除了皇太极以外,多...
原创 太... 提到太平天国,许多人对此都耳熟能详。作为这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的首领,洪秀全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记载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超过99%的皇帝受到后世的批评和指责。然而,也有一些皇帝...
原创 沈... 沈阳自古以来就有着长达2300年的建城历史,而如今,我们揭开这一历史谜团的关键正位于浑南的上伯官地区...
原创 李... 当我们提到盛世唐朝时,可能会首先联想到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等历史人物,然而鲜有人将注意力放在...
原创 清... 太监,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通常出身于贫苦家庭。其实,天下没有父母愿意将孩子送去受苦受难,大多数都是因...
原创 古... 在古代,一座城池往往会围绕着一座坚固的城墙,而在这城墙之内,必定有一座城门。城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城内...
原创 清... 清亡之后:满清皇族后裔的百年流徙与身份重构 【楔子:紫禁城角楼的黄昏】 1912 年 2 月 12...
原创 朱... 朱元璋决定在马皇后的寿辰时举行一场宫中的宴会,邀请大臣们共襄盛举。宴会刚开始,饭菜端上桌,刘伯温瞄了...
原创 历... 由于古今地理有所变化,关于诸葛亮北伐使用哪些道路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有六...
原创 老... 1972年,位于苏联列宁格勒的苏维埃大厦,展现了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巍峨而庄严。这个城市在历史变迁中...
原创 慈... 慈禧太后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她的负面形象可谓是根深蒂固。然而,今天我们不妨暂...
原创 历... 提到太监,很多人可能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历史上的大多数太监似乎都自私自利,得意忘形,尤其是那些深得...
原创 康... 清朝,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后期因政府贪污腐败而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遍...
原创 金... 金柱关的具体位置如今已难以在现代地图上找到,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小佛发现金柱关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马...